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汽車行業來說,2024年絕對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年。在這一年里國產新能源汽車打的合資燃油車沒有還手之力,比亞迪逼近全球第一車企,中國汽車出口蟬聯全球第一,造車新勢力上演突圍戰與淘汰賽。
新能源車企12月銷量集體創新高
比亞迪再上臺階,12月銷量51.48萬輛,全年銷量427.21萬輛,同比增長41.26%。比亞迪如果能一直保持月銷50萬輛以上,或者明年能沖上60萬輛,都有機會趕超豐田,成為全球第一車企。
在2007年比亞迪旗艦轎車F6的下線儀式上,王傳福曾說過,“未來的天下是混合動力和電動車的,而不是汽油車的。比亞迪計劃在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的汽車生產企業,2025年超過豐田成為全球第一”。雖然2015年比亞迪沒有成為中國第一,但2025年還真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一。王傳福用實際行動實現了當年的豪言壯語。
理想12月銷量5.58萬輛,全年銷量破50萬輛。理想在造車新勢力中遙遙領先,也已經盈利上岸,車型價格也較高,未來凈利潤上都可能和比亞迪競爭。
小米12月銷量超2.5萬輛,全年銷量破13萬輛,雷軍定的2025年目標30萬輛,看來太保守了。新車SUV量產后,小米也許都能沖擊40萬輛。雷軍造車真是贏麻了。
埃安銷量4.68萬輛,看著不錯,全年卻下滑了26%。廣汽現在合資燃油車血崩,埃安是全村的希望,不過留給埃安的時間不多了,畢竟蔚來小鵬都活過來了,零跑也勢不可擋。
2023年最艱難的時刻,蔚來從阿布扎比投資機構CYVN獲得了接近30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小鵬汽車獲得了大眾汽車7億美元的投資,零跑汽車獲得了斯特蘭蒂斯15億歐元投資。現在回頭來看,這些巨額海外融資對于這三家造車新勢力擺脫危機非常重要。
小鵬12月銷量3.67萬輛,蔚來3.11萬輛,都創下新高。這兩家公司去年以來被市場看衰,通過發布新的車型、引入投資,終于爬出低谷。畢竟賬面還都有幾百億現金儲備,小鵬蔚來還有機會。
零跑12月銷量4.25萬輛,月度和全年銷量同比都翻倍。零跑黑馬成色十足,還看不到天花板。有意思的是剛剛拿到94億融資的上汽智己,剛剛連續兩個月銷量過萬,又跌到8005輛,智己在月銷量上三萬輛前,上汽都很難安心。
華為的鴻蒙智行系銷量也都不錯。華為需要讓鴻蒙智行系更好地集團作戰。鴻蒙智行12月份交付49474輛,全年交付44.5萬輛。其中問界M7,12月交付1.4萬輛,全年交付19.7萬輛。奇瑞集團的智界品牌全年銷量5.8萬輛,塞力斯集團的問界全年銷量38.9萬輛。
國內市場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絕對主流,燃油車日子只會越來越難。比亞迪說2025年將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決戰之年,車企競爭將白熱化。
上汽失去中國汽車產業龍頭地位
過去中國汽車行業有三大六小的說法。其中“三大”指的是:上海汽車集團、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和東風汽車公司;“六小”則包括華晨汽車、北汽集團、南汽集團、東南汽車、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這9家汽車行業國企基本上壟斷了中國汽車市場。
但現在中國汽車行業格局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企比亞迪已經借著新能源汽車的風口登頂,奇瑞和吉利汽車銷量也分別超過了東風和廣汽。華晨、北汽、南汽、東南汽車的存在感越來越弱。
其實2024年上汽集團除了401萬輛的終端銷量數據外,還公布了一個終端交付量463.9萬輛的數字。如果按終端交付這個數據,上汽還能再當一年中國汽車行業龍頭。不過這已經沒多大意義了。上汽和比亞迪對外報的銷量實際是批發給4S店的量,按這個口徑,比亞迪425萬輛,上汽401萬輛。上汽終端交付463.9萬輛,說明今年上汽清了60多萬輛的庫存。
上汽過去連續18年都是中國第一大汽車集團,巔峰時2018年銷量705萬輛。僅僅過去6年時間,上汽銷量就只有巔峰時的56.9%了,幾乎腰斬。以前上汽銷量的主力軍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銷量下滑的都比較厲害。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對于上汽都快變成負資產了。
