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傳位嘉慶帝詔書原文:
恭宣皇帝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詔書,頒行天下。詔曰:朕纘紹丕基,撫綏函夏,勤求治理,日有孜孜,仰賴上天眷佑,列圣貽謀,寰寓乂安,蒸黎康阜,聲教四訖,中外一家。御極以來,平定伊犁、回部、大小金川,擴土開疆數萬余里。緬甸、安南、廓爾喀、以及外藩屬國,咸震懾威棱,恪修職貢。其自作不靖者,悉就殄除。功邁十全,恩覃六合。普免各省漕糧者三,地丁錢糧者四,展義巡方,行慶施惠,蠲逋賑貸,不下數千萬億。振興士類,整飭官常,嘉與萬邦黎獻,海隅蒼生,同我太平,躋之仁壽,朕特盈保泰,弗懈益虔,勤念兩旸,周咨稼穡,于庶言庶獄庶慎,靡不躬親,宥密單心,時幾交敕,用亹上副祖宗付畀之重,下撫億兆仰戴之誠,日慎一日,六十年于茲矣。
回憶踐阼初元,曾默吁上蒼,若紀年周甲,當傳位嗣子,不敢仰希皇祖以次增載,今敬迓洪厘,幸符初愿,朕康強逢吉,九旬望袠,五代同堂,積慶延祺,光于往牒,非昊慈篤祜,申命用庥,曷克臻此,天生民而立之君,使為司牧,授受之際,敢不兢兢,溯自癸巳南郊,即以嗣位皇子之名,默奏上帝。并于盛京恭謁祖陵,敬告列祖在天之鑒。昨冬頒朔屆期,特宣布詔旨,明定儲位,以丙辰為嘉慶元年,豫敕所司敬議歸政典禮。
皇太子秉性謙沖,臚誠固讓,率同內外王公大臣等具章,請朕至百歲始行斯典,但天聽維聰,朕志先定,再四申諭,勿得懇辭。皇太子仁孝端醇,克肩重器,宗祏有托,朕用嘉焉,已諏吉只告天、地、宗廟、社稷,皇太子于丙辰正月上日即皇帝位,朕親御太和殿,躬授寶璽,可稱朕為太上皇帝,其尊號繁文,朕所弗取,毋庸奏上,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部院衙門及各省題奏事件,悉遵前旨行。履端首祚,禪授上儀,宜沛新綸,同敷愷澤,所有合行事宜,條列于左。
一、在京在外諸王以下、至公等以上,俱加恩賜。一、內外自公主以下、至格格,各加恩賜。一、內外滿漢文武大小官員,俱加一級。一、內外大小各官除各以現在品級,已得封贈外,凡升級及改任者,著照新銜封贈。一、文官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官在京在外二品以上,照現任品級,各蔭一子,入監讀書。一、內外文職自四品以下,武職自三品以下,降革留任及住俸罰俸處分,準其開復。一、會試額數,俟禮部臨期奏明人數,請旨酌量廣額,鄉試、大省加三十名,次省加二十名,小省加十名,滿洲蒙古加六名,漢軍加三名。一、各直省入學額數,大學加七名,中學加五名,小學加三名。一、國子監貢監生及各官學教習,免坐監一月。一、各直省儒學,無論府州縣衛,俱于本年以正貢作恩貢,次貢作歲貢。一、每府州縣衛,各舉孝廉方正,暫賜六品頂帶榮身,以備詔用,務期采訪真確,毋得濫舉。一、歷代帝王陵寢、孔子闕里、及五岳四瀆等祀,應遣官致祭者,照舊例舉行。一、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叛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內亂、妻妾殺夫、奴婢殺家長、殺一家非死罪三人、采生折割人、謀殺故殺真正人命、蠱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軍機獲罪,隱匿逃人,亦不赦外,其余自嘉慶元年正月初一日以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未結者,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訐者,以其罪罪之。一、各省軍流人犯,查明到配三年,實在安靜守法,及年逾七十者,釋放回籍。一、各旗籍內務府并五旗包衣人等,凡侵貪那移一切賠罰應追銀兩,實系本人家產盡絕者,查明準與豁免,其分賠、代賠、以及牽連著賠者,一概豁免。