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呂梁市的山西鵬飛集團是山西第一大民企,也是年營收超千億、核心業務以煤炭、焦炭、化工等流程制造為主的重工業型企業,員工超過2.5萬人,旗下的20座煤礦分布在呂梁、長治、晉城等諸地。
自2019年開始,一方面是跨地區業務協同發展需要,另一方面是響應工信部“兩化融合”、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號召,鵬飛集團逐步開始信息化、數字化轉型,ERP、RPA、BI、以及數據中臺、協同辦公軟件等逐步上線實施。
經過約6個年頭,鵬飛集團信息化、數字化漸入佳境,對數字化工具的需求場景也越來越精細。
2024年年初,從互聯網大廠離職歸鄉的李懷志正趕上了這家山西頭部民企的數智化大潮。
班前會,怎么開?
李懷志入職的部門是鵬飛集團數智中心,負責相關的人力板塊業務數字化工作。雖然鵬飛集團早在2019年就上線了ERP系統以及OA協同辦公系統,但這些系統卻無法滿足集團現階段的人力管理及跨區域協同辦公需求。其中,礦工下礦前必須要開的班前會,正是鵬飛集團人力管理的一大痛點。
對于煤礦企業來說,班前會某種程度上是煤礦安全的“生命線”。工班長需要在下礦前,對礦工進行風險預警與信息同步,比如根據前一日生產數據和最新勘測報告,向全員同步當天的安全隱患點(如瓦斯濃度異常區域、頂板松動等),確保每位礦工對作業環境有清晰認知 。此外,還需要進行標準化流程強化,比如反復強調安全帽佩戴、設備操作規范等細節,降低人為失誤概率等等。
而為了確保工班長將安全信息傳達到位,班組長或者更高層級的領導需要在現場督查,并完成會議要點的紙質記錄。正如上文提到,鵬飛集團下屬煤礦20余座,藍領礦工15000多人,班前會規模每天400場左右。由于每個煤礦相隔較遠,班前會的線下巡查極為耗費人力,效率不高。
再加上,由于一線員工在井下不能攜帶手機,因此無法實時獲取會議紀要和安全信息,這增加了檢查的難度和復雜性。
一套什么樣的系統才能夠解決痛點,提升班前會的管理效率?
對于已經采購過ERP、OA協同辦公等管理軟件的鵬飛集團來說,解決上述問題實際上需要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采購一套類似企業門戶的新系統,付出新成本在所難免。
經過一輪調研之后,鵬飛集團認為如果能夠實現藍領礦工的現代化管理,鵬飛集團愿意為新系統買單。
2024年8月,鵬飛集團宣布旗下員工集體“遷”入新的組織入口“鵬飛智翼App”。據鈦媒體App了解,鵬飛智翼由飛書定制而成,主要使用的功能,是飛書多維表格和飛書People。
現在結合鵬飛智翼,鵬飛集團給每場會議裝了CT機,班前會實時接入系統。管理人員使用多維表格,可以看到進行中的會議、未開始的會議以及已結束的會議。此外,通過多維表格中的會議鏈接,管理層也可以直接入會,無需線下到場也能參會。會后,原來需要人工審查的班前會,現在根據會議紀要,多維表格中的AI將自動判斷會議合格程度。系統上線后,會議達標率從70%躍升至95%。
數據中樞,企業門戶的B面
開好班前會,是鵬飛集團利用協同辦公工具解決的人力管理痛點之一。但放在鵬飛集團的數字化戰略中,鵬飛智翼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則是承擔數據中樞功能的“企業門戶”:
即隨著公司業務逐漸壯大,集團類公司需要解決ERP、BI等跨平臺數據的協同流轉問題,企業門戶作為統一入口需要能夠承接大批量數據的輸入。這是原來的信息化系統如何“迭代”都很難超越的功能定位。
“原來走個OA審批可能至少需要一天,但是現在審批流程基本是實時的。”這是李懷志新系統上線后的最大體感。同時,企業門戶中的“公司圈”也讓他可以查看同事發表的動態,這是傳統企業辦公無法展現的企業文化。
不過,這些都只是企業門戶最易被看到的A面。隨著集團數字化頂層設計的深入,鵬飛智翼的B面也逐漸在鵬飛集團的藍領管理中展露頭角,即不僅能夠幫助實現跨平臺數據的調用和共享,通過多維表格,鵬飛智翼作為企業門戶也參與到了一線礦工井下作業的三維數據采集工作。
在煤礦企業中,落地應用“智能仿三維”是判斷煤礦智能化的關鍵:智能仿三維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采煤機、液壓支架等設備的三維動態模擬,能夠在作業規范監測、環境安全監控、環境數據采集等多方面發揮作用,實時監測高危行為及環境異常,降低煤礦事故概率(尤其針對井下高危場景)。
而除了井下作業環境安裝的攝像頭等設備,礦工所帶手環所產生的數據也是智能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數據源。據李懷志透露,藍領曠工手環中的異常數據也將進行自動上傳與預警推送。同時,根據鵬飛智翼中飛書提供的接口,智能仿三維的環境數據將通過接口上傳至ERP、BI系統,并生成代辦審批流,管理人員可在移動端實時處理。
在當今煤礦智能化發展的大趨勢下,鵬飛集團正在著手借助多維表格,對礦工手環采集到的體征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構建起一套完善的數據管理體系。當礦工的心率、血氧等關鍵指標一旦超過預先設定的安全閾值,系統便會迅速自動觸發預警機制,并同步生成應急預案,為保障礦工生命安全筑牢第一道防線。
2024年,工信部聯合國家能源局等8部委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到2035年實現各類煤礦全面智能化,構建多系統集成的智能感知與決策體系 。
與此同時,依據國家能源局《智能化示范煤礦驗收管理辦法》的嚴格要求,系統自動生成的設備巡檢記錄與人員操作日志,已整合形成標準化的數據資產包。這些數據資產包可直接對接省級煤礦安全監管平臺,全面滿足合規性審查要求,確保煤礦運營始終處于合法合規的軌道之上。
對于鵬飛集團來說,在煤礦智能化評判體系中,"智能仿三維"技術通過數字孿生實現采煤設備動態模擬,可實時監測作業規范與環境數據。鵬飛智翼依托多維表格構建的數據中樞,正在打通井下傳感器網絡與地面指揮系統,為礦工配備永不疲倦的"AI安全員",將事故預防從被動響應升級為主動預警。
這場始于辦公協同的數字化轉型,正悄然重塑百年煤礦業的管理基因。當AI教練深入千米礦井,傳統重工業在數字浪潮中煥發新生——這或許正是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生動注腳。(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 | 秦聰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