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周刊】
穿越百年的“現實”
吳立群
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寫作的沖動了,這次讀《茶洲記》是個例外。
《茶洲記》是首部以陽羨(宜興古稱)茶——主要是湖?茶為主題的長篇小說,引發并推動故事發展的背景和內在動力,是帝制崩塌之后的民國(1934年以前)陽羨茶所面臨的發展危機:曾經貴為“貢茶”而今風光不,日本軍國主義覬覦我國土和商業市場之狼子野心帶來強烈的市場沖擊,國內軍閥混戰、以毒養軍嚴重影響茶葉行業生存發展,等等。這是小說的歷史現實。有道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更何況從未消失的陽羨茶?與此同時,作為小說所選擇的載體——陽羨茶,與陶、竹、(溶)洞堪稱宜興四大名片。作家對于本土歷史題材的關注,無疑是通過“顯微鏡”、“望遠鏡”關注現實,因為作品所投射到的,必然是現實的宜興茶,而百年之后的今天,宜興茶(乃至中國茶)依然面臨著諸多發展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競爭壓力。這就使《茶洲記》有了突出的現實意義。
當然,小說是在寫茶,但不僅是茶。
不妨先來說說小說給人留下的幾個強烈印象。一是有閎闊的投映背景。地理上,由宜興向北,有南京、蘇北、天津、東北,向南涉及上海、蘇州、湖州、杭州、廣州、香港,向外更及日本、東南亞、南亞、甚至更遠處;時事背景上,既有清皇朝滅亡——“變天”之下的“芬芳冠世”陽羨茶品牌的承繼和復興、傳統經銷手段和渠道等面臨的沖擊、老派人物與新生代人物觀念上的矛盾,又有日本侵華圖謀背景下的陰云密布,更有世界局勢的震撼——紐約交易所遭遇一百多年來未有的股市崩盤對現實經濟和生活的影響、英國放棄金本位后英鎊急劇貶值的影響。——這一切,無不與小說中的人和事息息相關。不管故事真實與否,這些真實“環境”,客觀上造就了極具吸引力的“現實”。
二是有精巧老練的寫作手法。這是專業技術的藝術呈現,在諸多挑戰中一一超乎意料地完成了寫作,令人在盼望中如愿以償,在驚訝中擊節稱嘆。老道的經營以及開拓性的思維和視野,常常給人以意想不到的閱讀驚喜——情節排布上堪稱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往往上文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動作,一個鏡頭,就為下文重要情節的開展作了鋪墊。還有,好看的小說,往往在于自我設計難題,然后又輕松絕妙地解決了難題,并從中展現人物性格命運,推動情節發展,體現作者的觀念、才情和巧思。而且,對于一般作者,早就在目錄里或多或少點出,然而,《茶洲記》的每一章目錄卻不緊不慢,充滿詩情畫意,作者的韜略和灑脫個性令人慨嘆。而作為一名成熟的作家,書中人物性格往往復雜多變——在特定的環境里,某些平時不突出的性格特征恰恰得以鮮明呈現,如蔣翠萍、賈士平、崔嫂嫂等,這種“復雜存在”,恰恰關照了生活的現實。這種變,又襯托了其他人物的堅定不變。所有這一切,賦予小說以真實感。
三是有活生生的生活。有陽羨特定的氣候、物產、風俗、習慣,有代代相傳的人物、詩文、戲曲、傳說,它們細膩而生動,給人以真實感、親切感;有富有質感、可以查證的歷史事件,小說的情節放在這個背景下展開,似虛而實,常常讓讀者為書中人物捏一把汗……所有這些,是真作者的真功夫,也是場景里的真陽羨。
四是人物類型豐富多元。有集仁義禮智信于一身的之晴,有精通蘭花栽培兼通繪畫、中醫等多門學問的之嵐,有心狠手辣的陸維年,有持重守正的方會長、林老爺,有令人捉摸不透的方衡……滿臺個性人物背后,是作者全面而老練的社會經驗和把控能力,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小說因之而多彩,這是社會現實的集中投射。
五是作者有豐富的知識涵養。作者巧妙地將茶中紫筍、東坡書院、蛟橋、東氿、銅官山等宜興標志性元素織入小說,或者從整部小說中把各種地標元素在“巧雕”中得以呈現,這加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體現了作者的功力。此外,關于茶葉(茶道)、蘭花、繪畫、美食、戲曲、詩詞、中醫、方言,以及多地多方面歷史知識的掌握和巧妙運用、融合,無疑使小說更加豐滿,從而極大增強了作品的吸引力。作者以一支筆,復活了民國的湖?、陽羨。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而擁有并創作這一切的她,僅僅30歲不到,此前已出版過兩個長篇。年輕人往往傾向于虛擬,輕松地在虛擬中關照現實,朱璟秋是個“另類”,而且是個“純粹的另類”,她如此費力、如此現實,這不禁讓習慣于從虛擬中應對現實的現代人感到了些許不可想象。
綜觀近年無錫文壇,小說中,除了《茶洲記》,現實題材(或以現實為背景)的實力派作品,還有王順法的“琉璃三部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蘇南農民創業題材)、徐風的《做壺》(關注紫砂文化),林子哥的《閑愁》(以無錫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為背景),周曉慷的《觸碰》(圍繞智慧城市、互聯網+、鄉村振興、互聯網創業等展開);紀實文學有高仲泰的《深潛》(蛟龍號題材),陸陽的《太湖》(從源流、風物、水韻、經濟、人杰入手,多維度梳理太湖“文脈”的“符號江蘇”叢書之一);詩歌有王學芯的《遷變》和《第五級臺階》……由此呈現的書寫現實的文學自覺現象,著實令人欣喜。
講好中國(無錫)故事,作家當仁不讓。創作中,作者如何將個人的情感、所思、所欲,將對社會現狀的觀察、思考,將對大自然與無限時空的經驗乃至幻想,創造性地予以文學呈現,從中折射多彩現實、時代精神,揭示普遍規律、獨特見解,并鞭撻丑惡、謳歌美好,這應該成為作家心中、手中的現實自覺。
一茶一世界,品“茶”品人生。走,看《茶洲記》去。
作者簡介
吳立群,現在無錫市科協工作,愛好寫作,在《人民日報》《中國文藝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無錫日報》《江南晚報》等發表散文、小說、詩歌等各類作品20多萬字。
關于江南文化播報
江南文化播報是一個關注江南,講述江南,播報江南的公眾號,文章部分來自江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江南文化》雜志。歡迎廣大作者惠賜大作,以文會友,歡迎關注傳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點擊公眾號名片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