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
在燃油車時代,合資品牌無疑是大家購車的首選,因為它們擁有市面上最強的技術和最好的品質
但在新能源時代,合資品牌的光環似乎不太靈了,因為自主品牌在混動領域迎來了自己的爆發期
大致數一下,比亞迪有DM系列,長城有Hi4系列,吉利有EM系列,還有奇瑞C-DM,上汽DMH...
以上這些混動,不僅在油耗、續航、動力、成本等方面各具優勢,還幾乎完美覆蓋了從城市通勤到硬派越野的所有用車場景
那么問題來了,都2025年了,合資混動還能買嗎?
合資混動有哪些選手?
如果按照功能區分的話,如今的合資混動大致可以分成三類
一類是以低油耗為取向的日系混動,比如豐田THS、本田i-MMD和日產e-power。
一類是以高性能為取向的歐系混動,比如A、保時捷、路虎捷豹等多數歐美品牌。
BB
當然還有一類就是兼顧油耗與性能的混動,比如沃爾沃的T8插混。
各自有什么優缺點?
低油耗取向的日系混動
從結構來看,它們仨和比亞迪DM-i、吉利EM-i一樣,都是雙電機P1+P3構型。其中P1電機參與發電,P3電機則參與驅動
這一構型的優點是,可以在低速時由電機驅動車輪,高速時由發動機驅動車輪,通過合理分配動力源來降低能耗,提升續航
本田i-MMD就是這一混動構型最典型的例子,它和比亞迪DM-i也是師出同源。
但豐田THS和日產e-power則有一點不同。豐田THS加入了行星齒輪,可以讓發動機和兩顆電機同時工作,再把統一的動力按比例分配給車輪和電池
而日產e-power的發動機則只給電池充電,驅動車輪的工作完全由P3電機負責,幾乎與一臺增程車無異。但和兩田不同,e-power不支持外接充電,所以它是唯一沒有插混選項的混動。
雖然這仨各有各的特點,但不足也是高度相似的,就是在加速和極速性能一般,適合作為家用車應付日常的城市通勤
高性能取向的歐美混動
這類混動的結構是最簡單的,就只是在發動機與變速箱之間增加了一顆P2電機,既可以驅動車輪,也可以進行發電。
這一構型的優點是,可以充分利用變速箱的特性,通過換擋來成倍放大輪上扭矩,獲得強大的加速性能和牽引力優勢
比如Jeep牧馬人(參數丨圖片) 4xe使用的就是這種混動,只借助一臺小功率的電機,就能讓輪上扭矩達到接近50000N·m,不僅更方便了越野,日常代步時的加速性能和燃油經濟性也有了一定改善。
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占用更多的座艙空間,并且油耗相對更高一點,因為電機為了保證穩定性,不會長時間大功率輸出,主要還是依靠發動機。
另外,因為電機轉速和發動機曲軸同步,所以沒法布置更大功率的高轉速電機,這也限制了這類混動的性能上限。
所以使用這類構型的,多是在發動機、變速箱具有相當高話語權的老牌豪華車企,而不限速高速、重度越野則是它們的專長。
兼顧油耗和動力的沃爾沃T8插混
從結構上看,沃爾沃T8采用的是P1+P4構型,也就是P1電機負責搭配發動機,給電池充電,P4電機則獨立驅動后輪
這一構型的優點是,通過把驅動電機移動到后軸,實現了前發動機+后電機的四驅布局。既可以共同發力、提升性能,也可以針對不同場景分配動力源、降低油耗。
但說到這一構型,有人可能會想到比亞迪的第三代DM,二者在構型上有些相似,但沃爾沃的T8插混要比第三代DM更成熟
比如第三代DM使用的P0+P4構型,其P0電機需要發動機皮帶驅動,一方面驅動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油耗也相對更高。
但T8混動的P1電機更先進一些,一方面是因為沃爾沃有23年的ISG電機研發經驗,技術上的同源可以讓可靠性更高。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ISG電機與發動機更高的集成度與驅動效率,讓它的油耗表現也可以更好
這套混動在剛剛推出時曾獲得過不少關注,尤其是搭載最早在極星1上首秀時,狂暴的動力性能讓很多人誤以為它是一臺純粹的性能跑車,但超低的油耗又在時刻提醒大家它同樣出色的實用性
還有什么理由買合資混動?
在自主品牌混動技術不斷升級的今天,合資混動雖然也類型豐富,但在油耗、續航、動力等性能參數方面,已經很難和自主品牌抗衡了
那問題就來了,既然自主混動這么強,消費者還有什么理由購買合資混動呢?
油耗差距并不大
在我看來,理由還是有的。一方面是因為,合資混動雖然在賬面參數上不及自主混動,但從車主們的實際體驗來看,差距并不大
比如在小熊油耗統計的數據里,同為中型車,比亞迪秦L的車主平均油耗是4.96L,而雅閣混動和凱美瑞雙擎則分別是4.97L和4.72L
同為中大型車,比亞迪漢DM-i的車主平均油耗是6.1L,而奔馳E350eL、寶馬535Le、沃爾沃S90 T8插混則分別是6.43L、5.41L和6L
技術體系有優勢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混動技術涉及到兩套動力系統的平衡,需要車企具備相當深厚的內力
對比還處在快速迭代階段的電動系統,燃油系統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了,而合資車企的燃油系統,在這方面的優勢更大。
比如沃爾沃T8混動的Drive-E發動機,它的機械增壓使用了電控離合器進行開合控制,渦輪也即將升級成電子渦輪,力圖讓發動機的動力可以被更精確地控制,進而提升動力響應
比如豐田THS的E-CVT變速箱,它內部包括行星齒輪在內的各個傳動齒輪,在材料、工藝、精度方面都有著很高的標準和要求,但又能依靠體系化優勢實現降本,這也是其他友商為什么都不愿搞功率分流式混動的原因之一,因為“費力不討好”。
至于合資車企的電動系統,雖然不及自主品牌前衛,但也有自身的考量
比如沃爾沃T8混動的三元鋰電池,被設計安裝到了底盤的中央通道下——雖然容量遠不及自主品牌鋪滿整個底盤的大電池,但可以在側面碰撞中得到更好的保護,進而避免起火燃燒,也算是呼應了沃爾沃的“安全”定位。
還有豐田THS的鎳氫電池,雖然被很多消費者吐槽容量太小、技術理念跟不上時代,但它的抗低溫性能確實不容忽視,并且這一表現也已經獲得了北美地區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另外順帶一提,即使是如今,在很多自主品牌混動車型上,也還有著很多合資品牌的影子
比如沃爾沃XC90 T8混動的前車身布局,由于它能夠輕松容納一套橫置發動機、混動系統以及雙叉臂懸架,并且本身也擁有出色的被動安全設計,使得其成了部分自主品牌進行混動車身設計時參考的“工模”,具體是誰就不說了。
總結
所以話說回來,你覺得都已經2025年了,合資混動還能買嗎?至少在我看來,還是值得的
一方面是因為合資混動構型多樣,可以滿足更多消費者不同的購車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合資混動在車型&技術的研發周期、技術積累、驗證流程、生產標準等方面依舊存在客觀優勢
當然我沒法拍著胸脯保證說,合資品質“絕對”不會出問題,但就像下館子,同樣點一道菜,你肯定更希望經驗豐富的主廚來做,而不是交給能力出眾的幫廚,你能說前者做的菜就一定比后者好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