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是底部?
這是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總是有人問,什么時候該出手,什么時候是底部?
很多人只要有刺激zc放風出來,就問是不是應該盡快買?而有的人是,反正我不看好,我就等著,等到價格降到最低的時候我再出手。我覺得這兩種想法都挺極端的,誰也沒那本事判斷準,但是網絡上經常有一些人背后助推炒熱點,流量還挺大,看了真心覺得挺幼稚的,幾百萬,上千萬的房子,沒有經過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就說可以買了,可以賣了,簡直不要太草率。
當下有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一定是過去了,房地產市場已經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再也不是以前遍地撿黃金的時代了,到了如今這個階段的規則就是“適者生存”,所以未來房地產的格局是一線城市的核心資產還是會穩穩當當的,二線我都沒把握說得好,三四線直接放棄了,無論你承認與否,市場定律一定會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不也亦如此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你可以結合這幾個方面去思考和理解:
1.除了一線城市,二線勉強好一點,三四線的房子大量過剩,且還有很多爛尾樓。
2.人口問題,這個問題才是樓市和經濟最大的敵人,從底層邏輯看,一切的經濟活動都是因為人口而展開的,人口受限,經濟體量就會跟著受限。
3.城市吃城市,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鄉村走向縣城,縣城走向省市,省市走向一線,財富和人才會集中往大城市靠攏。
舉個例子,經常會有人問到天津,天津作為一個純正北方城市的直轄市,理論上房價是不錯的才對,可是天津的房價一直捏啦吧唧的扶不起來,因為天津下面沒有給他上供的城市,只能撿一些北京的溢出人口,而這些家庭都是沒有北京戶口,收入也不算很高的,為了孩子高考移居過去的,但是這部分力量太小也太弱,所以導致天津一直發展的一般。
所以,看了這些當很多人再問到什么時候該買,什么時候該賣的時候,不是草草了事能一概而論的,要研究zc,要研究城市功能,要熟悉每個板塊和結構,要熟悉每個小區的成交情況,你才能有一個大概的判斷,還要結合每個家庭的收入情況,杠桿能力,自住還是投資,但即便這樣也不能完全保證買賣時機能對。
并且,雖然未來一線城市的市場仍然在,但不建議盲目投資,內部的分化仍然很嚴重,不是所有的北京的房子都是可以買的,上次文章里我提到“升艙”的概念就是為了讓大家避坑,優中擇優。
所以,買賣時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首付能力,杠桿能力,再結合市場和你關注的產品去決定。
買賣時機這個問題是大部分經常問的問題,但是從專業的角度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答案,所以今天才給朋友們分析了這么多,希望你們認真思考起來,不跟風,多交流,不懂就問。
關注“北京房姐”w號,相關房產知識一對一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