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我輕輕舉起酒杯,心中滿是敬畏與懷念,不敢獨自品嘗這佳釀。我先將酒敬向那些為了家、為了國而英勇犧牲的親人,他們的英魂永存,值得我們永遠緬懷。只有當這份敬意傳達完畢,我才敢輕輕動起碗筷,品嘗這年夜飯的滋味。
關淑琴老人
我的家鄉,坐落在山西省武鄉縣的關家垴,一個隱匿于太行山脈懷抱中的小村莊,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依舊屹立不倒。這里不僅山川秀美,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忠君愛國、重義守信的關氏家族。村民們常常自豪地說,他們是三國名將關羽的后裔,那份忠義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了血脈之中,代代相傳。
關二如家舊址
我的父親,關鴻錦,是村中的族長,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私塾先生。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傳承關羽的忠義精神。在私塾里,父親常常對學生們講述關羽的事跡,那份不惜性命、以身許國的精神,是他最為推崇的。父親的學生中,后來成為我大姐夫的王桂生,更是成為了蟠龍鎮的第一個共產黨員,為革命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關二如父親關鴻錦
大姐夫王桂生,是八路軍敵后武工隊的傳奇人物。他的英勇事跡,在解放后的天津市公安局里廣為流傳。而我,作為關家的一份子,也深受父親和家族精神的影響,對家國情懷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1937年,日寇的鐵蹄踏進了山西,關家垴這個寧靜的小村莊也未能幸免。面對國難,村民們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在父親關鴻錦的號召下,集結在關帝廟中商議對策。父親慷慨陳詞:“當此國難當頭之際,我們絕不能做亡國奴!讓我們拿起武器,保衛家園!”就這樣,一支由關家垴村民組成的抗日武裝應運而生。我的大哥關如山和養子四海率先加入,二哥關二如也擔任了童子軍團長。而我們姊妹三個,也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婦救會和八路軍軍工廠,成為了抗日隊伍中的一員。
大姐夫王桂生和他的哥哥在天津解放合影
1938年,八路軍129師進駐武鄉縣,并在關家垴建立了根據地。這為我們村的抗日斗爭注入了新的活力。父親帶領全村人積極支援前線,無論是送糧草、縫軍鞋還是運彈藥,他都親力親為,不遺余力。而二哥關二如也在父親的鼓勵下參軍入伍,很快便在戰場上嶄露頭角,成為了一名神槍手。他憑借非凡的槍法,多次狙殺日軍,成為了鬼子心中的夢魘。
關二如犧牲烈士證明書
1944年,二哥關二如在太行地區首屆八路軍大比武群英會上大放異彩,榮獲了“神槍武狀元”的稱號,并被評為民兵英雄。鄧小平親自為他頒發了步槍和錦旗,這些珍貴的榮譽如今在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中陳列,成為了我們家族的驕傲。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中陳列的關二如使用過的槍
然而,革命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1940年,大哥關如山和四海在執行任務時不幸被日軍抓獲。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們寧死不屈,展現出了關家人的錚錚鐵骨。最終,大哥關如山慘遭殺害,年僅22歲。這一消息傳來,全村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二哥關二如更是悲憤交加,他立誓要為哥哥報仇,毅然決然地參加了八路軍。在之后的戰斗中,他多次和戰友們冒險深入敵后,刺殺日偽軍官,斃敵無數。
關二如烈士的資料
而我們姊妹三個,也在婦救會和八路軍軍工廠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我們組織婦女為軍工廠縫制軍需品、運送軍工物資,不分晝夜地支援前線。在一次運送物資的途中,我們遭遇了日軍的襲擊。在千鈞一發之際,八路軍軍工廠廠長楊瑞峰帶人趕到,與敵人展開了激戰。我也毫不猶豫地拿起槍支,與軍工廠的戰士們并肩作戰。戰后,我認識了楊瑞峰,這位屢立戰功的軍工廠廠長。我們志同道合,最終結為了夫妻。他一生為祖國的兵工事業獻身,成為了兵工系統的領軍人物。
淮海戰役中馬圩子戰斗,攻入城墻的三連僅剩14人
解放戰爭時期,我的妹妹關菊英也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了一名政治教導員。她的丈夫王云山同樣是一位英勇的革命軍人,參加過彭德懷指揮的關家垴保衛戰,并榮立了一等功。和平年代,他們的兒子王建剛也參軍入伍,在中越戰爭中榮立了三等功。退伍后,他又投身公安事業,屢立奇功,成為了全國優秀人民警察。這一代代人的傳承與奮斗,正是我們家族家國情懷的最好體現。
如今,關家垴早已沒有了戰火紛飛的歲月。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那些鮮紅的記憶卻歷久彌新,永遠鐫刻在我們的心中。每當年關將至,我們與孩孫輩們圍聚在一起時,總會追憶先輩們的革命事跡。老伴楊瑞峰在世時常常說:“我們一家人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傳承好先輩們的家國情懷!”
我的兒子楊立復員轉業后,也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兒媳吳芳更是被評為“最美退伍軍人”,她的先進事跡同樣讓我們感到驕傲。望著孩子們幸福的笑臉,我眼中閃爍著對美好未來的期許。這一切的一切,都來之不易,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關家垴戰斗
關家垴,這個小小的山村,在國難當頭之際,展現出了無比的堅韌與擔當。我們這個小家,也用熱血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忠誠與擔當的贊歌。我相信,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擁有這份忠誠和擔當的人們,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會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因為,家國情懷早已深深融入了我們的血脈之中,成為我們永恒的精神支柱。這份家國情懷,不僅僅是我們關家垴小村的獨特氣質,更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的精神瑰寶。它體現在每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個體身上,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份情懷始終如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
回首過去,那些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斗爭的先烈們,他們的名字或許已經被歲月塵封,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遠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了民族的脊梁,用青春和生命譜寫了壯麗的篇章。正是有了他們的犧牲和奉獻,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安寧。
展望未來,我們這一代人也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繼續發揚家國情懷,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之中。無論是投身科研創新、推動經濟發展,還是從事文化教育、傳承民族精神,我們都要以實際行動踐行家國情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時,我們也要銘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繁榮。要時刻警惕那些試圖破壞國家穩定、分裂民族團結的勢力,堅決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只有保持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我們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此外,我們還要注重家庭教育和家風傳承。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家國情懷得以延續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們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讓他們了解歷史、認識國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和感染下一代,讓家國情懷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加強文化教育和宣傳引導。要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廣泛傳播家國情懷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家國情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了解祖國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關家垴地貌
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繼續傳承和發揚這份情懷,將其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推動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再次向那些為了國家和民族而英勇斗爭的先烈們致以崇高的敬意!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在未來的日子里,愿我們的家國情懷如同璀璨的星辰般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領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口述:關淑琴
撰稿:王瑋
責編:若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