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12月28日,榮耀官網發文稱,榮耀終端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12月28日依法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稱變更為“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
據媒體報道,本次股份制改造涉及公司形式及名稱變更,不影響公司的日常經營。股改完成后,榮耀將適時啟動IPO流程,進一步消息將在相應的過程中對外披露,為實現公司下一階段的戰略發展,榮耀將通過首發上市推動公司登陸資本市場。
2024年8月,市場上曾傳出一份榮耀Pre-IPO融資計劃,顯示該公司當時估值為2000億元,但這份計劃未獲榮耀方面證實。
在當前國內智能手機廠商中,目前僅有小米(1810.HK)在港股上市,以及主打非洲市場的傳音控股(688036.SH)在A股上市,兩者市值分別為853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8010億元)、1062億元。因此,榮耀能否成為國產手機第三股也備受矚目。
但在上市之外,手機出貨量下滑、市場份額減少,以及如何在手機之外尋找培育新的業務線也是榮耀需要思考的問題。
01
注冊資本四年翻百倍
2020年11月,華為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華為不占有新榮耀任何股份,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
彼時,多家企業在《深圳特區報》發布聯合聲明,信息顯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30余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包括天音通信有限公司、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松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順電實業有限公司、山東怡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冀順通投資有限公司、河南象之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瑞聯優信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英孚特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哈爾濱金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
其中,深圳智慧城市集團是由深圳市國資委100%控股的企業。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1年12月,榮耀首次進行股權融資,深圳鯤鵬資本、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參與,但融資規模并未披露。其中,深圳鯤鵬資本是深圳國有資本運作平臺。
2022年11月,榮耀完成一輪戰略融資,屏幕供應商京東方、中金祺智(上海)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Rosy Fable Asia L.P.、綜改共贏(杭州)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國信資本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市寶安區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參與。
其中中金祺智股權投資中心為中金公司成員;Rosy Fable Asia L.P.為中東資本;剩余三家均有深圳國資背景。
此后的2023年,榮耀并沒有融資消息。但從2023年開始,市面上屢傳榮耀將借殼上市的傳聞。2024年8月,榮耀回應稱,公司始終堅持公開透明的發展原則,并將持續多元化股權結構,計劃在今年四季度啟動相應的股份制改革,并在之后適時啟動IPO流程。
同月,中國移動投資了榮耀,次月,榮耀新增杭州微同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為股東。杭州微同股權投資的控股公司是中國國新控股,后者成立于2010年12月22日,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之一。
10月,據媒體報道,中國電信、中金資本旗下基金、基石旗下基金、特發基金,以及新一輪代理商投資平臺金石星耀等已投資榮耀。
12月16日,天眼查顯示,榮耀發生工商變更,原股東杭州微同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退出,新增股東中金(常德)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中國電信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等。
如今,榮耀的注冊資本已達到322.39億元,相比2020年的3億元,已翻了百倍。而其股東列表中,包括了深圳國資、運營商、產業鏈供應商,以及第三方資本。
