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醫生分享了自己在門診被投訴的事,他表示,如果醫護受了委屈醫院頂多就是慰問下,最后也不發錢;還有的醫院只要被投訴、就扣績效的。
但是也有些醫院是不一樣的,只要醫護被投訴,醫院就“發”錢,而不是“罰”錢。
比如:委屈獎、受氣錢,各種各樣的,錢還不少。
兒科接到投訴,醫院給發「安慰金」、「受氣錢」
在醫院工作過的同行都知道,兒科的投訴率不能說是全院第一,但也毫無疑問地排在前三。
近期,一名吉林的臨床醫生分享了他們醫院兒科出臺的被投訴后的新政策——「投訴安慰金」,兒科的醫生或護士每收到一個投訴,就有 0.5 元的安慰金,每月上限 150 元,作為補助全部給到醫護人員。
這樣算下來,一個月內只要收到 300 個以內的投訴,不僅不扣錢,反而能發錢;但是,如果多于 300 個投訴,每多一個就要扣掉 1 塊錢的安慰金,直至清零。不過,正常的診療過程很難有 300 個投訴吧!
一位陜西的醫生說表示,他所在的縣醫院兒科直接發受氣錢,年底除開一切分賬,兒科大夫每人根據接診量平均多拿4到6萬……
圖源:網絡
一位北方某三甲醫院兒科醫生說:我們醫院對兒科的投訴是“只受理、不反饋、不處理”,每個月投訴80%來自于我們兒科,投訴理由基本上不外乎“看病排隊時間長、看病時間太短、看病動不動給孩子開采血,兒科護士技術不好扎好幾針”四類。見怪不怪,醫院接完投訴,告訴患者家屬“我們知道了,我們會處理的”,之后就結束了,沒后文了。
受到謾罵仍堅守崗位,獎勵 200 元
除了投訴,還有些患者會動輒對醫護進行謾罵、甚至毆打。這對這種情況,江蘇的一位醫生分享了自己單位的處理辦法,為醫護頒發「委屈獎」,每次發 200 元。
投訴納入考核,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投訴管理的通知》,要求醫療機構將科室投訴情況作為科室負責人綜合目標考核以及聘任、晉升、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依據,將醫務人員投訴情況作為醫務人員定期考核以及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
圖源:國家衛健委
網友熱議
@19**q:投訴不需要成本,有網友說,醫生眼睛大小,也可能成為投訴理由。一名麻醉科醫生眼睛小,被患者投訴「故意瞇眼打麻藥、不負責任」;而醫生眼睛太大,則被投訴「瞪人、兇、不尊重患者」。
@丁**鄭:第一個投訴不需要成本,第二個投訴不核實只處罰。不但流于形式,而且縱容各種胡攪蠻纏。
@學**少女:我覺得衛健委的初衷沒錯,當我們給患者更好的就醫體驗,投訴或許會減少。但無奈的是現實中很多患者的投訴對醫護有些苛刻,建議醫院還是多維度判斷投訴背后的真相再進行處理!
@k**e:一個曾經會診過的患者,因為會診前打過他電話,會診完他就總是拿著我的電話打,由于嚴重打擾了我的正常生活,我就把他拉黑了,結果這個人去醫務科投訴我不接他電話。
@hj**1:如果是被無理的投訴影響了績效和晉升,難免會傷了醫務人員的心;所以,受到投訴該獎還是該罰,還是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看,判斷投訴的合理性之后再做獎懲。不核實就處罰,也是縱容胡攪蠻纏、影響正常診療開展。
來源:華醫網(本文內容及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或知識產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醫務之聲”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本平臺選用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