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到了今天,“人才”依然是企業發展的一道難關。尤其在馬來西亞市場上,勞動人才多元化,但也多語種化。當地不缺資深技術工人,熟練掌握英語、馬來語和中文并選擇恰當的語言與之順暢溝通、充分調動勞動者積極性,對企業來說卻不簡單。
而在技術工種之外,中國加工制造業正步入從“大”到“強”的升級,由“智”進“質”進階的新階段,高端技術人才缺口日益擴張。結合永亨佳邦的實地探訪來看,得人才者得天下,在產業本地化和文化融合的前提下,中國企業需要培養本地技術和管理團隊。
目標已確立,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去做?從人才培養、稅務透明、品牌建設這三個維度出發,永亨佳邦給出了答案。
定向培育:從求人來,到等人才
與中國市場不同,馬來西亞市場的流動性和開放性都決定了它的求職市場更強調雙向選擇。匯聚了大量尖端人才的資本市場往往是其他行業的“鏡子”,因此在與盛陽資本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后,永亨佳邦深度介入中資企業出海,為企業投資設立工廠提供全方位的資本服務,也更明確地洞察到企業的管理痛點。
結合其在馬來西亞市場的深厚經驗,永亨佳邦提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提早“鎖定”人才,企業需要引入國際化的管理模式,通過人才培養計劃提供獎學金或實習機會,讓更多人主動尋找中國加工制造企業就職,結合本地文化,確保團隊高效協作。這種本地化的運營策略不僅能提高企業的社會認同度,還能增強市場競爭力。
電子發票的全面推行:加速數字化轉型
而在以上傳統方式以外,隨著本地化運營深入,適應當地經營情況后企業也會與時俱進,逐步啟動新運營模式。
2024年,馬來西亞全面推行電子發票政策,要求所有企業將發票信息實時上傳至稅務局系統。對于加工制造企業而言,電子發票的執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電子發票系統可大幅提高財務透明度,減少人工錄入錯誤,同時簡化稅務申報流程和出口退稅操作。然而,企業也需投入資源升級ERP系統,并確保與馬來西亞稅務局的電子發票系統兼容。永亨佳邦的系統就以中式思維為核心,更加適配中國企業習慣,同時完美銜接了與馬來西亞稅務局的e-Invoicing平臺,提供全面支持中文操作界面的服務,確保所有數據實時更新并符合當地法規要求。
通過電子發票與數字化管理的結合,企業能夠實現財務與運營的全面透明化,為審計合規和風險防控奠定堅實基礎。這一轉型不僅能提升企業的內部效率,還增強了其國際市場的可信賴形象。
未來規劃:從區域到全球的戰略藍圖
為了在馬來西亞實現長遠發展,中國加工制造企業需從區域市場擴展、產業升級到品牌建設三個維度制定清晰的規劃:
1. 深耕東盟市場
以馬來西亞為中心,逐步進入東盟其他國家市場,建立區域品牌影響力,最終實現東盟與全球市場的無縫連接。
2. 拓展國際合作
通過并購、合資或戰略合作的方式,利用馬來西亞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及多元產業結構,整合馬來西亞本地資源,迅速提升市場競爭力。
3. 強化品牌建設
通過本地化營銷和參與國際展會,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綠色生產與高端制造的結合將幫助企業在國際市場中樹立領先地位。
結語:邁向全球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馬來西亞不僅是中國企業走向東盟的橋梁,更是邁向全球化的重要一站。加工制造企業若想獲得長期的成功,就必須在多方面發力,通過技術升級、數字化轉型、生態化發展和本地化運營,在這片充滿機遇的市場中獲得長期成功。
展望未來,中國企業需要站在全球的高度,以一種宏觀的視野去規劃自身的長遠發展戰略。與此同時,不能忽視本地化的執行細節,要把自身深度融入到馬來西亞的經濟體系與文化環境之中。唯有全方位地優化生產鏈條,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的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都進行精細化管理,并且不斷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中國的加工制造企業才能夠在全球化的洶涌浪潮中平穩前行,持續發展,進而為全世界樹立起“中國制造”的嶄新標桿,展現“中國制造”的獨特魅力與強大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