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育友好型社會
系列報道④
國務院辦公廳前不久印發了《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重在構建生育友好環境。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規及支持政策,我國的生育友好型社會架構正在建立和完善。《法治周末》特推出“聚焦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系列報道,聚焦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的亮點與難點。本期稿件為系列報道最后一篇。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文 | 《法治周末》記者 高原
責任編輯 | 肖莎
今年12月初,福建省五個地區被確立為全省第三批婚俗改革實驗區。據《法治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已經接近40個。
建立婚俗改革實驗區,這也與10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不謀而合。該《措施》提出,要推進婚俗改革和移風易俗,破除婚嫁大操大辦、高額彩禮等陳規陋習,培育積極向上的婚俗文化。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原院長董玉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這就要求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有機結合,通過設立婚俗改革實驗區的辦法,讓婚俗真正成為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載體,真正成為現代文明生活的重要內容。”
破解高價彩禮問題
此前,我國一些地區的高價彩禮問題愈演愈烈。
據了解,對于農村適婚男性而言,高額的彩禮金額已構成婚姻的“不可承受之重”。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早在十年前,彩禮的額度已經是10萬元起步。
在河北東部沿海的城鎮,流傳著一個說法:“一個兒子100萬元。”意思是,如果家里有兒子,那么他婚姻的啟動資金就是100萬元。
把這100萬元拆開:一套普通的商品房大約五六十萬元,裝修或者買車還要花去15萬元左右,最后才是彩禮。
大多數時候,彩禮需要分兩次給,男女雙方確立關系給一次,訂下結婚的日子再給一次,兩次要給出16萬元至20萬元不等。至于三金、婚紗照與擺酒席的錢,按照當地人的說法,“三五萬的,都是小頭”。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教授黃振華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雖然從性質上看買房買車不屬于彩禮,但這也是“婚姻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且買房買車的金額普遍高于一般的彩禮金額,對男方來說是很大的經濟負擔。“買房買車要求的出現與高額彩禮的出現相似,也是在部分地區男多女少背景下女方提高要價的一種表現”。
來自谷雨數據的一份2020“中國彩禮禮金地圖”顯示,浙江以18.3萬元的平均值,遠超全國平均值6.9萬元,在所有地區中高居第一,黑龍江、福建、江西、內蒙古等地的平均禮金也都超過10萬元。
天價彩禮問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且多次強調要加強治理。2019年,“天價彩禮”一詞首次出現在官方的文件中。
2019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到“天價彩禮”,“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同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張青彬曾建議,治理彩禮畸高應該發揮村規民約作用。
此后,“高價彩禮”這一名詞多次出現在官方文件中。
2020年5月,民政部印發《關于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要開展對天價彩禮、鋪張浪費、低俗婚鬧、隨禮攀比等不正之風的整治,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助力脫貧攻堅,推進社會風氣好轉。
202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大政策舉措匯報,審議《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會議強調,要加強適婚青年婚戀觀、家庭觀的教育引導,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
2022年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婦聯等17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指出,推進婚俗改革和移風易俗,破除婚嫁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
今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強調了禁止以彩禮為名借婚姻索取財物的原則,并對彩禮的范圍、返還的條件、訴訟主體的確定等予以規范。
官方的持續發力收到了成效。
黃振華在湖北隨州廣水市李店鎮飛躍村調研時發現,當地成立了一個紅白理事新風會,專門負責遏制婚喪嫁娶中的社會陋習,在其管轄范圍內,要求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不得大操大辦,取得的效果還不錯。
不過,有專家認為,軟性政策的發力還需要更多的倡議與宣傳。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劉燕舞告訴記者,婚俗改革面臨的最大難點在于,所有的措施都是軟性的。他解釋說,過多的限制可能會侵犯公民自由,而非強制性的措施,會使得此類現象難以在短時間內得以遏制;婚俗作為禮俗不能用法律去規范,只能通過倡議與宣傳,讓大眾從心理上認識到天價彩禮等不良婚俗的不正當性。
“以前沒有人告訴大家這是錯的,民眾就陷入一種競爭的漩渦,不斷地加價。可以通過宣傳讓大家意識到,應該去追求幸福的婚姻而不是彩禮的多少。”劉燕舞稱,彩禮應該是注重“彩”而止于“禮”,“彩”是討彩頭、圖吉利的意思,而金額不應該超過“禮”的范圍。
有地方政府為婚戀服務
在黃振華調研的119個樣本村莊中,有51個村的村干部反映當地存在較為嚴重的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占比高達42.9%。這一數字顯示出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而在1785個農戶中,有825個受訪農戶認為當地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較為嚴重,占比達到了46.2%。