一、凡官員因公賠罰等項,而其子孫又代祖父著賠者,查明寬免。一、旗營官兵,有因出征及被災借支俸餉者,免其扣還。一、滿漢兵丁,曾經效力行間,因被傷年老閑住者,除例得優恤外,查明著加恩賚。一、各直省有同堂五世及親見七代者,除例賞扁額外,查明各加恩賚。一、天下之本農為重,各府州縣衛,果有勤于耕種,務本力作者,地方官不時加獎,以示鼓勵。一、年老之人,自古所重,滿漢七十以上,除家奴外,給與品級之處,該部查議具奏。一、除五旗包衣佐領下披甲人等不賞外,八旗滿洲蒙古漢軍護軍、披甲人、炮手、步軍、各賞一月錢糧。一、軍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一丁侍養,免其雜派差役。八十以上者,給與絹一匹,棉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倍之。一、各處養濟院,所有鰥寡孤獨及殘疾無告之人,有司留心,以時養瞻,毋致失所,于戲,常厥德,保厥位,深維創業垂統之心,本諸身,徵諸民,聿昭繼體守文之治,欽此。予小子只承慈命,勉荷洪圖,謹奉宣敕諭,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上引《清高宗實錄》。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乾隆帝舉行傳位大典,傳位于十五子嘉慶帝,自己退位為太上皇。
這份傳位詔書內容比較簡單,畢竟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帝立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并定于明年正月禪位時,已經在詔書中洋洋灑灑說了很多,具體分析上一篇文章已經說過,這里不再重復。
詔書內容除卻傳位嘉慶帝之外,還有四大核心內容。
一是乾隆帝再次強調自己擁有絕對皇權的主權,說道自己“未至倦勤,不敢自逸”,依舊會繼續處理軍國重務和掌握人事權,各部院衙門和各省題奏之事依舊要上呈給他處理,意思嘉慶帝即使登基為帝,也不過是沒有實權的兒皇帝。
二是乾隆帝依舊高調夸贊自己的十全功勞,還有減免賦稅的巨大成績,這屬于日常操作,晚年的乾隆帝不說目空一切也是差不多,可能他在心中已經認為自己是古往今來第一圣明之君,不過出于給父親雍正帝和祖父康熙帝及其之前的清朝皇帝留面子,乾隆帝并沒有明說過,但他表現的很明顯,是沾沾自喜,經常性自我夸贊。
當然乾隆帝雖然問題不少,晚年也一手使得清朝由盛轉衰,不過他的確有自傲的本錢,對外,他在位時期清朝疆域擴至巔峰。對內,他進一步完善父親雍正帝集中皇權的措施,使得清朝皇權達到巔峰。像后宮干政、外戚亂政、權臣篡政、武將擁兵自重、宗藩造反等可以威脅到中央朝廷的因素被壓至最低,無法威脅到皇權,面對皇權都是戰戰兢兢。對于皇子也是進一步限制,雖然有17子,但是沒有再演康熙帝晚年的九子奪嫡,還是很有作為的。
三是畢竟是新皇登基,所以乾隆帝按照慣例,進行了加恩各級官員和大赦天下等惠及天下臣民的措施。
四是在詔書最后一段,嘉慶帝謙虛說道“予小子只承慈命,勉荷洪圖,謹奉宣敕諭”,意思自己不過是小子,什么事還是會聽父親乾隆帝的,這是積極表態甘心當一個無實權的皇帝,分寸拿捏的十分之好。
最后這份傳位詔書也可以視為嘉慶帝即位詔書的減縮版,在強勢父親乾隆帝宣告天下自己功績之余,嘉慶帝這個弱勢配角在不到半年時間,從普通皇子被封為皇太子,然后再登基為帝,雖然一直處于乾隆帝的陰影之下,但也是穩打穩扎,坐上了皇位,從此清朝進入短暫的三年太上皇訓政時期。
這時期乾隆帝面對的難題是他成為太上皇卻控制實權,使得嘉慶帝這個皇帝沒有實權,而嘉慶帝不是沒有親政能力的幾歲小孩,反而是36歲的春秋鼎盛之時,不過有賴于乾隆帝時期清朝皇權達至巔峰,手握皇權的乾隆帝,自然可以壓制住嘉慶帝,正值壯年的嘉慶帝是成熟穩重之人,面對乾隆帝的架空,面對強大的皇權,自然選擇了最穩妥的方式,那便是以不變應萬變,要靠年輕耗死年老的乾隆帝,加上登基之初便是發生朱珪入閣未成功之事,更是進一步堅定他的藏拙之心。
