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Jan Buchczik
有一個新鮮變化,沒太見人聊。
關于收息的。
因為我擔心我聊多了這種,耽誤大家賺錢,所以最近盡量少聊收息了。
但 這個新變化,有點兒擊中我的心趴
讓我十分歡喜。
就 很想破例寫寫呀——
一些代表性的收息股,響應官方號召,開始增加了分紅次數。
從一年分1次錢,變成了分兩次錢。
趕在春節前多分一筆錢,讓大家過個好年。
一
比如銀行股。
拿工行舉例,它原本一年只分1次紅,每年年中7月分錢。
但它最新情況是:
又新加了1次分紅,變成了2次。
新拿一筆錢,給股東們分0.14塊錢/ 每1股。
2025年 1月發這筆錢,也就是恰好趕在春節前,名義是:中期分紅。
不僅是工行。
中行,農行,建行,郵儲銀行...等等銀行股, 都有類似動作。
多搞一次分紅,讓大家多爽一次。
。。。
包括水電股。
我私下很不喜歡它的一點是:它 一年才分1次紅。
我覺得這只有一個原因:太懶了。
它 完全可以一年按 兩次分錢,不就是打個款么
為啥不這么搞?可能就是財務部同事嫌麻煩吧。
好比你找公司申請一筆報銷,但財務人員始終拖著打款。 理由大部分雷同: 生病了,請假了, 出差了。
財務是高危行業,特別易生病,讓人無可奈何。
但水電現在也鐵樹開花了。
前幾天破天荒的公告:要多搞一個中期分紅,每股分0.21塊錢
包括茅臺也是。
早在2022開始,茅臺增加了一次「特別分紅」,每年的分紅變成了兩次。
但往年叫特別分紅,這個用詞就很微妙。
不僅讓人擔心——
如果等行情變好了,它股價漲起來了,會不會取消這個特別分紅??
前幾天它正式公告時,用詞就改成了 「中期分紅 」。
這就正規多了。
每股分2.388塊錢,本月20號就發這個錢。
都是盡量趕在春節前,讓大家收到錢。
過個好年。
二
為啥說這個變化是響應官方號召呢?
因為年初時,官方說過: “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 ”
現在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了。
但是!要注意一點!
分紅多1次,不代表每年分紅會增多。
它更多意味著:
將每年要分給股東的錢,分成了兩筆打款。 1塊錢掰成兩個五毛錢給到你。
大杯裝變成了兩個小杯裝。
那很多人心就拔絲涼了,這有什么意思?玩文字游戲么?
NONONO。
雖然很多人未必認可,但 我覺得是有意義的,意義很明確。
可以說說。
首先,定期打錢,讓你更有公司主人翁的感覺。
很少有一種關系,能比 金錢利益 更 緊密了。
錢在哪,感情...在哪。
每 年拿一次錢,這關系還不夠緊。
固定兩 次 從公司拿錢,加倍 提 升你和股票 之間的 「利益紐帶 」 ,會增強你長期拿它的信心。
你給我打錢,我給你捧場。
從紅利指數或者各類收息股走勢來看:
長期持有 ,會增大 盈利 可能性 。
持有久了,你甚至可以更精準地做一些微操...比如做T,低買高賣等等。
以及,避免自己成為“敗家崽”。延長幸福感、生存能力
比如我家娃,我帶他坐高鐵。
如果一次性給他兩包餅干,他會狼吞虎咽地立馬吃完。
那接下來的整個 行程就 變得很枯燥。
但如果分成兩次給到他——
他吃完第一包,玩一會兒,再給第二包。
旅程開心時間就會被延長。
1次分紅變成2次分紅,就類似于這樣, 更加 細水長流。 延長幸福感,提升生存能力。
說個好玩的。
我見過一位家長,對某個年金險十分十分感興趣。
這個年金險能讓娃領一輩子錢,一生都無憂無慮。
但最終家長沒有下單買它。
最大原因是:這個 年金險,一年只分1次紅。
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未來敗家,年初就把分紅錢敗光了,剩下的整年都要餓肚了...
PS.
好了,就簡單聊聊這個吧。
我自己覺得高頻分紅挺有意義。1年1次變成1年2次,是一種鮮明進步。
但我也猜得出,很多人會不以為然。
無妨~~
最近A股行情不算好,成交量明顯下降,今天縮到了1.5萬億之內。
主要指數波動區間在收窄,在等待一個最終方向。
為啥這個階段——
我不太樂意聊收息,分紅之類的理念呢?
因為我主觀上對中長期A股還算樂觀。
這也意味著,收息股的表現,在一定時間內會很平庸。
各種題材股,科技股之類會表現得更好。 我 怕聊多了收息,反耽誤大家賺錢 。
對我來說,有沒有牛市,影響不太大。
但對很多人影響比較大。
所以大家聽聽就好,舉例個股也不代表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