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濕氣重”這一說法,尤其在中醫理論中,濕氣被視為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當體內濕氣過重時,有些人卻會感到皮膚異常干燥,并伴有瘙癢感,這看似矛盾的現象常常讓人困惑不已。今天,王銳醫生和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為何體內濕氣重會導致皮膚干燥發癢,以及中醫對濕疹的新解。
在中醫理論中,濕疹被稱為“濕瘡”,是一種由多種內外因素共同引起的皮膚疾病。當人體內的濕氣過重時,這些濕氣會蘊于肌膚,影響皮膚的氣血運行和正常代謝。濕邪黏膩、重濁,容易阻滯經絡氣血,使得肌膚失于濡養,進而產生瘙癢感。然而,這里存在一個看似矛盾的現象:明明體內濕氣重,皮膚為何會感到干燥?
實際上,這與濕邪影響皮膚屏障功能有關。濕氣過重可能導致皮膚屏障受損,造成水分流失,皮膚因此變得干燥。干燥的皮膚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產生瘙癢感。此外,濕氣還可能加重體內的炎癥反應,引發濕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皮膚病,進一步加重瘙癢癥狀。
那么,中醫是如何看待和治療濕疹的呢?中醫認為,濕疹的成因復雜,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方面,主要與心經有熱、肺不宣發、脾中蘊濕有關。當這三個臟腑的功能失調時,體內濕熱血毒會淤積在皮膚下,伺機而動。外因方面,則與大自然中的“六淫外邪”——風、寒、暑、濕、燥、火有關。當內邪被外邪觸發時,濕疹就會爆發。
在治療濕疹時,中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采用辨證施治的原則。對于急性期濕疹,中醫多以清熱利濕止癢為主;對于慢性期濕疹,則多以健脾利濕止癢或養血潤膚止癢為主。同時,中醫還強調調節情志、起居規律、保濕潤膚等日常調攝方法,以改善濕疹癥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醫對濕疹的治療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仍然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避免過度清潔和燙洗皮膚,以減少濕疹的發生。此外,如果濕疹癥狀持續不減或者加重,應及時就醫,以便得到更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綜上所述,體內濕氣重導致皮膚干燥發癢并非無稽之談,而是與濕邪影響皮膚屏障功能、加重體內炎癥反應等因素有關。中醫對濕疹的治療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仍然需要注重預防和調攝,以減少濕疹的發生。希望本文能為大家解開這一謎團,對濕疹有更深入的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