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女士,被稱為“東方的居里夫人”,她成為美國最機密的曼哈頓計劃的核心成員,去世時,卻希望在墓碑刻上“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她就是“核彈女王”吳建雄,這位傳奇女子,有著怎樣不一般的故事?
1997年2月,美國紐約長老會醫院傳來噩耗,女科學家吳建雄永遠閉上了眼睛。楊振寧、丁肇中等眾多物理學界泰斗聽聞后,深深為之惋惜。
1912年,吳建雄出生在江蘇太倉的一個開明家庭。那個年代,男尊女卑很常見,吳建雄的父親卻給了她一個充滿期許的名字——“建雄”,希望女兒能像男子一樣剛強有為。
由此可見,父親的愛,已經超越了時代枷鎖,這為吳建雄日后的科學道路播下了種子。
童年時期的吳建雄有著很強的數理天賦,17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至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不過,她一直對物理有著更強的好奇心,便在第二年轉入了物理系。
24歲那年,吳建雄懷揣著報效祖國的理想,遠赴美國深造,學成后,曾到普林斯頓大學,給美國軍官們講物理學。
軍官們很佩服吳建雄的才華,二戰期間,她成為了極少數被允許參與“曼哈頓計劃”的外籍科學家,工作期間,她為解決核裂變鏈式反應中的關鍵難題作出重大貢獻。
后來,美國成功研制出原子彈,讓戰爭中犯下罪惡的日本,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很多科學家在實驗中經常出現錯誤,這位“中國居里夫人”卻是個例外,在長達40年的科研生涯中,吳建雄從沒有出現過一次實驗錯誤,同行對她贊口不絕。
1957年,吳建雄完成了一項開創性的實驗,完美驗證了楊振寧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稱不守恒理論。
很快,楊振寧和李政道就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獲獎名單上卻沒有吳女士的名字,這是為什么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當時社會對女科學家,尤其是華人女科學家有偏見,1988年諾貝爾獎得主施坦伯格曾經在《科學》發表文章,為吳健雄打抱不平。
吳建雄心懷感激,便向施坦伯格致信表示感謝,表示自己并不在意這些榮譽。
在美國工作多年,這位女科學家始終不忘祖國,不忘中華文化,在很多照片中,她哪怕在物理實驗室,也身著優雅旗袍。
1982年,年過古稀的吳建雄終于重返故土,她在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講學,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為中國物理學的發展奉獻余熱。
1997年,在吳建雄生命的最后時刻,對丈夫說出了一個樸實的愿望:將骨灰安葬在故鄉蘇州河畔。
葉落歸根,這個簡單的請求,道出了一個漂泊海外數十載的游子,對祖國最深沉的思念。
如今,在蘇州河畔,吳建雄的墓碑靜靜佇立,墓碑由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親自設計,上面按照吳女士的要求,鐫刻著“一個永遠的中國人”幾個字。
歷史會記住吳建雄是“核彈女王”,是“東方居里夫人”,在吳建雄心里,永遠都是那個懷著科學夢想的中國女孩。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吳建雄的赤子之心,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