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重磅公告,全面放寬優化過境免簽政策,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10天)。
該政策適用省份增加至24個省(區、市),適用對外開放的口岸由原有的39個增加至60個,符合條件的54國人員從中國過境前往第三國(地區),可從任一開放口岸免簽來華,并可在這24個省(區、市)允許停留活動區域內跨省域旅行不超過240小時。
圖自@國家移民管理局新聞中心
由圖可見,本次開放的60個口岸中,有12個海港口岸和1個鐵路口岸,其余47個都是國際機場口岸。
據民航局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截至12月15日,我國航司完成的旅客運輸量超過7億人次,較2019年增長10.7%,創歷史新高。中國民航客運量近日突破7億人次,超過2019年水平,破歷史最高紀錄。但口罩后的國際航線恢復至2019年同期約88%,依然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可以預見的是,這一系列舉措,無疑是為國際旅客打開了一扇更為寬敞、便捷的往來中國的大門。世界各地的外國朋友將主要通過民航過來親身感受新時代東方大國的魅力,這也為中國民航國際航班的全面復蘇加油助力。
對于外國旅客來說,長達10天的免簽停留時間意味著能夠更從容地在中國境內開展商務活動、旅游觀光或探親訪友,有機會深度體驗中國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感受豐富多元的東方文化以及探尋廣袤大地上的諸多商業機遇。
而這必然會激發更多外國人選擇中國作為中轉地或者旅行目的地,極大地刺激國際航線的客流量增加。
我們也要同時清醒地認識到,機遇往往伴隨著挑戰。隨著國際客流量的增加,代表東方大國形象的中國航司、機場和聯檢單位等需要進一步強化國際航線安全和安保管理、提升涉外服務質量、應對可能出現的國際航班運營高峰壓力,加強國際航班保障運行人員培訓和儲備,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運行效率,以保障國際旅客能夠享受到更加順暢、舒心的出行體驗。
回首中國近代史,那時的口岸開放,往往裹挾著無奈與屈辱,是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的“缺口”,背后是不平等條約的沉重枷鎖,是國家主權被踐踏、經濟被掠奪的慘痛過往。
近代中國那些被迫開放的口岸成為了外國商品傾銷、資本輸出的通道,大量的白銀外流,本土產業遭受重創,傳統經濟秩序被嚴重破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些口岸像是一道道傷口,不斷淌血,見證著國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泥沼中艱難掙扎的困境,這是以犧牲國家根本利益為代價的被動接受,是民族的傷痛記憶。
而如今,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的全面放寬優化過境免簽政策,讓我們看到了全然不同的景象,感受到了中國主動開放的胸懷與自信。此次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大幅延長,適用省份和對外開放口岸數量都顯著增加,這一系列舉措是基于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的主動作為。
國家移民管理局的這一重磅政策為我國民航業的未來發展鋪就了一條寬闊的“跑道”,結合當下民航客運量的良好發展態勢,只要民航業各方主體能夠積極應對、精準發力、協同共進,充分利用好政策紅利,就一定能在這條“跑道”上加速騰飛,在全球民航舞臺上展現出更加強勁的中國力量。
看到如今全民航一片欣欣向榮的復蘇景象,不禁感慨萬千,想到我們民航在口罩期間曾被劃定為五大“特困行業”之一,現在我們正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出“寒冬”,相信未來可期。
但我同時也希望,所有民航人的錢包,到年底能夠再厚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