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即“十六條”),確定了文化大革命的方針路線。
《十六條》認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新階段。這次運動的目的是,斗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批判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批判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改革教育,改革文藝,改革一切不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以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十六條》還說:“一大批本來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勇敢的闖將”,“他們的革命大方向始終是正確的。”“黨的領導要善于發現左派,發展和壯大左派隊伍,堅決依靠革命的左派?!薄皬氐坠铝⒆罘磩拥挠遗?,爭取中間派。
《十六條》號召大家”要“‘敢’字當頭”,“充分運用大字報、大辯論這些形式,進行大鳴大放,揭露一切牛鬼蛇神。”
根據毛主席的提議,全會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選舉毛澤東、林彪、周恩來、陶鑄、陳伯達、鄧小平、康生、劉少奇、朱德、李富春、陳云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
林彪由第六位躍升第二位,(全會沒有選舉中央副主席,但會后不久被宣布林為中央副主席),成為毛澤東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九大”時寫入黨章)。
陳伯達由政治局候補委員,一躍而為政治局常委,暫列第五位。陶鑄由地方大員一躍而為第四位的領導人,更是出乎多數人的意料。不過,好景不長,生性耿直,剛正不阿的陶鑄,第二年便被林彪江青一伙打倒,1969年11月被迫害致死。
劉少奇由第二位降到第八位。朱德由第四位降到第九位。此后,劉少奇、鄧小平雖然仍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但實際上離開了領導崗位,處于被揭發和批判的地位。不久,就被公開點名批判和打倒。
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批準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使文革進一步合法化?!妒鶙l》和先前發布的《五·一六通知》,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毛澤東的“左”傾錯誤的個人領導,實際上取代了黨中央的集體領導。這些錯誤的決定,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所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的災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