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實真·文旅短劇定制
從景點到IP
文旅短劇如何塑造
地方文化符號
圖片
近年來,文旅產業與短視頻的結合愈發緊密。
2024年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于開展“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的通知》,以“微短劇+文旅”的發展模式推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營造跟著微短劇去全國各地“打卡”的新風尚。
然而,如何以微短劇為手段,將人文或自然旅游資源轉變為具有吸引力的文化IP,成為了擺在文旅項目面前的一大挑戰。
從傳播學的角度看,要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深挖景點的文化內涵,更需構建符號化的傳播路徑,讓觀眾對文化產生情感共鳴并自發傳播。
圖片
01
提起文旅,人們容易想到的往往是一些熱門省份、熱門景點,而一些較為低調的地區則很容易被忽視,例如我國西北的低調大省青海。
青海作為一個文化與自然資源都非常豐富的省份,在文旅方面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從塔爾寺到青海湖,從河湟文化到熱貢藝術,從水上雅丹到千佛崖,從“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到真實存在的外星人遺址,青海的景點異彩紛呈、各具特色。
由于自帶一份質樸而低調的氣質,青海的存在感雖然不夠強,但來過的游客往往直呼“真香”!青海文旅的這種現狀,尤其適合通過“微短劇+文旅”來進行宣傳和資源轉化。
短劇具有故事性強、節奏快、內容承載能力強的特點。文旅方面要從“景點”到“IP”進行深層次的價值挖掘,短劇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就塔爾寺而言,這里不僅是青海省的地標性景觀、藏傳佛教的宗教圣地,更是驚艷絕倫的傳奇非遺——酥油花藝術的搖籃。
每一位到過塔爾寺的游客,在酥油花面前都很難不發出驚嘆。若將其制作成短劇,故事可以聚焦于酥油花制作工匠的心路歷程,用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他們精湛的技藝和背后無比虔誠的信仰傳承。
這不僅能讓觀眾直觀感受到青海獨特的宗教藝術魅力,還能通過工匠的個人情感,使工匠精神得到具像化的展現;更能通過講述熱愛與堅持的力量,拉近塔爾寺與現代觀眾之間的距離。
圖片
圖片
02
在塑造文化IP的過程中,短劇不僅是文化展示的平臺,更是講述故事的媒介。與人文景觀相比,自然景觀往往在故事性上有所欠缺,而短劇恰好能對此進行提升。
例如,青海湖的故事可以圍繞環保這一主題展開,故事通過護鳥志愿者的視角,展示青海湖珍稀鳥類的棲息環境,傳遞生態保護的價值觀與社會意義。
這樣的故事不僅凸顯青海湖的自然美景,還能將保護生態、關愛自然的社會價值注入其中,讓觀眾產生責任感和使命感。
短劇可以通過主人公在青海湖的行為與經歷,讓觀眾在觀劇的同時,自然而深刻體會到青海湖作為“高原明珠”的重要意義,以及個人的微小努力所能帶來的人生價值與社會意義。
與此同時,短劇的視覺表現也十分重要。這是短劇最直觀的部分,但“直觀”與“深層”之間的距離,正是“景點”與“IP”之間的距離。
例如茶卡鹽湖是青海的“天空之鏡”,其鏡面般的鹽湖景觀已經成為網絡上的熱門打卡地。但在短劇創作中,單純展示風景難以讓茶卡鹽湖成為真正的IP。
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將其與情感故事相結合,使其與觀眾之間產生情感連接。比如,一個攝影師因生活的疲憊來到茶卡鹽湖尋找靈感,在這里通過鏡頭重新發現世界的美好;或者一個人生失意的中年人來到茶卡鹽湖尋找慰藉,在美景與奇遇的治愈下充實生活的意義。
這種敘事既展現了茶卡鹽湖的獨特視覺沖擊力,又讓觀眾能夠從情感上與這片土地產生共鳴。
圖片
除了自然景觀,青海的文化遺產同樣是構建IP的寶貴資源。
熱貢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匯了宗教、繪畫和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其背后蘊藏的技藝傳承與文化信仰,是非常適合短劇表達的題材。
如果通過短劇呈現一位年輕畫匠學習熱貢唐卡技藝的故事,既能展現藝術創作的繁復與獨特,也能以現代人的視角讓傳統藝術更容易被接受。
畫匠與師傅的互動、與村落的羈絆,再加上熱貢藝術的精美呈現,可以有效提升觀眾對這一文化符號的認知和情感連接。
另外,與唐卡齊名的泥塑藝術正因為傳承困難而面臨絕跡的可能,短劇可以從中取材,拍攝泥塑傳承人的故事,喚起更多人對此的關注,推動對非遺的保護。
圖片
03
從傳播的路徑流程上來講,文旅短劇的傳播效果不僅依賴內容本身,也需要精準的運營策略。
以青海為例,短劇制作完成后,可以通過抖音、快手等主流平臺針對年輕人進行分發,同時借助小紅書強化景點“網紅化”的認知。
一部圍繞青海湖生態保護的短劇,還可以與環保機構合作,在平臺開設專題,進一步引發社會討論。
而塔爾寺酥油花工匠故事的短劇,則可以結合文創周邊的推廣,將酥油花藝術與現代設計結合,讓觀眾通過購買相關產品進一步加深對文化的認知。
圖片
在短劇的線下聯動中,青海的文旅產業可以借助“劇中場景打卡”的形式,讓觀眾在實際景區中體驗短劇情節,甚至深度參與到角色的活動中,得到沉浸式體驗。
例如,在塔爾寺舉辦酥油花制作體驗活動,或者在茶卡鹽湖推出“最美攝影挑戰”,都能將短劇熱度轉化為實際的文旅消費。
通過線上線下的靈活銜接,青海的景點可以從單一的觀光地位躍升為廣受認可的文化IP,形成長期的品牌效應。
圖片
綜上,文旅短劇在塑造地方文化IP的過程中,需要從文化內核的挖掘、情感故事的構建,到視覺語言的創新和傳播路徑的規劃,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青海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為這一轉變提供了無限可能
通過短劇將青海的文化精髓傳遞給更廣泛的觀眾,既能讓觀眾領略青海之美,也能為當地文旅產業注入更多的活力與持續發展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