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琳瑯滿目的電商女裝成為了閉店的“重災區”。比如9月,初代網紅張大奕關閉了“吾歡喜的衣櫥”;兩個月后,10年網紅女裝店“范智喬”官宣閉店。在這張屬于2024年的關店清單上,還有“鄭百萬小個子”“復古大爆炸”“大C來也”“大sim小sim”“The Bubble”“沉入深藍LOSVLUE”“AlOHASTUDIO露合制衣”等超過40家女裝老店。
- 不得不說,“僅退款”成為了眾矢之的導火線。而且據說現在已經不只是女裝退貨率上來了,是所有類目都飆升,有朋友做兒童演出服的,她說:以往退貨率20%,近兩年飆升到50%,東西就沒變過,全是穿的臟不拉稀后退貨的,只能說,規則已經被玩壞了,口子開下來,就收不回去了,只要做兩年電商的人就懂了。
可以看出,當下的服裝市場愈趨理性,增量難尋,電商平臺間的競爭也逐漸演化成一場零和博弈。那么,如此多的網紅女裝店倒在2024,到底是不是真的被居高不下的退貨率“逼瘋”了呢?
我先說結論,個人認為短期內服裝市場不會再繁榮了。其實早在2023年,大家都在問明年會好嗎?結果是2024情況更糟糕,有一大波幾百萬、千萬粉絲級店鋪閉店。你說服裝行業低迷嗎?線上店鋪看似“百花齊放”的個性化設計,卻迎來退貨率逐年增高,反倒是線下實體店生意似乎還不錯,而且“試穿需求”似乎重新回到首要位置。當前服裝電商,其實面臨著很多難題,在這里我簡單說三點:
一是舊的方法論失效。無論是小的個體博主、設計師店主,還是規模稍大的網紅店,其發展軌跡都是從一個爆款開始,到其店鋪產品品質和款式設計不再被消費者喜歡而結束。這不是一句廢話,而是說個體的審美瓶頸會慢慢讓自己那套做店鋪的方法論失效。
- 舉個例子:以前很多穿搭博主僅憑著穿搭審美,外加營造出高大上氛圍的拍照方式就可以大賣特賣,但慢慢的消費者不吃這一套了,有些的確是被“照騙”了,貨不對板等等原因。還有就是消費者的審美也在提升,你那套自以為的高大上的“氛圍感營造”如今不再吸引人了。
除此之外還有更離譜的。之前漢服圈鬧過一個很大的模特風波,幾十家有名的店鋪都受到波及,具體情況是這樣的:這些店鋪統一雇傭了一位模特拍攝不露臉的宣傳圖,但這位模特身高只有147公分,體重更是駭人聽聞的30多公斤,可以說很多小學生都要比她高些胖些,對99.999%的成年女性來說毫無參考價值,那為什么商家特別喜歡雇用她呢?
因為漢服和時裝還不一樣,漢服是平裁類服飾,以寬大廣博為美,放量一定要夠才顯得好看,如果衣服做小,一上身就跟猴子一樣緊繃繃的。但面料要錢啊,真要做的好看那成本可就上去了,商家才舍不得呢!于是商家故意給這位小個子模特穿上M碼衣服,再在攝像機拍不到的地方,給她穿上15厘米厚底高跟鞋,再故意讓模特別站直,而是彎著腰,曲著身體擺造型,讓消費者們看不清她的真實體型,假造出自家的漢服很寬大放量很夠的樣子。而面對消費者時卻宣稱模特身高162公分,體重52公斤,穿M碼正好,以此誘導買家們前來購買。
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買家上身后肯定穿不出模特效果,但部分買家會認為是因為自己比較胖,身材差,所以才穿的不好看,但漢服畢竟比較寬大,能穿下就不退貨了。而商家就是賭的這部分利潤,你說就面對這樣無良商家,不把退貨率給她堆到100%那都是給她臉了!
