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9日,這在大同煤礦歷史上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這天13點45分,大同礦務局老白洞礦發生井下煤塵爆炸事故。
事故發生時,正值該礦組織奪煤高產。老白洞礦是個年設計能力為90萬噸的大型礦井,在那年它的計劃產量是152萬噸。
事故發生前,礦上的明火作業達二十多種,加上連續作業,這成為巨大的安全隱患。
曾經的老報紙
這是建國以來發生的最嚴重礦難:據檔案記載,此次事故造成684人死亡,礦長、副礦長、保衛科長及躍進辦公室主任均在這起事故中遇難,整個礦井停止了生產。
“一聲巨響過后,井上打鐘房失火了,絞車房的屋頂也炸開一個大窟窿。”
情景示意
事故發生時,郝繼先在老白洞礦運輸區任副區長。1990年在與采訪者談及此次礦難時,他仍然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形。
絞車停止了運轉,上下也失去了聯系,大同礦務局領導及有關人員急忙跑到了礦上查看情況,并迅速成立了搶險救災指揮部。
省、地、市三級書記聽聞此事也隨即趕赴現場,協同大同礦務局黨委指揮搶救斗爭。
根據部署,郝繼先帶領30人去井下組織送電排水,以防大水淹沒主巷。
井下盡是混濁的煙塵,井筒的木棚梁已經倒塌,郝繼先沒想到會這么嚴重。
在坑木石頭縫中間亮著幾盞礦燈,他們循著光摸過去,發現了幾十個遇難的礦工,他們頭上的燈還在放射著光芒,這樣的情形多么令人心痛。
向每位奮戰在生產一線的工人兄弟致敬
匯報了情況之后,一行人繼續前進,但由于空氣稀薄毒氣彌漫,他們來不及請示,緊忙后撤。
傍晚,郝繼先和眾人艱難地爬出了井口,他們看到白煙慢慢變成了黑煙。
這是不好的征兆
“嗵!”
那黑煙還沒散盡,一條火舌從井筒噴出,足有20米高!嗚咽聲響徹整個礦山。
礦難的消息很快傳到北京,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羅瑞卿大將先后三次打來電話說:“你們要什么,中央就支援你們什么!”
羅瑞卿大將
隨后,中央先后派煤炭工業部部長張霖之、勞動部部長馬文瑞等赴現場指導工作。
“全力救災,要人不要礦!”
在中央的指示下,全國各地的救援隊伍迅速集結,醫療、消防、工程等專業隊伍紛紛趕往大同。與此同時,駐大同部隊和防化部隊的上千名官兵也乘車趕到礦上,很快組織了搶險隊伍,奮戰火海。
搶險救災
郝繼先隨后接到了新的任務:給子弟兵當向導,并配合搶險工作。
搶險工作開展后,全國各地的支援物資被源源不斷地送過來,僅各種藥品就達21噸。
經過幾個日夜的奮戰,一批批遇難和受傷的礦工被抬出,郝繼先不止一次揪心地淌下淚水......
“只要井下有一個人,我們就不下火線!”
危難時刻,子弟兵總是沖在最前面
在搶救的過程中,子弟兵們幾乎負擔著搶運遇難礦工尸體和傷員的全部工作。
在緊張搶救的幾天里,他們就住在陡峭山坡的簡易帳篷中,餓了就啃幾個干餅,困了就瞇一會,只要有情況就隨時投入新的戰斗。
參與搶險的救護隊也不顧危險把氧氣呼吸器給傷員用,有些戰士在井下暈倒數次仍堅強地堅持搶救工作。
據權威檔案記載,在此次礦難中,參加搶救的有:
全國15個局礦的414名救護隊員,駐首都、太原、張家口、大同等10個部隊的1096名官兵。
中央衛生部、省、市各醫療系統、較大的醫院、各兄弟廠礦、軍隊等31個單位派來了優秀專家大夫和護理人員376人,空軍和民航派出飛機60多架次,鐵道部門也積極支援,為搶險救災做出貢獻。
1960年5月30日,董必武副主席到大同聽取了關于事故發生及善后情況的匯報,并作出了重要指示。
事故發生后,當地做好了善后工作。在穩定好遇難、受傷礦工家屬的情緒后,礦工的治療、埋葬等問題得到妥帖解決,家屬們得到了撫恤和生活費用,未來的工作安置也有了保障。
紀念碑。
1960年的這場礦難,用血的代價換來了深刻的歷史教訓。生命面前,安全第一,發展需要遵循客觀規律,這應當被我們永遠銘記。
參考資料:
[1]郝繼先:《讓亡人含笑九泉 讓生者康樂平安》,1990年。
[2]大同礦務局礦史黨史征編辦:《老白洞“五·九”煤塵爆炸事故歷史檔案摘要》。
[3]中共大同市委黨史研究室:《大同市解放后黨史大事記》,1987年。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僅供配文增色,并不完全代表當時情形,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