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叫虱”號主虞老師有了個電話長聊,發現現在寫自媒體的,無論是吃愛國飯的,還是所謂的自由派,賣慘的是越來越多了。
他觀察到,有不少所謂的為民鳴冤類型的寫手,文章寫得極差,很多信息都是從各種網頁上拼貼的,完全沒有自己的觀點,思想空洞,但是就因為他們舉著正義的大旗,比如支持烏克蘭,或者支持俄羅斯,就有許多人給他們打賞。
這是一個不太正常的現象。更有甚者,自己明明開著寶馬車,卻跟讀者抱怨沒有錢買車票過年回家了。很多義憤填膺的大哥紛紛解囊相授,扮演了一個個人傻錢多的互聯網俠客。
但是問題是,這些人就是在通過賣慘來騙取讀者的同情的啊。
他們并沒有給讀者帶來有意思的觀點,不是在做一個好的文化產品,他們只是在扮演一個為民請命的形象。如果假借自由派的名義,更是令人感到不快了。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跟自由主義并無關系。
不同立場,派別,總體而言,對應的都是一種思維方式。而現在發生在簡中互聯網上的寫作者們,卻摒棄了思維的過程,以派別的帽子,互相噴來噴去,這也就導致了左派和右派們整天說著車轱轆話,卻從未深入到問題的核心。
在歷史上,最容易成為現象級大V的是洪秀全。因為才識有限,又欲望滿身。被科舉制度拋棄,懷恨在心,同時又有一股咸魚翻身的渴望。這一類的人,如今在互聯網上是最有“網感”的。顯而易見的是,他們之所以能夠喚起那么多人的追隨,本質是因為我們的讀者素質普遍還很低。相比較于八九十年代,國人對于書籍的重視程度明顯降低。短視頻,GPT,一個個勾人心魂科技進步,讓我們的消費群體變得越來越不耐煩。他們對于思考是如何展開的并不感興趣,他們只要你的觀點,甚至你的立場。
在這樣浮躁的閱讀環境之下,一個弱女子,通過頻繁在自媒體賬號上賣慘,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一邊開著寶馬車,一邊還說自己沒有錢買回家的車票。這樣的現象出現,也就不奇怪了。
仗義的讀者和賣慘而正義的自媒體博主,構成了一個有趣的生態。
我對虞老師說,很不幸,我們都不能賣慘,因為你剛從歐洲旅行回來,而我都讀到博士了,再說自己很慘,這個就有點虛偽了。盡管也有一些流浪博士,找不到工作的博士,以及應聘街道辦的博士。但是我不屬于這一類。即便我在經濟上也可能出現困頓的情況,我也不太想去賣慘。
因為我寫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想讓讀者知道我有多慘。讀者的打賞當然是一種激勵,但是卻不能是一種接濟,不然跟那些耍天橋把式的在路邊討飯的人有什么區別呢?
一些讀者在思維的深處,似乎隱晦地希望那些正義的作者最好窮困潦倒,再一身正氣,那就完美了。但是現實中,這樣的作者不能說沒有,但是實際上是很少的。因為足夠困頓的生活,必然會扭曲表達者的個性,讓他變得更加激進,蒙住自己的雙眼,而看不清社會的現實。
貧窮與否,在于自我的審判。孔子最青睞的學生顏回,住在一間破屋子里,“回也不改其樂”,這個就是一件很有骨氣的事情。他不需要更有錢的同門自貢等人的接濟。因為他本質上是一個讀書人。
說來說去,還是回到一個最原初的問題上:你怎樣看待你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