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贛南閩西根據地的中央紅軍主力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踏上艱苦卓絕的長征之路,根據組織安排,1.6萬紅軍將士、游擊隊員留守根據地,偽裝成主力部隊,迷惑、遲滯敵人前進,掩護主力紅軍突圍,牽制和吸引了幾十萬敵人,有力配合了主力紅軍的戰略轉移,譜寫一曲曲與紅軍長征交相輝映的壯麗革命史詩,史稱“三年游擊戰”。
這些留守紅軍在敵人重重圍困之中,孤懸敵后,在狂風暴雨中飄搖,在深山密林里,晝行森林、夜宿山洞,以野果、野菜、草根充饑,像野獸一樣生活。他們仍然浴血堅持,九死一生。最后改編為新四軍,走上抗日前線,成為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繼續書寫人民軍隊的英雄傳奇。然而,也有很多英雄壯烈犧牲在黎明之前,寫下可歌可泣篇章。其中,閩東紅軍獨立師周墩獨立營營長凌福順的英雄事跡令后人無比敬仰。
凌福順,化名鹿化虎,福建周墩(今周寧)縣浦源鎮端源村人,幼時家中就非常貧困,飽受地主勢力壓迫,甚至經常吃不上飯,他的父親給資本家做苦工,長期高強度的工作,至使雙眼失明,后來也無法外出務工了。家中沒有任何收入便隨母方嬌乞討他鄉。13歲時母親過世,生活更為艱苦。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補貼家用,十幾歲的他不得不開始打零工,當學徒,砍柴賣,做茶販,闖閩北,謀生路,他飽受地主壓迫和剝削,讓他痛不欲生,歷盡了生活的辛酸。從那時起,他心里就埋下了反抗的種子。
到了成年的時候,為了糊口,他報名參加了當時舊勢力在周墩設立的常備隊里當兵,就在這里他的人生旅途發生了轉折點。在隊伍中,他結識了一位從福州求學歸來,在警察所當巡官的組織成員,他講解紅軍是專門為窮人打天下的進步組織,只有參加組織,窮苦人才能真正當家作主人的道理,深受教育的他很快他就加入了組織,成為一位堅強的革命者。
凌福順身材高大,綽號“長腳”,跑得飛快,而且身高腿長,勇猛過人,干起活來吃苦耐勞,熱心助人,人稱天生是個從武的材料,因此,在常備隊很快就脫穎而出,不久之后升任班長,跟隊伍中的一些基層官兵關系非常融洽,大家都愿意聽他的號令行事。
紅軍來到閩東,他深深地知道,要在這里建立強大的組織,必須要鏟除當地常備隊和警察所兩支反動武裝力量,必須要抓住這個戰機,請紅軍獨立攻打,同時自己的力量應外合舉行起義,一舉占領并建立根據地,得到了閩東紅軍獨立師的同意。
這一天凌晨時分,凌福順按事先的部署,派出士兵把住各關口,由第一排排長配合,暗中控制住后備隊。自己帶領游擊隊員找到后備隊代理中隊長,亮出事先準備好的假“家信”,用手槍指著魏嚴厲地斥問:“你父親在咸村已被紅軍扣留,來信在此,叫你交槍保命,你是留人還是留槍?”面對烏黑的槍口,隊長見大勢已去,只好答應下令交槍。
憑著凌福順的勇猛和膽略,先后收繳了后備隊和警察所槍支110支,子彈數千發。與此同時,紅軍獨立師連夜出發,于30日凌晨到達周墩,配合第十一支隊,里應外合一舉占領了周墩城。11月1日公開成立周墩蘇維埃政府,凌福順當選為軍事委員。三天后,葉飛率閩東獨立師,滿載著繳獲的槍彈勝利返回咸村一帶。凌福順則率第十一支隊撤退到附近鄉間開展游擊活動。
此時,凌福順的隊伍發展到近百人槍,他也以積極組建工農武裝力量的出色表現,得到了上級的嘉獎和晉升,根據閩東特委指示,周墩游擊隊改編為閩東紅軍游擊隊第十一支隊,凌福順任支隊長,后來,這支部隊編入閩東紅軍獨立師,任命周墩獨立營營長,率部轉戰周寧、壽寧、建甌、福安等地,屢建戰功,威震敵膽。
此后,在凌福順帶領下,這支部隊屢立戰功,成為閩東北地主民團、白匪、反動刀會的克星。凌福順是有名的孤膽英雄。他只身勇奪敵槍支,化裝巧取敵稅樓,建甌戲院大奪槍,肖家嶺戰斗奮勇當先等傳奇故事,越傳越神。敵人對他恨之入骨,怕得要命,一次次懸賞要買他的人頭,可凌福順一次次就是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活動,直攪得敵人坐臥不寧,一夕三驚。