相比上汽大眾,仍然在努力維持自己的銷量。上汽通用由于銷量下滑嚴重,通用汽車已經決定重組了。12月4日,通用汽車在投資者會議上表示,由于在中國的業務疲軟,將減記其與上汽集團的合資企業上汽通用價值26億-29億美元的股份。此外通用汽車還將花費27億美元實行關閉工廠等重組措施。重組完成后,通用汽車希望上汽通用在較小規模上實現盈利。
曾經位居中國汽車市場前三的上汽通用,在2018年巔峰時曾實現年銷200萬輛。但2024年前11個月,上汽通用的銷量僅為37.1萬輛,同比下降59%,僅為比亞迪同期的十分之一。
對于上汽來說,好消息是2024年上汽集團自主品牌銷量已經達到240.8萬輛,占比60%,在集團的銷量占比提升了5個百分點。上汽的自主品牌主要包括榮威、名爵、智己、五菱、寶駿等品牌,其中五菱銷量最多,2024年全球銷量154萬輛,占全部自主品牌銷量的64%。
上汽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23.4萬輛,同比增長9.9%,占銷量比重為30.75%;其中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車銷量6.6萬輛,同比增長71.2%。低端新能源品牌上汽通用五菱銷量80萬輛,占比大約65%。上汽通用五菱對于上汽集團銷量貢獻、新能源銷量貢獻和自主品牌銷量貢獻,都有重要意義。
上汽全年海外市場終端交付量108.2萬輛,增長2.6%,相當于整體交付量的23.3%。上汽在出口上僅次于奇瑞汽車。不過上汽出口表現最好的歐洲市場,卻遭遇歐盟的關稅暴擊。歐盟委員會從2024年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其中將對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分別加征17.4%、20%和38.1%的關稅。而歐盟乘用車正常關稅稅率為10%。這意味著上汽集團面臨的關稅稅率最高增至48.1%,被歐盟“頂格”加征關稅。
奇瑞、吉利、長城深耕海外市場
民營車企里,奇瑞、長城和吉利都曾經強于比亞迪。但這三家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都被比亞迪反超,并遠遠甩開了。不過這三家車企活法也都不一樣。
奇瑞深耕海外市場,已經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2024年奇瑞汽車出口114.46萬輛,同比增長21.4%,全年共計銷售新車260.4輛,同比增長38.4%,創年銷量歷史新高。營收首次達到4800億元,同比增長超50%。
奇瑞的新能源車在2024年表現也不錯。全年新能源車銷售58.36萬輛,同比增長232.7%,其中12月新能源車銷量達到10.26萬輛,環比增長31.9%。燃油車方面,奇瑞集團全年累計銷售202萬輛,同比增長18.4%。雖然奇瑞以燃油車為主,但和華為合作推出的智界品牌也讓奇瑞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擁有了一定競爭力。
吉利2024年全年累計銷量超217.65萬輛,同比增長32%。其中新能源累計銷量為88.82萬輛,同比增長約92%。吉利12月乘用車銷量210055輛,同比增長超43%,連續4個月銷量突破20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含吉利品牌、領克品牌、極氪品牌)11.12萬輛,同比增長93%。
2024年吉利汽車出口40.39萬輛,同比增長53%,海外市場也給了吉利巨大的想象空間。吉利給人的感覺是旗下汽車品牌眾多,李書福已經有9家上市公司。但是品牌和子公司布局太多,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好事,吉利近年來發展明顯落后于比亞迪和奇瑞。吉利汽車市值1419億港元,也被不少車企趕超。
長城汽車一度是國內最賺錢的民營車企,現在銷量停滯不前,新能源汽車上也落后于其他車企。長城汽車12月銷量13.53萬臺,同比增長20.25%;全年銷量123.33萬臺,幾乎沒有增長。其中新能源車全年銷量32.18萬臺,同比增長22.82%。長城汽車全年海外銷量45.31萬臺,同比增長43.39%。
長城汽車并沒有像其他車企那樣急于發展新能源汽車,而是深耕越野車等高利潤車型。不過長城在轎車和新能源車上的短板明顯,很有可能會輸掉未來,從頭部車企變為利潤導向的中游車企。由于國內汽車市場的嚴重內卷,長城也逐漸把業務重心轉向海外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