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軸承基礎知識
第一節滾動軸承的基本結構
以滑動軸承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滾動軸承,其工作原理是以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一般由兩個套圈,一組滾動體和一個保持架所組成的通用性很強、標準化、系列化程度很高的機械基礎件。由于各種機械有著不同的工作條件,對滾動軸承在負荷能力、結構和使用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各種不同要求。為此,滾動軸承需有各式各樣的結構。但是,最基本的結構是由內圈、外圈、滾動體和保持架所組成。
各種零件在軸承中的作用分別是:
對于向心軸承,內圈通常與軸緊配合,并與軸一起運轉,外圈通常與軸承座或機械殼體孔成過渡配合,起支承作用。但是,在某些場合下,也有外圈運轉,內圈固定起支承作用或者內圈、外圈都同時運轉的。對于推力軸承,與軸緊配合并一起運動的稱軸圈,與軸承座或機械殼體孔成過渡配合并起支承作用的稱座圈。滾動體(鋼球、滾子或滾針)在軸承內通常借助保持架均勻地排列在兩個套圈之間作滾動運動,它的形狀、大小和數量直接影響軸承的負荷能力和使用性能。保持架除能將滾動體均勻地分隔開以外,還能起引導滾動體旋轉及改善軸承內部潤滑性能等作用。
第二節滾動軸承的分類
1.按滾動軸承結構類型分類,分為:
(1).按軸承所能承受的載荷方向或公稱接觸角的不同分為:
1).向心軸承----主要用于承受徑向載荷的滾動軸承,其公稱接觸角從0到45。按公稱接觸角不同,又分為:徑向接觸軸承----公稱接觸角為0的向心軸承;向心角接觸軸承----公稱接觸角大于0到45的向心軸承。
2).推力軸承----主要用于承受軸向載荷的滾動軸承,其公稱接觸角大于45到90。按公稱接觸角不同又分為:軸向接觸軸承----公稱接觸角為90的推力軸承;推力角接觸軸承----公稱接觸角大于45但小于90的推力軸承。
(2).按軸承滾動體的種類,分為:
1).球軸承----滾動體為球;
2).滾子軸承----滾動體為滾子。滾子軸承按滾子種類,又分為:圓柱滾子軸承----滾動體是圓柱滾子的軸承,圓柱滾子的長度與直徑之比小于或等于3;滾針軸承----滾動體是滾針的軸承,滾針的長度與直徑之比大于3,但直徑小于或等于5mm;圓錐滾子軸承----滾動體是圓錐滾子的軸承;調心滾子軸承----滾動體是球面滾子的軸承。
(3).按軸承工作時能否調心,分為:
1).調心軸承----滾道是球面形的,能適應兩滾道軸心線間的角偏差及角運動的軸承;
2).非調心軸承(剛性軸承)----能阻抗滾道間軸心線角偏移的軸承。
(4).軸承按滾動體的列數,分為:
1).單列軸承----具有一列滾動體的軸承;
2).雙列軸承----具有兩列滾動體的軸承;
3).多列軸承----具有多于兩列滾動體的軸承,如三列、四列軸承。
(5).軸承按其部件能否分離,分為:
1).可分離軸承----具有可分離部件的軸承;
2).不可分離軸承----軸承在最終配套后,套圈均不能任意自由分離的軸承。
(6).軸承按其結構形狀(如有無裝填槽,有無內、外圈以及套圈的形狀,擋邊的結構,甚至有無保持架等)還可以分為多種結構類型。
2.按滾動軸承尺寸大小分類,軸承按其外徑尺寸大小分為:
1).微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26mm以下的軸承;
2).小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28-55mm的軸承;
3).中小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60-115mm的軸承;
4).中大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120-190mm的軸承;
5).大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200-430mm的軸承;
6).特大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440mm以上的軸承。
第三節 滾動軸承的基本生產過程
由于滾動軸承的類型、結構型式、公差等級、技術要求、材料及批量等的不同,其基本生產過程也不完全相同。
一、各種軸承主要零件的加工過程:
1.套圈的加工過程:軸承內圈和外圈的加工依原材料或毛坯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車加工前的工序可分為下述三種,整個加工過程為:棒料或管料(有的棒料需經鍛造和退火、正火)----車加工----熱處理----磨加工----精研或拋光----零件終檢----防銹----入庫----(待合套裝配〉
