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到周圍有人這樣說,“退休就好了,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這里的“好好享受”,應該包括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
確實,很多人辛苦工作了一輩子,也節儉了一輩子,現在退休了,兒女也長大成人了,按理說他們在物質上可以過得更好了。可事實上,很多人退休后仍然保持以前的老習慣,依然舍不得吃穿。他們覺得這樣很好,但子女們可能很不理解。
山東一位女教師退休了,退休工資每月到手有9000多。近萬元的退休工資著實不少,孩子也工作了。她物質生活基本沒什么壓力,女兒也很講孝心,經常給她買衣服,可是她總是穿以前的舊衣服。
女兒忍不住大肆吐槽,覺得媽媽沒苦硬吃,太小氣,因為媽媽總是把新衣服放著,天天穿得很普通,秋衣秋褲破了也不扔,而是縫縫補補后繼續穿。女兒因為這沒少跟媽媽急眼。
女兒很不理解,退休后媽媽明明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也有條件過更好的生活,但她還是不買貴的吃食,在穿著上也沒有更高的要求。
確實讓人難以理解,可是沒想到評論區很多子女都有同樣的感受。
河南的一位網友說:我家的兩個老人,我給他們買的新衣服放著不穿,每次見都是穿得窩窩囊囊的,我每次回去把衣柜收拾整齊,下次又是亂七八糟的,真的很無奈。
山東一網友也深有同感。他們家姊妹四個,都給父母買新衣服了,但父母就是不穿,還嫌他們浪費,大年初一也只穿舊衣服甚至是破衣服。
很多子女破防了。他們認為,父母這樣不值得,也沒有考慮子女的感受,孩子滿心歡喜想給父母買點好東西,可是父母張嘴就是“又花錢,買那個干啥”,真讓人掃興,這就是一種自私。
也有人理解父母的行為。
過來人都懂得,那個年代物資匱乏,大家的經濟條件一般都不好,平時都是計劃著過日子,吃穿都特別節儉,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就是這么來的。他們多年養成的習慣很難改變,我們做兒女的要多理解他們,適當給他們添加新衣和吃的用的,然后哄他們穿上吃上,就像他們以前哄我們一樣。
或許我們現在不理解父母,但當我們年歲漸長,或者也老了時,我們就會漸漸理解父母為什么如此了。
父母為什么要這樣“小氣”呢?第一,舊衣服穿著更舒服更自在;第二,不上班就不需要社交了,也沒有了攀比之心,沒必要為打扮花心思;第三,年齡大了,追求的反而不再是吃吃穿穿這些,而是追求內心的愉悅,比如身體的健康、舒適、自在。
其實他們對自己很“小氣”,平時一口水都不愿意浪費,歲數越大會越給生活做減法,但對兒孫,他們會毫不吝惜,常常出奇的“大方”。
怎么說呢?他們高興就好,尊重他們,因為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可能現在的他們更看重別的,認為讀點書、跑跑步、看看風景等這樣的生活方式更好,他們更看重朋友家人的來電與陪伴。簡簡單單的生活也是一種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做子女的不妨多理解多包容。
大家怎么看?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