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42
作者:觀察君
校稿:程程 / 編輯:致知
“教育茅”也不行了?近日,因債務問題,中公教育兩名創始人已多次將持有的中公教育股份進行質押,另外部分股份還被司法凍結。上個月,中公教育剛剛被強制執行24.7億元。頻繁的合同糾紛和勞動糾紛,讓中公教育疲于應付。欠債、股權凍結、利潤下滑,這個中國最大的公考培訓機構難道要暴雷了?
自11月份以來,一個又一個的雷炸在了中公教育的頭頂。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10月9日,中公教育創始人李永新因八千萬借款到期未能償還,其個人持有的4800萬股中公教育股份被杭州上城區法院凍結。
6天后,10月14日,李永新所持有的6800萬股中公教育股份,被浦發銀行北京分行申請凍結。
兩次凍結的股權,占李永新個人持有的中公教育股份比例超過12%。
其實早在今年6月份,李永新就有1800萬股股份被光大銀行長沙分行申請凍結。另一名創始人和股東王振東也在6月份被凍結了3802萬股。
而近日,李永新和王振東的股權再次被質押。
除了股權質押,11月25日,中公教育還被強制執行24.7億元。
企查查顯示,中公教育還面臨無盡的合同糾紛訴訟案件,大部分是中公教育學員的退費糾紛。
作為中國公考培訓第一股,中公教育曾被稱為“教育茅”,隨著考公熱而大受追捧。創辦于1999年的中公教育,在2019年借殼上市,股價一路大漲,市值一度突破2600億。其創始人李永新家族還借此登上胡潤富豪榜第19位,成為中國教育首富,身價1400億。
然而短短幾年間,檣櫓灰飛煙滅。如今的中公教育,債務纏身、股權質押、大量學員退費,市值只有263億元。
從2021年開始,中公教育陷入巨額虧損。到2023年,已經累計虧損超過36億元。根據前不久發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業績,雖然成功實現扭虧為盈,但是盈利只有1.68億元,根本難以填補此前的巨額虧損。
很多網友不禁要問,公考一年比一年熱,報名人數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公考培訓龍頭企業,怎么會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這里面就涉及到中公教育的收費模式問題了。中公教育在2010年推出了“協議包過”政策,沒有考過就退費。
這個保過協議在整個考試培訓行業那是王炸一樣的存在,以前只有駕校敢這樣干。但畢竟公考培訓不是駕校。公考培訓的學費少則一兩萬,多則三四萬,培訓周期也比較長,成本高。
因為這個自信的政策,確實讓中公教育在短時間內招收了大量學員。當時中公教育的算盤也是打的噼啪作響,畢竟,這龐大的現金流,對于快速擴張急需資金的中公教育來說,就是雪中送炭。即便不做投資,單吃利息,也是不小的利潤。
但是,萬萬沒想到,公考人數增長的太快了。這就意味著,考不過的比例也在快速增長,退費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2020年,公考的招錄比位40:1,到了2023年,招錄比達到77:1.2021年,中公教育的退費比超過68%。這還談啥利潤啊?
也就是從2021年開始,中公教育開始出現巨額虧損。
天價退款成了中公發展的巨大包袱。創始人李永新的個人抖音賬號評論區長期被退費學員刷屏。
為了完成退費,中公教育也是想盡辦法。其小程序甚至拿米面油和白酒抵學費。但這仍然阻止不了鋪天蓋地的“學費訴訟”。
不過,中公教育目前還沒有逃避,創始人和股東依然在掙扎,并且嘗試轉型。
中公教育的困境,并不是行業發展遇到困難,也不是經濟環境的變遷,而是經營策略和發展戰略出現問題。觀察君仍然認為,作為行業龍頭,中公教育依然大有可為。大家可以不買中公教育的賬,但一定要買公考的賬。公考只要火熱,中公就能再次雄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