- 總的來說,網紅店還有一個致命問題就是無論規模多大,設計師團隊多少人,其設計輸出仍然是創始人個人審美的表達,這似乎是每個個體起家的創業者的通病,破局的方法不是沒有,而是往往很難做到,尤其是流量紅利已經為其帶來了一大波收益之后。
二是風口消失、流量紅利不再,以及營銷過度的反噬。前幾年陸續出現過的流量紅利,比如微博、小紅書、短視頻、直播等渠道接踵而至,社群KOL的誕生,從而出現了一波創業潮,而服裝行業成了大多數人(特別是女性創業者)的首選。一時間,仿佛“開一家線上店鋪,自己設計衣服來賣”變成了一個門檻非常低的事情。因為處在流量紅利期,有著各式各樣的手段將衣服賣出去。
- 很多人剛開始確實也能賺一波錢,但隨著經濟放緩,消費持續走低,買家都開始變得冷靜起來,各種“爆料”網紅店抄襲、品質差的帖子也不斷出現…真正能理解產品,并切身可以持續做出好產品的店鋪或團隊少之又少,套句俗話:潮水褪去,才看出誰在裸泳,很多曇花一現的店鋪注定是要在這樣起伏的時代浪潮中被淘汰的。這讓我還想起當年有個19歲的網紅店主,年銷破億,被淘寶評為“95后創業新貴”,因要經營店鋪放棄了去讀大學,如今6年過去,店鋪銷售慘淡,也在閉店邊緣,不知午夜夢回,她有沒有后悔過當初的選擇。
- 我一直認為,疫情期間某些平臺直播帶貨鋪天蓋地的崛起,是整個行業“過度營銷”的開始。從買家按季節“需求性自主搜索下單”,到各大穿搭博主種草下單,再到直播間各種套路式甩賣、沖動消費幾次卻發現并沒有獲得理想中的性價比,消費者也都愈加冷靜起來?!爸辈ピ捫g、憋單、AB單、饑餓營銷”各種直播的營銷套路,實際上是消耗了消費者的耐心和整個行業的信譽。
三是“庫存少、發貨快、品質穩定”的不可能三角。落后的服裝產業鏈明顯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節奏??p紉工逐年減少,新入行學縫紉的年輕人微乎其微,又因服裝是有設計元素存在的非標產品,暫時還做不到智能自動化,大部分的工作還是靠人工。從線下半年制開發到線上7天內生產完成,這種節奏的演變讓整個服裝產業鏈變得十分割裂。
- 網紅店及多數線上設計師店鋪要保持設計輸出就要款式多,但并不是每款都會賣的好,單店銷售天花板也并不高,導致不管你愿不愿意都避免不了多數款式要采用“小單快返”的生產模式,一定程度上跟更加標準化的大工廠無緣,品質穩定性難以保障。還有面輔料的采購問題,如果要保證出貨時間,做到快速反應,面輔料往往只能直接從市場采購現貨,這同樣導致了品質穩定性以及同質化的問題。這就出現了第一個不可能三角:品質穩定、發貨時間快、庫存少。
有一段時間,一些大的網紅店嘗試著做預售,犧牲發貨時間,從7-15天改為45-60天內發貨,有些甚至更長,這樣面輔料可以精選供應商或者定制,工廠可以等大廠排期,品質穩定似乎解決了,因為先有預售數據再生產也不用過多擔心庫存。庫存擔憂也解決了,那段時間平臺也默許了這種情況,是因為行業的問題大家都是看的明白的。
但這種情況很快遭到消費者大面積的抱怨,買件衣服要等幾十天,有的夸張的國慶買的衣服年底還沒收到,加上平臺間競爭激烈,淘寶也不得不開始限制發貨時間,要求現貨??吹竭@里會有朋友問,為啥不能提前60天生產呢?因為庫存啊。
- 大廠生產有起訂量要求,假設網紅店A本月要上新30個款式,那么上新之初的銷量占比大概會是:銷量5000件以上的1-2款,1000-3000件的3-5款,500-1000件的3-5款,100-500件5-8款,剩下的基本都在銷量100件以內,這還沒算具體的sku,比如你賣的最高銷量的這款,其中黑色賣了4000件,白色500件,粉色100件…
這還是有上新集中爆發銷售的網紅店,更別提那些先上架然后一點點賣起來的店鋪,所以在這樣的的前提下,即便是精細化數據運營也無法保證可以預期到完全正確的銷量,這就讓提前備貨變成了一個庫存風險極大的事情,加之逐年增高的退貨率,即便上新當天可以賣1萬件,幾天之后可能會有5000件的退貨回來,而退回來的衣服再次銷售需要付出二次費用不說,還能否繼續賣的好也是未知數。
不敢提前備的原因是在這方面都吃過大虧。線下服裝品牌是代理商訂貨會制度,簡單說就是品牌商先開訂貨會給代理商走秀展示樣衣,讓他們掏錢預訂,收了錢再下單生產,時間還是半年制很充足。不敢提前備貨就會導致發貨不及時的問題,緊接面臨的就是貨還沒發已經有人等不急退款,或者等了好長時間拿到手發現與期待落差太大,品質時好時壞完全不穩定等等各種問題惡性循環。
- 綜上來說,其實網紅女裝店倒在2024年是有諸多因素的,而退貨率高也只是結果,這更不單單是某一項問題,而是多項綜合病癥,暫時我是沒有看到能破局的新東西出現,我們只能靜觀其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