“從個案能看出來,中部地區的省份,比如,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普遍土地資源有限,而人口數量又龐大,人地矛盾比較尖銳。為了生活,村民必然要外出打工,由此加劇了當地男多女少的現象,擇偶變得困難。此外我們發現,這部分省份的彩禮也相對較高。”黃振華對記者說。
在調查中,黃振華和他的團隊發現,部分省份尤其是經濟欠發達的省份,彩禮普遍偏高,個別地方還會逐年遞增。
為解決農村大齡單身男性的婚配難題,從2023年開始,多地政府出臺鼓勵“牽線搭橋”的舉措。
2023年年初,河南焦作曾發出《關于成立大齡男青年紅線團的啟事》,村委會擬每年拿出兩萬元獎勵給牽線人,每撮合一對成親結婚,村委會獎勵牽線人1000元。
今年1月中旬,廣東省3個村莊接連發布《對本村男青年介紹配偶的紅娘的激勵辦法》,其中寫明,凡給本村男性未婚青年介紹配偶并最終登記結婚的紅娘,村委會給予600元至1000元獎勵。
今年9月,陜西省的一村莊發布《關于對本村男青年介紹配偶的紅娘的激勵辦法》稱,凡給該村男性未婚青年介紹配偶并最終結婚的紅娘,村委會給予1000元獎勵……
同年9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成立了解決大齡未婚男青年婚姻問題工作專班。除了有工作專班摸排未婚單身男性的人數外,大理州政府還發揮社會組織、群眾組織機構的作用,拓寬農村青年“找到另一半”的渠道。
在城鎮地區,婚俗改革的內容除了提倡舉辦集體婚禮、提倡簡約適度的婚俗禮儀,還包括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家教等。
記者了解到,參加第一批婚俗改革實驗的廣州市白云、南沙等區在婚姻登記處成立“家庭驛站”,建立一站式、多元化、人性化的婚姻家庭服務機制,為有需求的婚姻當事人提供心理支持和法律援助,減少非理性離婚行為;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則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聘請社會工作者、婚姻家庭心理咨詢師和律師等32名專業人才,為婚姻當事人提供婚前輔導和離婚調解服務。
“新人”結新婚
此外,一些地方時常出現婚禮庸俗化的情形。很多人打著“傳統文化”“送祝福”“討彩頭”的幌子,做出觸犯法律的行為。
一位IP地址顯示山東的網友留言,他從小看到的婚鬧有將新郎捆綁在樹上或者電線桿上的,新郎被澆啤酒、倒醬油、砸雞蛋,還被要求扮演種種不雅角色、做搞怪動作。
這讓他從小就對婚禮有了恐懼。“本來鬧洞房是為了讓夫妻雙方消除陌生感,促進感情,現在第一反應是惡心、差勁。”這位網友說。
據報道,今年12月初,河南省的李女士受邀參加婚禮,在做找鞋游戲時,她突然被3名男子抬起來重重摔在床上,當場倒床不起,李女士后來被診斷為腰2椎體壓縮骨折。
諸如此類的新聞很多,而不為人所知的數量只能更多。
董玉整曾表示,一些低俗婚鬧十分出格,嚴重侵害了當事人的尊嚴和人格,甚至造成人身傷害,這與人們所崇尚的婚育文明相去甚遠。
因此,在婚俗改革實驗區,除了遏制高彩禮,還倡導“風雨同舟、相濡以沫、責任擔當、互敬互愛”的婚戀理念,遏制大操大辦、遏制鋪張浪費等不良習俗。
也有人在試圖打破老傳統,舉辦自己的新式婚禮。
今年10月27日,來自四川省攀枝花市的25歲的胥月,為自己辦了一場“禁煙減酒”的草坪婚禮。從接親開始的每個環節,這位主職為圖書編輯策劃的女士都做了個性化設計。
沒有長長的接親車隊,胥月向公交公司租了大巴車。一行人坐上48座的浪漫“大巴婚車”,穿梭在攀枝花的大街上。
近來多地公交公司相繼推出婚車服務。此外,還有新人用三輪車、拖車、搖搖車等當婚車。
新穎的婚禮形式很快在互聯網上擴散。胥月認為,這種傳播方式有助于婚禮移風易俗,推廣新的婚姻觀念。
■ 記者手記
那些看得見的變化
12年前,我在湖南省新化縣采訪時遇到一名貨車司機,當時他不到30歲,每年收入接近10萬元,家里已經蓋好了新房子,我問他為什么還沒有成家,他說彩禮太高了,村子里和他年紀相仿的小伙子都結不起婚。
也是在那一年,我的采訪對象為了給孩子辦理生育登記證,夫妻倆兩個月內拿著各種證件輾轉在河北和北京兩地,一共蓋了40多個章才在孩子出生前拿到了準生證。
9年前,我在全國兩會期間采訪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名時,他已經連續6次提案呼吁放開二孩。
7年前,單身媽媽張萌打響了“國內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第一案”,理由是在張萌生育后申請生育保險待遇時,被告知申領生育保險待遇必須以計劃內生育為必備條件。
在接到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再審裁定駁回的申請時,有人這樣告訴張萌,“觀念在慢慢變化”。
事實上,有關生育的相關政策正在一步步完善,社會觀念也發生著改變。
“放開二孩”這個話題,漸漸地在公共輿論中變得可以被普遍討論。隨后的幾年,政府部門和民眾關注的焦點已不再是要不要調整,而是怎么調整、怎么改變,“雙獨二孩”“單獨二孩”等漸進式改革的政策也陸續推出。
2011年“雙獨二孩”、2013年“單獨二孩”、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此后,隨著我國人口政策的調整,相配套的生育友好政策不斷出臺。
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實行了36年的獨生子女政策自此終結。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5年之后,2021年,我國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婦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并于同年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正式將三孩生育政策納入法律。
2021年4月至9月,民政部先后推出兩批城市進行婚俗改革試點,試點城市加大對“天價彩禮”的整治力度。
2022年,國家17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
該文件提出,國家統一規范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險生育津貼支付政策,強化生育保險對參保女職工生育醫療費用、生育津貼待遇等保障作用,保障生育保險基金安全。
那一年,一個和張萌有共同遭遇的單身媽媽告訴我,她領到了生育津貼。
如今,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已經成為共識。
今年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國家級一攬子支持生育的重磅政策陸續落地。
如果現在的你正因為彩禮、結婚、二胎這些事煩惱,別焦慮,時間會證明,這些民生頑疾都會一一被攻克。
視覺編輯 | 馬蓉蓉 實習編輯 王紫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