特別是指揮蕭家嶺伏擊戰,凌福順威名大振。蕭家嶺,在周墩城關西北約3公里,是城關通往萌源、純池的要隘。當時,葉飛、阮英平率閩東紅軍獨立師第一縱隊、第三縱隊向周墩紫云方向挺進。遭到敵保安團的窮追不舍,凌福順率領的周墩獨立營全員,在浦源鎮蕭家嶺設下埋伏,敞開口子,敵人如甕中之鱉,埋伏的隊伍形成交叉火力網,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最后,保安團潰不成軍,龜縮回城。再也不敢輕舉妄動。蕭家嶺伏擊戰,是閩東紅軍游擊隊以少勝多的一場重要戰役,繳獲大量的武器彈藥。他受到了獨立師首長的表彰。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離開根據地進行長征,此時,敵人騰出手來專門對付這些留守紅軍,一時進入最困難的三年游擊戰,此時,敵人糾集號稱“十萬大軍”的重兵,開始“圍剿”閩東紅色根據地,凌福順率領的這支隊活躍在深山密林之中,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
在敵人重兵“圍剿”的形勢下,閩東特委采取放棄部分老蘇區,跳出敵人包圍圈,波浪式地向外發展新蘇區的方針,凌福順打了不少的勝仗,為打破敵人的封鎖,他還辦起了紅軍槍械修造廠,自制修理步槍,由于敵我力量過分懸殊,但還是困難重重。
1936年春,為了籌措經費,開創新局面,進一步打破敵人的封鎖,凌福順再一次赴建甌。當時他有病在身,住在一群眾家里,一邊看病,一邊組織人馬打土豪。不幸的是,凌福順只帶七、八個隊員從建甌回到周墩。他單身潛回浦源村了解敵情,不料,行蹤被敵人發現了,隨即調來一個連兵力,由團長親自帶領向浦源村撲來。
當凌福順發現包圍重重,面對敵人的兇殘氣焰,為了營救革命同志,不顧自己的安危,憤然對匪兵開了槍,把敵人引向自己。陷入重圍的他將最后一顆子彈打進自己的脖子,沒有死,立即跳進樓下的豬圈里,敵人循著血跡找到了他,他不幸被捕。
敵人抓住了凌福順如獲至寶,希望從中獲知閩東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的秘密。隨后20天,敵人軟硬兼施,威逼利誘,或封官許愿,或嚴刑拷打,窮盡了一切伎倆,凌福順始終守口如瓶。敵人氣急敗壞、束手無策。 在關押期間,被折磨得死去活來,遍體鱗傷,連那些行刑的兇手也打累了。但是凌福順這個鐵打的硬漢決不向敵人屈服。只要一息尚存,他就要抗爭到底。一天夜里,奄奄一息的他趁敵人防范松懈之時,他掙扎著從樓房上跳下,結果腿部跌傷,潛逃不成,他不能站立了,只好躲在附近的稻草堆里。
“凌福順逃走了!”敵人如被捅的馬蜂窩,驚慌失措,亂成了一團,這位英勇果敢紅軍營長一時成了敵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全城立刻戒嚴搜查。跟革命有仇的土豪劣紳,害怕凌福順來報復,甚至連夜搬家。此時敵人四處派出密探,給凌福順布下了一張無形的搜捕大網。
第二天清晨,搜查聲音漸漸平息。凌福順正想離開,卻被一個同村人、反動派的走狗發現了。于是,第二次落入敵手。此時,敵人對在如此嚴密的看守情況下的凌福順,竟然能逃走,真的是又怕又恨又急,于是對他下令從重、從快、從嚴的處罰,并給予示眾處決。
1936年4月25日,周墩西門外,晚春的天氣還十分寒冷,山風呼嘯。為了震懾反抗力量,遍體鱗傷的凌福順被敵人綁至西門外的刑場。在一片荒灘上,凌福順上身赤裸,被粗繩和鐵鏈牢牢綁在木架上,他身體稍稍前傾,神態坦然,目光堅定,渾身上下透出一種不屈不撓的凜然正氣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隨后敵人采用了那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刑法——凌遲。劊子手們冷酷殘忍的在凌福順的身體上一刀刀的劃下去,許多老百姓都在邢臺下默默流淚哭泣。
敵人為將這滅絕人性的瞬間變成永久,還特地叫照相館來人拍照。凌福順這位錚錚鐵骨的漢子,面對酷刑,卻如青松挺立,腿不彎,脖不軟,神態安詳,視死如歸,似乎在靜靜地觀看那些丑類的表演。真正體現一位堅強革命者的鋼鐵意志,同時,也告訴后人,許許多多像凌福順一樣的革命志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即便遭遇再多苦難,也從來沒有放棄過理想和信念,堅決同反對派作斗爭。他壯烈犧牲,年僅24歲。
建國后,凌福順的骸骨被安葬在周寧革命烈士公墓。為了紀念這位堅強的革命先驅,當地人為他修建了紀念館,豎立凌福順烈士紀念碑,門口矗立著他堅貞不屈的塑像,英雄正氣凜然的照片,激勵和教育很多的后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