2.鋼球的加工過程:鋼球的加工同樣依原材料的狀態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挫削或光球前的工序,可分為下述三種,熱處理前的工序,又可分為下述兩種,整個加工過程為:棒料或線材冷沖(有的棒料冷沖后還需沖環帶和退火)----挫削、粗磨、軟磨或光球----熱處理----硬磨----精磨----精研或研磨----終檢分組----防銹、包裝----入庫〈待合套裝配〉。
3.滾子的加工過程:滾子的加工依原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熱處理前的工序可分為下述兩種,整個加工過程為:棒料車加工或線材冷鐓后串環帶及軟磨----熱處理----串軟點----粗磨外徑----粗磨端面----終磨端面----細磨外徑----終磨外徑----終檢分組----防銹、包裝----入庫(待合套裝配〉。
4.保持架的加工過程: 保持架的加工過程依設計結構及原材料的不同,可分為下述兩類:
(1).板料→剪切→沖裁→沖壓成形→整形及精加工→酸洗或噴丸或串光→終檢→防銹、包裝→入庫(待合套裝配)
(2).實體保持架的加工過程: 實體保持架的加工,依原材料或毛壞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車加工前可分為下述四種毛坯型式,整個加工過程為:棒料、管料、鍛件、鑄件----車內徑、外徑、端面、倒角----鉆孔(或拉孔、鏜孔)----酸洗----終檢----防銹、包裝----入庫〈待合套裝配〉。
二、滾動軸承的裝配過程:
滾動軸承零件如內圈、外圈、滾動體和保持架等,經檢驗合格后,進入裝配車間進行裝配,其過程如下:
零件退磁、清洗→內、外滾〈溝〉道尺寸分組選別→合套→檢查游隙→鉚合保持架→終檢→退磁、清洗→防銹、包裝→入成品庫(裝箱、發運〉。
第四節滾動軸承的特點
滾動軸承與滑動軸承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1.滾動軸承的摩擦系數比滑動軸承小,傳動效率高。一般滑動軸承的摩擦系數為0.08-0.12,而滾動軸承的摩擦系數僅為0.001-0.005;
2.滾動軸承已實現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適于大批量生產和供應,使用和維修十分方便;
3.滾動軸承用軸承鋼制造,并經過熱處理,因此,滾動軸承不僅具有較高的機械性能和較長的使用壽命,而且可以節省制造滑動軸承所用的價格較為昂貴的有色金屬;
4.滾動軸承內部間隙很小,各零件的加工精度較高,因此,運轉精度較高。同時,可以通過預加負荷的方法使軸承的剛性增加。這對于精密機械是非常重要的;
5.某些滾動軸承可同時承受徑向負荷和軸向負荷,因此,可以簡化軸承支座的結構;
6.由于滾動軸承傳動效率高,發熱量少,因此,可以減少潤滑油的消耗,潤滑維護較為省事;
7.滾動軸承可以方便地應用于空間任何方位的軸上。
滾動軸承也有一定的缺點,主要是:
1.滾動軸承承受負荷的能力比同樣體積的滑動軸承小得多,因此,滾動軸承的徑向尺寸大。所以,在承受大負荷的場合和要求徑向尺寸小、結構要求緊湊的場合〈如內燃機曲軸軸承),多采用滑動軸承;
2.滾動軸承振動和噪聲較大,特別是在使用后期尤為顯著。因此,對精密度要求很高、又不許有振動的場合,滾動軸承難于勝任,一般選用滑動軸承的效果更佳。
3.滾動軸承對金屬屑等異物特別敏感,軸承內一旦進入異物,就會產生斷續地較大振動和噪聲,亦會引起早期損壞。此外,滾動軸承因金屬夾雜質等也易發生早期損壞的可能性。即使不發生早期損壞,滾動軸承的壽命也有一定的限度??傊?,滾動軸承的壽命較滑動軸承短些。
可是,滾動軸承與滑動軸承相比較,各有優缺點,各占有一定的適用場合。因此,兩者不能完全互相取代,并且各自向一定的方向發展,擴大自己的領域。但是,由于滾動軸承的突出優點,頗有后來者居上的趨勢。目前,滾動軸承已發展成為機械的主要支承型式,應用愈來愈廣泛。
(大國龍騰運轉世界 龍出東方 騰達天下 龍騰三類調心滾子軸承 劉興邦 )
滾動軸承的在線監控技術:鐵譜分析法
鐵譜分析技術是特別適合于鑒定和預測滾動疲勞的一種方法。將滾動軸承的潤滑油抽取一部分作為油樣,利用高梯度磁場使流過該磁場的油樣中所含的固體異物,按大小比例沉積在玻璃片上,得以觀察異物顆粒的形狀、大小,色澤和材質,從而能清楚地判明磨損的類型,預告機器的運轉狀態,及時發現隱患。鐵譜技術原則上以鑒定鋼鐵等強磁體為主要目標,但對銅等非鐵金屬、砂、有機物和密封碎屑等異物也有相當出色的鑒定能力。
當油樣中出現直徑為1~5μm鋼鐵類球形顆粒時,肯定軸承已開始出現疲勞微裂紋。當油樣中出現長度與厚度比為10:1的疲勞剝落顆粒,而長度大于10μm時,軸承中非正常疲勞磨損已經開始,當長度大于100μm時,軸承已經失效。
第三種疲勞碎屑為長度與厚度比為30:1的疲勞薄片,其長度在20—50μm之間,薄片往往帶有空洞。在疲勞開始出現時,這種薄片的數量會明顯增加,這可與球形顆粒共同作為疲勞出現的標志。
鐵譜儀通常分為分析式鐵譜儀,直讀式鐵譜儀和在線式鐵譜儀三大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