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 綜合金融時報等
《金融時報》記者從業內了解到,18日上午,央行約談了本輪債市行情中部分交易激進的金融機構,提出了一些要求,主要包括:
要密切關注自身利率風險等風險狀況,提高投研能力,加強債券投資穩健性;依法合規開展投資交易,央行近期已經嚴厲查處了一批涉嫌出借賬戶、擾亂市場價格、利益輸送、內控缺失等違規行為的機構,同時正在全面摸排違規行為線索,后續將保持常態化的執法檢查,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
市場反應
國債期貨突然跳水,30年期國債期貨大跌超1%
據證券時報報道,在連續攻破多道關口后,債券市場今日午后突然跳水。30年期國債期貨的價格盤中一度跌至116元,跌幅超過1%,10年期、5年期等國債期貨的價格也有不同程度下跌。
與此同時,銀行間市場中,30年期國債活躍券“24特別國債06”收益率盤中大幅上行,并一度突破2%關口;10年期、5年期國債活躍券的收益率也有不同程度上行。
對于近期的債市行情,華西證券認為,近期會議提及貨幣政策“適度寬松”,超市場預期,長端利率提前定價降息邏輯,走出超強勢的下行行情。
華西證券表示,債市存在的潛在利空,一是銀行負債端對央行投放的依賴度增加;二是機構做多情緒演繹極致,久期基本都在各自的歷史高位,已經提前定價了降息預期。跨年之后,如果機構集中止盈,1月或面臨一定調整壓力。不過由于年初保險、自營配置力量較強,利率債更有可能是快調,尚未波及信用債就平息了。
華安證券的研究觀點稱,當前債券市場在降息預期與年末搶跑情緒影響下,利率持續創新低,從歷史復盤角度來看,往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的債市通常出現超10個基點的下行,同時應考慮到利率是在創新低過程中不斷突破止盈壓力向下,從幅度來看債市或已經充分交易降息預期,因此短期債市階段性震蕩的可能性更大。
同時需要考慮到,年內利率債發行已經基本完畢,而跨年后面臨兩會前的專項債供給天然偏慢、數據真空期等因素,“資產荒”大概率仍將延續,需求角度看至少當前機構沒有凸顯的止盈行為,若后市利率出現階段性震蕩,建議投資者當前可考慮較長期限的信用債、地方債,以及債市回調后的配置機會。
平安證券也表示,債市下行最快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短期或偏震蕩,而后續的走勢可能需要更多盯住資金面。盡管12月債市有一定的季節性優勢,但歷經近期的迅速走牛后,市場對于寬松預期迅速調整形成新的共識的時間段可能已經過去,長端進一步大幅下行可能需要降準帶來的資金面改善的突破尤其是關注下周末1.45萬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后的資金面情況。若降準落地帶來資金中樞下移,可能為下一步的債市收益率下移帶來新的突破口;若MLF到期前降準落空,資金面繼續收緊,債市可能面臨調整。
數據解讀
各類債券品種均獲增持
債市利率加速下行
財聯社注意到,最新的托管數據顯示,廣義基金在11月就已全面買入各類債券1.16萬億元。而在12月的行情中,基金是債牛加速的首要推手,保險和銀行也在逐漸拉長久期。
截至2024年11月末,中債登和上清所的債券托管量合計156.58萬億,環比大幅增加2.15萬億,增幅為今年5月以來新高。
分債券類型看,各主要品種均得到增持。財聯社綜合11月末與10月末的債券托管數據統計,利率債托管量環比凈增1.45萬億元,國債、地方債和政金債托管量分別環比增加6737億、6641億和1139億元。
信用債方面,機構在11月增持非金信用債(企業債、中票、短融、超短融)1800多億元,其中中票1670億元。機構穩定增持同業存單3000多億元,今年已累計凈增持存單3.25萬億元。另外,金融債券在11月被增持1100多億元。
11月末起,債市利率即開始下行,進入12月后行情全面加速。從分機構的11月債券托管數據來看,廣義基金在行情加速前就已全面買入各類債券,商業銀行在11月尚呈減持。
根據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張旭的進一步統計,11月非法人類產品增持各類債券1.16萬億元,包括利率債3851億、主要信用債1745億、同業存單6051億元。而商業銀行11月減持債券3517億元,減持包括利率債1993億元、同業存單1341億元。此外,保險機構與證券公司在11月分別小幅增持債券65億元、933億元。
加速行情由誰推動?
12月以來10年國債收益率連破整數關口,最多下行超30BP,加速的行情究竟由誰推動?從12前兩周的機構行為看,基金依然是債牛加速的首要推手,保險和銀行也在逐漸拉長久期。
財聯社業內獲得的數據顯示,僅在上周(12月9日-13日),基金大量買入20-30年國債,規模達178億。此外,基金大量買入7年以上長期限和超長期限地方債,一周合計買入規模達191億。政金債主要買入5年以下短期限,信用債的買入規模相對平穩。
國海證券固收首席靳毅認為,基金在本輪行情中搶跑動力很強,配置主要集中在利率債上,對10Y和30Y利率債凈買入量都遠超季節性,持倉久期明顯拉長。
配置盤中,保險和農商行此前買債較為謹慎,但上周起買入規模也有提升。上周,保險分別買入20-30年國債208億元、15年以上地方債607億元,農商行開始配置7-10年國債和政金債。另外,大型商業此前以買入短期限國債為主,上周買入期限抬升,入手較多5-10 年國債和7-10年政金債。
靳毅認為,保險在持續積極配置地方債的同時,出于回補久期的需要,開始加倉超長國債。銀行一方面可能在于補充8月賣債的久期缺口,另一方面,若明年監管限制大行的買債行為,使其更多聚焦于放貸,大行提前加大配置規模予以應對。
債券收益率下行速度已過快
張旭指出,近期債券收益率下行的速度已過快。政治局會議不僅提出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強調要“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這兩者對于債券收益率的影響方向剛好相反。近段時間以來,經濟運行狀況以及市場主體的預期已較7、8月有所改善,且現階段債券市場的估值并不便宜。
靳毅表示,降息預期落地后,交易盤可能出現系統性止盈,同時搶跑行情結束,配置盤的力量也相對減弱,屆時可能導致收益率上行。此外,若兩會的增量政策超預期,也將使債市出現調整。
中誠信國際首席運營官秦媛認為,搶跑行情已現,收益率大幅下行,預計2025年信用債收益率整體仍處在下行通道,但信用債市場的波動可能較 2024年加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