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西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安優質“雙高”糖料蔗基地,一株株甘蔗根深葉茂,莖稈粗壯,挺拔茁壯。蔗農余云開望著自己的千畝甘蔗,滿眼喜悅。
“還有兩個多星期,甘蔗就要收割進廠了,這塊地水肥成分不錯,產量應該能高一些。”余云開通過手機App,查看甘蔗的訂單和生長情況。“手機里不僅有訂單和地塊信息,能查看砍運收、蔗款結算及補貼發放情況,還能購買農資、租賃農機。”余云開說。
基地里的蔗田邊,數字蔗田監測站正平穩運行,數字廣西集團項目經理陳琛正通過移動設備查看監測站的數據。“數字蔗田通過物聯網和信息化技術,對甘蔗生長的土壤、氣象、病蟲害情況進行實時監測。農戶通過手機就能獲取甘蔗生長環境的相關情況,針對不同問題,還能實施調控,提升甘蔗的產量和糖分。”陳琛說。
今年,來賓市聯合廣投集團,根據糖業數字化建設的現狀,加強頂層設計,打造了來賓糖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各級糖業主管部門、制糖企業和農戶通過手機App就可以掌握甘蔗生產全程信息。
黃安“雙高”糖料蔗基地旁的數字蔗田監測站。(覃飛翔 攝)
在來賓東糖鳳凰有限公司數智控制中心,傳統甘蔗生產線被“搬”上顯示屏。“制糖各環節生產數據,包括甘蔗原材料數據、生產中間數據、實時產品質量、設備運行狀態、工藝參數等都一目了然。”來賓東糖鳳凰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進介紹。
科技創新是來賓推動糖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目前,當地8家核心糖廠已率先應用全流程智能化生產和控制系統,實現了可視化、精細化、標準化生產流程控制,產品質量穩步提升。
工作人員正在查看改造后的丙糖高效煮種罐情況。(覃飛翔 攝)
來賓東糖鳳凰有限公司堅持“數字助糖”。(陳霞 攝)
“來賓糖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填補了來賓糖業缺乏自管大數據服務體系的空白,極大提升了來賓糖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來賓市糖業發展局副局長莫仁忠說。
數據顯示,來賓市糖料蔗種植面積穩定在175萬畝以上,糖產量分別占廣西的六分之一和全國的十分之一,制糖及綜合利用產值達140億元。
12月24日,《光明日報》刊發該篇文章。
記者:韋 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