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莫修-文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在蘇軾的筆下,自然嶺翠川清情境則自在由心、悠然閑適。
圖丨容小單
自古至今,人們總渴望于歸心谷澗,擇一處詩文雅境,感受山居生活區(qū)別于城市喧囂的清凈與陶然。
身處喧囂的社會,我們太容易因生活節(jié)奏忙碌,而忽略了身邊的美。逃避塵俗,讓一切慢下來,是很多人向往山居的初衷。
圖丨潤園·孫姐姐的茶
以山為居,草木作鄰家,鳥獸為友朋,櫛沐清風(fēng),枕月而眠,偷浮光山色,享人間余閑,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大概是文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結(jié)廬,山居,可見“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的造化,可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禪意,更可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于結(jié)廬山間者而言,山、廬,不只是居所更是安放身心的所在。
圖丨不知春齋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陶淵明,掛冠歸田后,結(jié)廬在人境。王維后半生結(jié)廬輞川,過起了“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生活。就連詩仙李白,也曾一度隱居廬山,結(jié)廬筑館,想過“明朝拂衣去,永與海鷗群”的日子……不知從何時起,結(jié)廬山居,就成了文人一個心心念念的夢。
圖丨不知春齋
登高遠眺,層林蔚然,山嵐深秀,天地忽然縹緲若無,云霧又從腳底卷起,莊重的山,瞬間化為一座座蓬萊島嶼,在煙霧橫波里載沉載浮隱隱綽綽。間或風(fēng)來,氤氳的霧嵐被輕輕打散又擦去,山是青青郁郁的連綿,云是絲絲裊裊的青……
圖丨檀蕘
山光無邊中泉鳴水濺,樹林陰翳里鳴聲上下,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倏忽閉眼,天地清明,風(fēng)輕云淡,大自然用它的音律,奏著一首又一首和諧寧靜的曲調(diào)。
圖丨茶器錄
久居城市,每日奔忙于生計,自顧尚且無暇,山居更是奢望,但千萬不要忘記,即使陶淵明“結(jié)廬在人境”,也能做到“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心寄山間,無論何時,無論何處,人也必不會流俗。
| 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分享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