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系國家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那就是實行物資供給制度,即大部分的生產物資都由國家進行統一分配。
而隨著歲月的推移,現在還實行物資供給制的國家也僅有朝鮮和古巴這兩個國家了。
而物資供給制度的一大特征,那就是買東西需要各種的票證。
比如你想去買大米,那么不僅需要帶上現金,還得要帶上糧票。沒有糧票的話,是無法在國營商店中買到糧食的。
沒有糧票的話,怎么辦呢?那就只能花高價錢,從所謂的“黑市”購買了。黑市的糧食并不便宜,一般要達到普通糧食的雙倍價錢了。
買糧食需要糧票,買布需要布票,買食用油需要油票,買肉呢,也需要肉票。
我們在朝鮮旅游的時候,曾經問過帶我們團的金順姬導游,朝鮮人是如何買肉和吃肉的。
在金導游的解釋下,我們對此也算有了如下的了解。
首先,朝鮮的肉票有好幾種,主要是按照重量進行區分。最低的肉票是半斤的,然后是一斤的,兩斤的,三斤的,五斤的,十斤的等等。
在每個月的月初,朝鮮的有關單位就會把肉票發放給單位的職工。不同的城市,發放的肉票是不一樣的。
比如,平壤作為朝鮮的首都,得到了朝鮮全國大部分的資源傾斜,像什么蛋奶肉魚白糖食用油之類的食品,都是優先供給平壤老百姓的。
一般而言,平壤市民們每個月的豬肉供給量是三斤左右,即每個月能得到一張三斤的肉票。
而其他普通的朝鮮城市的居民,每個月大概能領取到一斤到兩斤左右的肉票。
朝鮮的豬肉都是在國營商店中售賣,如果當天想去買豬肉的話,必須得早點去排隊。
因為商店里的每天售賣的豬肉都是限量的,去晚了的話,很可能就沒有豬肉了。或者呢,就會只剩下沒人愿意買的豬排骨了。
是的,你沒有看錯,朝鮮人買肉時不喜歡買排骨或是豬瘦肉。
相對而言,他們更喜歡買肥豬肉,或是半肥半瘦的豬肉。
因為在朝鮮人的日常飲食中,油水并不多,而吃一些肥豬肉可以解饞,讓肚子不再空落落的。
此外,朝鮮人在買到肥豬肉后,除了拿出一部分做成肉菜吃掉外,剩下的肥豬肉則會煉制成白白的豬油。
這樣的話,每次炒菜的時候,都能挖上一勺豬肉,讓蔬菜中也有了豬肉的香味,大家吃飯也就更加地有食欲了。
而熬豬油剩下的豬油渣,也可以用來做菜,朝鮮人一般用豬油渣燉白菜,那味道也是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欲滴的。
以上是朝鮮城市居民吃肉的過程,而朝鮮的農民們一般是不發放肉票的。
如果他們想吃肉的話,一般有以下四種方式。
第一種,和當地有肉票的國營農場職工們換,一般是用錢或是土特產兌換。
第二種:在自留地中養豬養雞,然后等到家禽們長大后,再宰殺吃肉。
第三種:等到年底的時候,村里會把養了一年的年豬宰殺了,然后給每家每戶分一兩斤肉。
第四種:朝鮮的生態環境很好,野豬、野兔、野生鯽魚很多。當農閑的時候,朝鮮農民可以捕捉一些回來吃肉解饞。
總而言之,隨著時間的流逝,朝鮮人民的吃肉頻率也是越來越高,人均肉食品分配額度也在逐年增加。
現如今,很多朝鮮人都過上了能經常喝到肉湯的幸福生活。
在此,我們也衷心地祝愿朝鮮老百姓的生活能夠越來越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