朱珪是嘉慶帝最信任和最敬重的師傅,時任兩廣總督,在嘉慶元年(1796年),乾隆帝想調朱珪入京擔任大學士進入內閣,但是寵臣和珅不愿意了,害怕這位新皇帝的師傅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正好嘉慶帝當時寫信慶祝師傅朱珪,和珅便以此向乾隆帝進讒言嘉慶帝在籠絡人心啊,乾隆帝大怒,問到軍機大臣董誥按照律法這應該怎么處罰,董誥為人正直,一向與和珅不和,因此說道“圣主無過言”,潛意思是嘉慶帝都是皇帝了,就算籠絡人心也是應該的啊,乾隆帝久久沉默以后,不再追究這件事,沒有波及到嘉慶帝,但是朱珪進京的事情,在之后也被乾隆帝找了一個小錯做廢,反而因此將朱珪降調為安徽巡撫。
乾隆帝雖然晚年糊涂,但是不至于和珅一句讒言就想要處罰嘉慶帝及其師傅朱珪,很可能是和珅這句話提醒了他,朱珪若是進京入閣,那么很容易以此形成支持嘉慶帝的勢力集團,會影響到自己的統治,因此乾隆帝才大怒。甚至可能是乾隆帝調朱珪入京以后想到這一點,因此后悔了,所以示意和珅來找毛病,自己借機處罰,不過后來董誥進言,他想了想這樣打壓嘉慶帝也不合適,所以之后只是找借口將朱珪降為安徽巡撫。
朱珪入京進入內閣一事作廢,嘉慶帝看明白這是父親乾隆帝不想自己以此組成個人班底,不想自己掌握實權,因此更是堅定的以藏拙來偽裝自己。
他的做法是處處聽從乾隆帝的,絕不會有其他意見,甚至乾隆帝高興他便高興,乾隆帝生氣他便生氣。對于和珅這個乾隆帝的第一寵臣,他也是表現出極度信任和重用,事事倚重和珅,甚至使得身邊人都是不理解和不高興,嘉慶帝卻說道和珅辦事得力,就得重用他,這樣一來,乾隆帝與和珅都是認為嘉慶帝胸無大志,便于控制,不會威脅到自己。和珅甚至認為自己打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規律,即使乾隆帝死去,嘉慶依舊會重用自己,自己依舊是權傾朝野的第一寵臣,因此乾隆帝不再進一步打壓和提防嘉慶帝,和珅也不再進讒言和給嘉慶帝使絆子,朝堂之上也是表面上出現一幅其樂融融,皇帝事事聽從和孝順太上皇的和諧局面。
當然這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乾隆帝只訓政了三年時間便是逝去,嘉慶帝可以忍耐過去,如果時間一長,雙方必然爆發矛盾,畢竟嘉慶帝并非懦弱無能之主,他正值壯年的確可以等,但是等的時間太長了,肯定是不愿意一直當徒有虛名的皇帝,那時或是嘉慶帝被乾隆帝強勢鎮壓,并且被廢。或是像趙武靈王退位后,被次子趙惠文王架空,然后不甘心扶持大兒子想要奪權,結果一場宮變,大兒子被殺,自己被困宮中活活餓死那般,是太上皇乾隆帝失敗。
等到乾隆帝死后,嘉慶帝先是以讓和珅留在宮中處理喪事為由,隔絕和珅與宮外的聯系,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處死和珅,而這個過程歷時不到半個月,是先帝尸骨未寒,就殺死先帝的第一寵臣,也算是變相報復了一把乾隆帝架空他三年的憋屈之感。
當然和珅之所以被輕松收拾,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便是他處于清朝皇權巔峰的乾隆朝,還有乾隆帝晚年雖然糊涂,但也不至于縱容他結黨營私,所以和珅自始至終都沒有形成自己的勢力集團,連康熙朝的權臣鰲拜都是遠遠不如,他之所以可以權勢滔天,關鍵在于他是狐假虎威,借著背后的乾隆帝才可以飛揚跋扈,但失去了乾隆帝的支持,就如無根浮萍一般,自然是被輕松收拾。
說起來嘉慶帝能被強勢的乾隆帝認可為皇位繼承人,并且平安度過乾隆帝太上訓政的三年時間,在乾隆帝死后迅速接管皇權并處死和珅,也是有兩把刷子的,可惜乾隆帝給他留下的局面太爛,整個官僚系統已經腐敗至極,面對全面的黑暗,嘉慶帝即使有心整頓,即使可以英明睿智的處理政務,但是不能像雍正帝那般壯士斷腕,進行開創性的改變,只能是修修補補,勉強維系住統治罷了,使得清朝中衰之勢不可避免,到了道光朝,更是徹底沒落下去。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