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樹真的家庭賬本
“收入19元,買鞋、逛商場花掉2元?!睆?970年拿到第一筆工資起,崔樹真養成了隨手記賬的習慣,家庭收支,都會被她詳細寫在本子上。如今,73歲的老人每當翻看家里的老賬本,總禁不住感慨生活“今非昔比”。賬本上,一串串數字里跳躍著柴米油鹽,一條條明細中看得見幸福滿格。
每頁都是生活
7月7日,濱體社區活動室內,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老物件分享活動。居民們紛紛帶來各家珍藏的“寶貝”,包括老茶杯、老式收音機、二八大杠自行車、縫紉機、糧票等。每一件的背后,都藏著一段光陰故事。
此前,網格員郭文媛在入戶時發現,許多老人都喜歡保留舊物,種類繁多。社區書記李福林得知后,搭臺讓大家展示,讓人們感受時代變遷。
家住海爾國際小區的崔樹真,帶來了家庭賬本,引起很多人的興致。她從上班起,就堅持記賬,1970年到2025年,記滿了兩個本子。翻開細看,一行行“收支明細”,讓幾十年間幸福的生活看得見、摸得著。
崔樹真是汾西礦務局(現山西汾西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名退休職工,18歲上班,從車間學徒工做起。翻開最初的記錄,第一筆賬目是1970年1月26日,收入19元,這是她拿到的第一筆工資。
順著賬單往下看,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撲面而來:買肉得憑肉票,1斤豬肉0.72元;饅頭每個5分錢,還需要1兩的糧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崔樹真的家庭開銷,糧油肉蛋等基本生活所需占據了“大頭”,每月結余常以角、分計算。
賬本見證改變
崔樹真回憶道:“當時一分錢恨不能掰成兩半花,記下每一筆開銷,就怕月底接不上。每個月想著法子攢下一點肉票、糧票,過年給父母帶回去,留給老人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她家的賬本也悄然發生變化。1978年,崔樹真準備結婚,兩筆花銷格外醒目:買了1輛飛鴿牌自行車,花掉175元;1塊西鐵城女士手表,花了219元。看得出,她的收入明顯增加,敢花錢了。
1983年,她為家里購置了一個“大件”:花了435元買了1臺電視機。1986年,熱愛手工活的她終于等到了配額,花175元搶到了蝴蝶牌的縫紉機。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兒子英語班費用”“安裝固定電話費”等新開銷躍然紙上,教育和通信支出顯著增加。進入千禧年之后,賬本記錄變得愈發豐富多彩,崔樹真的家庭開銷更多用在了“兒子出國留學”“購買改善型住房”“辦理健身卡”等方面。
她笑著說:“瞧,日子好了,收入高了,每月在‘吃’上的支出雖然增加,但占比卻小了。同時,文化娛樂、健康保健、住房改善等提升生活品質的開銷,明顯多了?!?/p>
日子越過越美
“以前買肉是改善生活,現在天天有肉都不算啥,還得講究有機、健康?!贝迾湔嬷钢罱还P212元的超市購物支出說。這筆支出,有機蔬菜花了78元,占比三分之一。
近期還有一筆1.4萬余元的支出,是她報名鋼琴課的培訓費。年輕時沒有條件和精力,現在老人想重拾夢想,也給退休生活充充電、添添彩?!拔壹业馁~本,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小日子越過越紅火,不但購物選擇多了,品質也變高了?!彼脑捳Z中洋溢著幸福。
崔樹真帶來的賬本,記錄著家庭的“收入曲線”,是小康之路的幸福見證?!斑B續很多年,我的退休工資都在漲,想買點啥,‘底氣’更足?!彼f,幸福的生活看得見、摸得著,日子越過越舒坦。
來源:太原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