02
市場份額開始下滑
在獨立運營的4年里,榮耀的市場份額一度增長迅速。
據IDC數據,2021年第二季度,榮耀出貨量690萬臺,排名首次進入前五,市場份額8.9%。2021年,榮耀出貨量3860萬臺,市場份額11.7%,為排名第五。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臺,同比下降13.2%,創有史以來最大降幅。在前五大手機廠商中,只有榮耀實現了正增長,出貨量同比增長34.4%,排名第二,市場份額也進一步提升至18.1%。
2023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71億臺,同比下降5%,創近10年來最低出貨量。在這種情況下,盡管榮耀依舊保持出貨量第二的地位,但仍下跌了10.3%,市場份額也降至17.1%。
在2024年前三個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單季度出貨量分別同比增長6.5%、8.9%、3.2%。但市場回暖下,榮耀的增長卻變難了。第一季度,榮耀出貨量同比增長13.2%,成為榜首,與此同時,華為的出貨量更是同比增長110%,排名第二;第二季度,榮耀出貨量同比下降3.7%,排名第四,vivo出貨量同比增長17.1%,排名第一,華為出貨量同比增長50.2%,排名第二,第五的小米出貨量也同比增長16.5%;第三季度,榮耀出貨量同比下降22.5%,排名第五,vivo、華為、小米的出貨量分別同比增加21.5%、42%、12.8%,分別排名第一、第三和第四。
出貨量的下滑,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獨立之后的榮耀,在品牌影響力上依舊較為薄弱。從2013年誕生起,榮耀的定位就是以互聯網為主的線上銷售渠道,主打年輕人市場,強調性價比。而獨立之后,榮耀也在發力高端化。
榮耀一直在推出高端旗艦機型。如陸續推出折疊屏Magic V、Magic V2、Magic V3,Magic5、Magic7等系列,著力將Magic打造為高端旗艦。同時榮耀還在大力發展AI,2024年9月,榮譽發布了首個AI智慧體——榮耀AI Agent,10月Magic 7系列發布,搭載了YOYO智能體。
根據官方數據,MagicOS9.0中的“YOYO智能體”實現了600項需求意圖理解、950項個人習慣記憶、270項復雜任務規劃、900項任務主動執行,兼容第三方應用(比如智能填表),獲得了信通院終端智能化水平L3級認證。
結合Canalys的數據,2024年第三季度在中國600美元以上的市場份額中,蘋果、華為分別占據52%、33%的市場份額,隨后是榮耀、小米和三星,分別占據5%、3%、3%的市場份額。其中,華為、榮耀、小米分別同比增長34%、30%、88%。
從市場份額來看,榮耀仍需要在高端化上努把力。
03
手機之外還能靠什么?
如今IoT、造車已經成為不少手機廠商的發力方向,榮耀也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以小米為例,在持續推進高端化下,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從每部997元增加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每部1102.2元,智能手機收入474.52億元,同比增長13.9%,占總收入的51.3%。
除了手機外,小米生態也逐漸完善。據小米官方數據,小米IoT平臺已成功連接8.6億設備,米家App月活躍用戶突破1億小米IoT平臺目前已有超過200個品類,過去一年,新增接入大金、海信、三菱電機、林內、方太、云鯨等知名品牌,合作伙伴已超過10000家。
在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261.02億元,同比增長26.3%,占總收入的28.2%。互聯網服務收入84.63億元,占總收入的9.1%。
同時,造車業務也為小米帶來了更多可能性。截至2024年11月13日,小米實現累計生產10萬輛新車的目標。第三季度,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收入96.97億元,占總收入的10.%。
顯然,在手機之外,小米構建了更加多元的收入結構。
華為也不例外,據華為發布的2023年年報,其業務包括ICT基礎業務、終端業務、云計算業務、數字能源業務、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
事實上,榮耀也有著IoT的布局。2019年,榮耀推出智慧屏,進入電視業務,如今,其產品線除手機外,還包括筆記本、平板、穿戴、音頻、智慧屏、路由等。
但榮耀智慧屏最新產品的上市時間為2023年,榮耀在智慧屏上已經一年多時間沒有發布新品。而在穿戴設備上,榮耀的市場份額也不高,據IDC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榮耀腕戴出貨量為90萬臺,同比減少7.9%,市場份額僅2%,排名第五。華為、小米、步步高、蘋果的市場份額分別35.7%、21%、16.9%、7.3%。
如今,榮耀獨立4年,憑借出貨量也位居國內五大手機廠商之列,但其面臨的依舊有高端化挑戰,以及手機出貨量下滑,以及手機存量市場中,業務線單一的問題。但外界也十分關注,在坐擁眾多股東后,其能否成為小米、傳音之后,新的上市手機廠商。
作者丨五仁
來源丨征探財經(ID:teccj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