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繞高原
李成智
第二章、載波班
前排左肖天倫 右黃仁忠 后排左李成智 右杜康平
第十節、戰友郭偉明
皮康機務站和皮康兵站緊鄰著,好似兩個兄弟一樣親。川藏線上基本上有機務站的地方都有兵站,整體上兵站比機務站設的點多。兵站下屬有油站,他們主要是給過往的部隊提供吃住和汽車加油,機務站保障附近駐軍的通信,另外也是遠距離通信的“加油站”,專業術語叫“增音站”。
當時兵站過往車隊多,晚上有客人住宿,也給山溝里帶來些人氣。機務站開過晚飯,沒事就三五成群在大門外的路上閑逛,看看兵站停車住宿的人流,如果能碰見個女的,絕對是要評頭論足,將人家議論一番。1981年初,兵站搬到工布江達縣城,只剩下機務站在皮康,顯得是那樣的孤苦伶仃。
機務站對過往車輛,不論是軍車還是地方車都是非常友好有感情的。戰士們出去查線,有時到兵站搭軍車,有時在公路上用手跟地方車輛師傅打招呼搭車。過往車輛師傅見背著電話機,手拿腳扣的士兵,一般都要停下,把查線的戰士捎到故障地點。地方車輛遇事需要救急,機務站責無旁貸主動去幫忙。這都是西藏特殊環境下造就的不是一般感情的軍、地關系。
有天晚上在轉路時,碰到一個地方車司機給機務站捎信,132道班過來拐彎處有一輛地方汽車翻了,駕駛員被壓在車下,叫機務站過去看看。
作者同郭偉明戰友在拉薩的合影
聽到這個情況后,載波班郭偉明主動叫上幾個人,乘連隊車迅速到出事地點去救急。看看司機壓在車下,已經死亡;駕駛員手上的梅花牌手表,還在不停的轉著,時間已是晚上10點。我們用千斤頂把車輛頂起來,把駕駛員想法拉了出來,在那里弄了一個多小時。估計他開車拐彎時速度有些快,車翻時車門打開恰巧壓住駕駛員,如果車門不開,駕駛員是死不了的。大家又看看駕駛室內有無貴重東西,把駕駛員手表取下,將尸體運回連隊,弄幾床棉絮蓋著。
到連隊后,郭偉明即時給翻車駕駛員所在的拉薩車隊聯系。當天夜里,司機單位派人和車輛從拉薩過來處理此事。像這樣的事情,每年特別是到冬天下大雪時還要遇到幾起。
郭偉明,1971年入伍,可能和我同歲或大一歲,四川成都市人。他父母都是老革命、老干部。他爸在成都飛機112廠是領導,父母在東北打過仗,他大姐剛出生就抱給了東北農民撫養。解放后找了好多年未找到。好像到1979年郭偉明一次休假回來才告訴我們,他的大姐找到了。他們在成都一家人終于團聚了。當我聽到這個消息后也非常激動,為他們而高興!
1977年9月份左右,郭偉明從重慶通信學院畢業,在皮康實習一年后轉干。他為人正直,在皮康時學習抓得很緊,工作勤奮努力,經常和我們探討一些業務方面遇到的問題。人家懂的東西多,理論基礎扎實。皮康是個小站,大概1980年前后他調到拉薩機務站工作,更大的發揮他在業務方面的專長。
我們兩個在皮康共事時間有兩年左右,有一定的相互了解和戰友之情。多少年以后我們又在總站司令部相聚,我在作訓股,他在長途業務室,還在一個房間內住過。聽說他在個人問題上有些坎坷,給他造成一些苦惱。我過去休假時曾去過他家里一次,郭偉明轉業后再沒聯系。畢竟我們分分合合相處好幾年,怎能不讓人惦念 。
(未完待續)
皮康機務站退伍士兵在米拉山腳下留影
(注: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李成智:1956年生,1975年入伍西藏軍區通信總站部隊。任過載波技術員,1983年至1985年在武漢通信學院學習。畢業回原部隊。任過司令部作訓股長,營長。1993年轉業至河南孟縣武裝部,先后任過參謀,民兵裝備倉庫主任,1996年回歸部隊任后勤科長。2000年第二次轉業孟州廣電局任副局長,2016年退休。
作者:李成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