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廣電總局又出新政策了。
簡單講,取消設立電視劇制作單位審批,引導更多機構參與電視劇創作生產。
門檻降低,看似利好。
給大家看一張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的圖,就能明白廣電總局為啥要這樣做了。
這幾年,電視劇產量肉眼可見地減少。
年總產量能破300部,就算大年了。
電視劇和電影是難兄難弟,日子都不好過。
領導也急,于是政策改了。
這是取消制作單位審批的大環境。
取消“設立電視劇制作單位審批”的相關條款,降低電視劇制作進入門檻,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制作機構參與。
然而,監管依舊存在,不過重心會轉向事中和事后的監督。
打個比方,以前買房最低首付是30%,房地產不景氣后,為了去庫存,于是政策允許降低首付甚至零首付,降低準入門檻,但購房者該還的房貸依舊要還,不過是還貸周期變成了而已。
現在影視行業不景氣,降低準入門檻,是一個辦法 ,但未必是最好的辦法。
問我會有啥影響?
我想反問一下,降低首付,能讓房地產回春嗎?
事實上,廣電取消電視劇制作單溫審批,可被視為制播分離政策的進一步深化。
早在1999年,廣電總局就已經正式推行制播分離政策了[1]。
“積極推進除新聞類節目外的其他廣播電視節目播出與制作的分離,逐步發揮市場機制對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的基礎作用”。
《關于認真做好廣播電視制播分離改革的意見》
我手頭有一本《中國電視劇60年大系·編年史》,從書中的數據看出一些耐人尋味的細節。
1998年,中國電視劇迎來四十周年,這一年也是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的分水嶺。
那一年,《水滸傳》開播,《還珠格格》成為超級大爆款,光線傳媒成立,華誼兄弟也正式進入影視界,開發制作發行一條龍,中國第一部國產青春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上了央視。
1998年共生產1174部電視劇,共11322集,這是電視劇產量首次破1萬集的一年。
重點來了,依舊是1998年,很多政策開始上臺。
3月 廣播電影電視部更名為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列為國務院直屬機構。時任局長田聰明。
10月5日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布《關于實行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制度的通知》,對各級單位制作的電視劇審查流程進行規范,電視劇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后方可發行,發行前須在每集片首和片尾分別標明《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和《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編號。
10月23日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布《關于核發〈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和〈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的通知》,明確新的《電視劇制作許可證》分甲、乙兩種,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統一頒發。
我沒有仔細閱讀這些通知細則,但我發現在1998年之后,國產劇的年生產量肉眼可見地降低了。
1999年,全國共生產電視劇681部8144集。
2000年,全國總生產電視劇455部7535集。
2001年,全國總生產電視劇482部8877集。
2002年,全國總生產電視劇297部6394集。
2003年,全國總生產電視劇約10300集——我通過網絡查到的數據是總產量為489部,總集數為10381集。
2004年,全國總生產電視劇505部12265集,
2004年之后,出現國產電視劇史上的第二次劇集破萬的好成績。
然而,我繼續看后面的數據,劇集破萬已經成為常態。
2005年:514部12447集;2006年546部18133集;2007年529部14670集;2008年502部14498集;2009年402部12910集;2010年436部14685集;2011年469部14942集;2012年506部17703集;2013年441部15770集;2014年429部15983集;2015年394部16540集;2016年334部14912集。
有意思的是,《中國電視劇60年大系》并沒有給出2017年和2018年年度總劇集的具體數字。
關于2017年,書中含糊其辭說是500余部:我國劇集市場共有五百余部作品播出,其中網絡劇(包括先網后臺劇)約295部。
而我在網上找到廣電獨家發布的數據,提到2017年共生產的劇集是314部[2]。
二選一的話,我更相信后者。
在查找資料中,我還找到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數據基本吻合《中國電視劇60年大系》的統計——2017年除外。
可以肯定,在1997年8月1日,《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國產劇的產業生態,可真是大變樣了。
8月1日,國務院第61次常務會議通過《廣播電視管理條例》,自9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六章,五十五條,其中第四章第三十五條規定:設立電視劇制作單位,應當經國務院廣播電視行政部門批準,取得電視劇制作許可證后,方可制作電視劇,電視劇的制作和播出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廣播電視行政部門規定。
關于1997年國產劇的匯總詞是這樣的。
中國電視劇的生產創作保持了持續穩步的發展。據相關統計數據,全國共生產電視劇832部8272集。與1996年相比,本年度電視劇部數增長3.6%,集數增長15.4%,電視劇逐漸成為大眾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1998年迎來了前無來者的大爆發。
然后,在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國產劇的產量越來越低,國產劇的劇集越來越長。
總有人吐槽,國產劇為了廣告營收水時長(比如96集的武媚娘傳奇),現在我想問一句,相關政策有沒有責任呢?
事實上,隨著人們娛樂方式的多元化,電視劇在娛樂消遣方面的占比是越來越低的,創作者拍不出好作品,觀眾罵,然而,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帶了多少鐐銬跳舞,觀眾未必知道。
短劇短視頻攻城略地,電視劇對人的吸引力肉眼可見地降低,這些都是事實。
時代在發展,現在的電視行業需要新政策刺激一下了。
我相信領導的智慧,你呢?
參考
^我國電視行業制播分離現狀分析 https://www.xwpx.com/article/2012/1128/article_23846.html
^2017年共314部電視劇獲準發行,哪類題材最多? https://www.sohu.com/a/227081358_25753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