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成功邀請到我的好朋友德琳來跟我錄這期播客,我們聊到了幾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注:可直接播放上方音頻收聽整期播客,下面是便于收聽整理的文字版
【04:06】語言膨脹
大家喜歡用一些表情符號代償文字,其實是屬于一種語言膨脹(對一些場景而言)。因為你不能足夠的精準表達,所以想用額外的東西來促進表達,但正是因為加了很多情緒化的內容進去,反而弱化了最初的意思。
一者,人們容易被情緒帶著走,忽略了事實本身;
二者,加了你自己的情緒進去后,人們會帶入你的情緒,無法客觀的看待事實
【08:17】習慣與符號
我們討厭的可能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其背后象征的符號的含義,例如“白酒”象征著“(老)登味兒”。但是被社會馴化后的我們,又不能完全把他抽離開來看待,因為其標簽符號已經深入人心,即使你不聯系別人也會聯系起來。所以保持清醒、客觀看待、謹慎發言。
【15:08】找到自己的核
找到了自己的核,就能更堅定自己,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曾經我是不敢表達每周我要固定的寫公眾號這件事的,因為我怕被嘲笑“你那有啥好寫的,也沒看寫出什么名堂,你寫的挺一般的”,但在我很多次寫文字的深夜,當我感受到表達帶來的幸福感,那是一種我把我所想完完整整的轉換成了文字信號,它們將被關注我喜歡我的人聽到,并且我們會有一些有趣的交流,以及有時我都沒有預想過我會說出些什么,一切都是純發的、自然的、奇妙的、不可復制的幸福時刻。當感受到了這些,我堅定的相信,我必須要長久地寫下去。
【17:37】成功學
我們從小到大被傳授的教育理念是成功學,是所有人要奔著那些1%的成功人士努力,可只有1%的人能成功啊,另外99%呢?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了嗎?他們沒有消失,他們在痛苦,甚至那1%的人里,還在往前看前面的0.99%。這是很上進的,也是很痛苦的,多好算好呢,多成功算成功呢。
我覺得人還是要客觀來看,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往前看看,也要往后看看。我覺得社會最好的狀態就是每個人都有屬于它的事兒干,國家不能全都是富豪資本家,也要有開早餐店的小本生意人,也要有安居樂業的勞動農民,就是不管你怎么樣,都有屬于你的位置,這需要我們認清自己也認清現實。
【20:15】理性與感性
德琳(ENTP)是一個理性派,她不抗拒直面沖突,她不會為了追求場景的和諧而去掩蓋本來的面貌,她認為沖突就是基于事情本身,不會影響關系,她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理想化。而在我(ENFJ)看來,沖突就是會影響關系,如果我們關系足夠融洽,就不會出現不和諧的沖突場面,我們會有邊界感的保護雙方的情緒和感受,以一個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傳達信息和解決問題,我認為這是充滿人性關懷的,但這樣可能會增加解決問題成本。這是我發現作為情感導向和理性導向看待問題角度的不同。
我們在吃飯時還聊到了情緒在解決問題上是不是完全是個減分項,是不是不該出現。德琳覺得:情緒就像辣火鍋,但我平時就愛吃白米飯。情緒能為生活增加趣味,但常食不宜,切忌上頭。
【21:10】信任危機
現在的人以一種封閉的姿勢去生活,大家都很想要愛,但又都怕受到傷害,因為怕對方給過來的不是愛,而是壓垮我們最后的一根稻草,因為害怕,他們把自己包裹成刺猬,只有扎到對方才能確定對方是柔軟的、是敞開的。試探像是一種悲哀者的求助信號,攻擊像是一種未達成愛連接的羞赧、暴怒。就像一位我很喜歡的作家王大衛說的:恨就是無能者的愛。
【28:02】最好的狀態是兩種相反的標簽同時存在
我是堅強的,也是脆弱的,我是天真的,也是世故的。我所呈現出的只是我選擇的表現,我允許自己一切情緒的存在。
【30:24】執著就會失去事情本身的有趣之處
一旦非常急切的要去做成某件事兒,你就失去了對這事物本身的好奇,這是一種親眼看著一件好玩的事物變形了的遺憾。當下的過程如果已經足夠快樂,足夠幸福了,就沒必要急于達成,延長幸福感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以上就是本期播客內容,第一次嘗試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后面會多邀請朋友記錄有趣的對話,歡迎在評論區討論想聽的內容,歡迎朋友們找我聊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