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劇《亮劍》火了之后,不少相關題材的影視劇中都喜歡用“獨立團”的名頭。當然也導致不少網友覺得只要掛上了“獨立”兩個字,就很厲害,以至于部隊也是獨立行動的狀態。
其實戰爭年代的獨立團并非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更多的是受限于番號的特殊存在,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部隊。
當然了,有獨立團,那就有獨立營,同時獨立旅、乃至于獨立師也都是存在的。
而且不光是我軍這邊有掛著獨立名號的部隊,就是國軍這邊其實也有大把的獨立部隊。比如在全面抗戰爆發時,國軍系統中的獨立旅番號就有46個之多。
這些獨立旅除了少數是中央軍部隊外,大都是地方軍中自行編制的部隊,只不過是接收了南京方面賦予的獨立旅番號而已。
其中獨立旅數目比較多的為川軍部隊、滇軍部隊和在華北的29軍所屬部隊,本文我們談的這個獨立旅便是屬于第29軍。
說起29軍來,大家都比較熟悉。該軍比較著名的歷史,一個是長城抗戰時的“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一個則是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口號自此響徹神州大地。
其實29軍的歷史不光這些,自全面抗戰開始后,從該軍中又分化出了幾個軍,一直堅持到了抗戰勝利,其中張自忠將軍的59軍便是脫胎于原29軍38師。
而在29軍抗戰之前的歷史,更是作為馮玉祥西北軍最后剩下的精銳得以保留的。因此從該部的作戰歷程來說,也是很值得注意的。
當然,在西北軍時代,還沒有第29軍的番號。該軍是西北軍在1930年中原大戰失敗瓦解后,由聚集到晉南一帶的西北軍余部編成的,最初全軍兵力只有2萬余人,而且武器裝備極差。
1933年長城抗戰開始后,第29軍奮起參戰,給予日軍以重創,在同期參戰的部隊中表現相對出色,因此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注意。同時在當時的各界宣傳中,29軍大刀隊的名聲也非常大,引發了愛國主義的熱潮。
當然,29軍的大刀隊能夠殺敵不光靠的是大刀,而是因為其大刀隊本身更多的是特務連或手槍隊的性質,本身兵員就比較精銳,而且除大刀外還裝備有沖鋒槍、駁殼槍等武器,近戰威力比較大。
因為在長城抗戰中非常亮眼,第29軍的境遇也有了很大的轉機,隨后部隊逐漸抓住機會,掌控了察哈爾、平津、河北一帶。由于有了充足的人力和財力,29軍的部隊得以快速擴充,到全面抗戰爆發時,全軍兵力已經發展到了10萬人左右。
當時29軍下屬的部隊有第37、38、132和143等四個正規步兵師,此外還有個騎兵師。
其下屬的步兵師并非按照兩旅制編成,而是下轄了4個步兵旅,由于帶正規數字番號的編制有限,因此大量的新編部隊都是以獨立旅的編制存在的。
其中,馮治安的第37師所屬有獨立第25旅;張自忠的第38師所屬有獨立26旅;趙登禹的第132師所屬有獨立第27旅和獨立第28旅;劉汝明的第143師所屬有獨立第29旅和獨立第31旅;此外第29軍軍部還直屬獨立第39旅和獨立第40旅,全軍編成內的獨立旅竟然達到了8個之多。
除此之外,29軍所屬建制部隊內還有10個常規番號的旅、3個騎兵旅、1個特務旅,全軍建制內的旅級單位達到了22個,若以常規的兩旅編制計,實際可編成11個師。這還不算29軍體系內的保安團隊,加上這些兵力的話,會更多。
在具體編制上,獨立旅大部分跟正規旅一樣都采用了兩團制,而且有意思的是這些團都是帶數字番號的,而且有些跟后來八路軍的正規番號團是重合的。
如獨立第29旅所屬的兩個團即第685團和第687團,這跟后來八路軍115師所屬的兩個團番號即一樣。
當然比較例外的兩個獨立旅是軍部所屬的第39旅和40旅,其中獨立第39旅所轄也是兩個團,但其中一個團另外轄一個特務營;而獨立第40旅在兩個步兵團之外,干脆還另外編有一個特務團,這是比較特殊的。
至于其他編制在步兵師中的獨立旅來說,其編制基本與主力旅一致,但實際實力相對弱化些。
以我們要講的獨立第27旅為例,全旅戰斗官兵約3400人,另有輸力約650人,全旅人數合計為4000出頭。
其主要裝備有2000支步槍、250支手槍、75具擲彈筒、171挺輕機槍、12門迫擊炮。
在這個裝備體系中,步槍的裝備量很正常,基本上步槍兵是不缺槍的。手槍的話,裝備比例偏高,但也很正常,因為西北軍的傳統是各級設手槍隊,因此裝備手槍不少。
只有擲彈筒的話,是當時29軍部隊裝備的一個特色,其每個步兵連均有個小炮排,即裝備擲彈筒。29軍步兵團的編制是每個團有12個步兵連,獨立第27旅即有24個步兵連外加旅部直屬特務連,一共是25個連隊,平均每個連裝備3具擲彈筒。
至于迫擊炮的話,每個步兵團各有一個輕迫擊炮連,以12門迫擊炮的實際裝備量來看,每個團屬炮連實際裝備6門炮,每個炮排裝備2門炮,實戰中各自支援一個步兵營。
而最后值得一說的則是獨立第27旅所裝備的機槍。
我們注意到這個旅裝備的全部都是輕機槍,沒有重機槍。實際上按照29軍步兵團原先的編制,每個團應該是有個團屬重機槍連的。
但是這個連后來很多都換成了輕機槍連,而在步兵團所屬的各步兵連中,輕機槍的裝備量也不少。
按照當時29軍步兵連的編制,下轄有2個步兵排,每個排轄3個步兵班,實際是按照每個步兵班一挺輕機槍的裝備進行配置的,如此每個步兵連即有6挺輕機槍。
一個步兵團有12個步兵連,那么輕機槍裝備量就是72挺,這樣兩個團的話就是144挺。而獨立第27旅全旅的輕機槍數是171挺,還有27挺裝備在哪里呢?
首先還有2個團屬的輕機槍連,另外還有1個旅屬的特務連,如果按照每個連配置9挺輕機槍來說,正好是27挺。
單純就這個輕機槍的裝備量來說,29軍部隊在當時的中國軍隊中幾乎是僅次于中央軍精銳的存在了。
其之所以能給部隊配備這么多的輕機槍,主要是當時控制下的大沽兵工廠可以較大量地產出仿制的捷克式輕機槍,因此各部均裝備有相當大數量的輕機槍。
如張治中將軍的第38師,所屬各部合計裝備的輕機槍便達700多挺。
不過部隊比較欠缺的就是重機槍了,畢竟輕機槍不能替代重機槍,很多作戰場合還是需要重機槍的。
當然,除了重機槍缺乏外,獨立第27旅的其他配置在當時至少說是中等偏上。
全面抗戰爆發后,獨立第27旅留守北平,曾在廣安門與日軍第2聯隊第2大隊交戰,將其分割為兩部。平津形勢突變后,獨立第27旅自北平突圍而出,奔向察哈爾。
在作戰期間戰損兵力600余人、輸力100余人,損失步槍346支、手槍44支,雖有損傷,但主力尚存。此后該部匯入劉汝明第68軍系統,繼續在抗日戰場上參戰。
至于29軍其他的獨立旅,除了一些戰損和被繳械的之外,大部分也都匯入了其他部隊,最終整編為正規番號部隊,與日軍繼續戰斗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