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美國迎來了一場大范圍的暴風雪。這場冬季風暴在極低渦旋推動下,席卷美國中部地區后,將向東移動。隨著風暴的移動,30多個州約6000萬人處在風暴天氣之中。基本上
美國的氣象局還給出了預警地圖,地圖顯示這場暴風雪挺硬的。可以看出風暴中心從中西部的堪薩斯州一直延伸到了東部的馬里蘭州、特拉華州和弗吉尼亞州沿海各州,總長度2400公里。
堪薩斯州、阿肯色州、肯塔基州已經宣布進入了緊急狀態。美國氣象部門預計,這股寒流未來一周將不斷向東向南蔓延,密西西比、南卡羅來納、佛羅里達等州,將會出現異常低溫。
我們發現,美國的寒流跟中國的寒流有類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類似的地方,都是由北向南一路南下,我們這邊叫西伯利亞寒流,他們叫極地寒流。
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們的寒流自由度比較高,不光向南推進,甚至還會東西移動。因此美國的暴風雪波及范圍非常大,動輒波及大半個美國,一直頂到南部的得州和佛羅里達。
中國的寒流基本上就是從西北向南逐步推進,到了秦嶺淮河一線基本就沒勁兒了,長江以南基本上就沒雪了。而嶺南地區的朋友,更難見到大雪紛紛的情景。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別呢?用古代的術語來講,那就是美國的風水不好。用現代地理學的話說,那就是中美地形地勢不同,美國的地形地勢更容易產生極端天氣。
我們看美國的地形,東西兩邊高,中間低洼。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脈,東部也是南北走向的阿巴拉契亞山脈,而中部則是一覽無余的大平原。
全球的大氣層是一個整體,寒帶和熱帶的空氣需要進行對流,于是風就形成了。而美國這個地形南北通透,風寶寶很喜歡穿堂而過啊,這就是典型的穿堂風地形。
所以夏季的時候,颶風一旦從墨西哥灣形成,那必然從得州或佛州登陸,然后一路北上,中間想跑偏都沒機會,一直能吹到五大湖區甚至加麻大。
而冬季的時候又反過來了,寒流從加拿大傾瀉而下,沒有任何阻力,一口氣能殺到南部的德克薩斯和佛羅里達。就算是方向跑偏了,也會被山脈彈回來。
而且吧,美國這個穿堂風過道,越往南口收得越緊,引起的災害可能越大。大家還記得不,2021年2月的寒流,讓大半個美國凍成了冰棍兒,而受災最重的則是最南方的得州。
那一場極寒天氣中,得州的氣溫從十幾度一下子降到了零下二十幾度,1500萬人斷水,440萬用戶斷電,電費暴漲了200多倍,一度飆升至上百元一度,先后有700余人被活活凍死。
美國這種地形,還有一種特殊的天氣——雷暴和龍卷風天氣。美國氣候歷史學家肖恩·波特統計,美國每年有超過1萬次的雷暴天氣,1000多次龍卷風。
全球80%以上的龍卷風發生在美國,5%的龍卷風甚至可以吹到加拿大。剛才說了,美國這地形,簡直是龍卷風寶寶的兒童樂園,是全球著名的龍卷風走廊。
所以美國中部夏天是颶風,冬天是暴風雪,平日里是龍卷風和雷暴天氣。雖然說中國也有臺風,有寒流,但是規模和危害性要比美國的颶風、暴風雪小很多,龍卷風更是小而少。
道理很簡單,我們翻出中國以及中國周邊的地形圖一下就明白了。因為中國的地形很復雜,山脈可以說是橫七豎八的,有東西向的,有南北向的。
冬天的寒流一般從西北方向而來,一路上要經過很多天然防線。陰山賀蘭山萬一卡不住了還有太行山,好不容易進入一馬平川的大平原,后面還有大別山、雪峰山、武夷山、南嶺等防線。每一道防線,都會對其進行一次削弱。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山脈對冷暖氣流的阻隔。下面這個動圖,就是秦嶺對暖濕氣流的阻隔作用。秦嶺其實并不高,平均海拔在2000米至2500米之間,卻成為中國南北分界線,號稱中華龍脈。
其實這跟中國治沙的思路是一樣的。中國發明的治沙方案——草方格,就是用稻草把沙漠的表面分割成小塊,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中國的山脈其實就是山方格。
一層層防線,一個個山方格下來,風力就被削弱了很多。所以很少有極寒天氣能殺入到兩廣和福建的,到了華中地區基本上已經比較溫和了。2008年初有一次極寒天氣,跟美國比不算嚴重。
夏天的時候中國的地形優勢就更加突出。首先,我們的國土外邊有三道籬笆,美國稱之為三條島鏈。其中第一道籬笆,包括日本、菲律賓等國,其實是我們阻擋臺風極端天氣的屏障。
好不容易過了這道籬笆,也休想傷害到內地,因為我們的沿海也是多山的。浙江多山,福建多山,臺灣多山,廣東多山。從這幾個地方登陸后,臺風會再次被削弱。
很多時候,臺風寶寶也不傻,也懂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風往平處刮”的道理,遇到了大山阻隔甚至會轉彎調頭再次轉向日本。當然也有地球自轉偏向力的作用。
其實中國的版圖,也跟地形有關。這些山川河流、海洋島嶼其實是中華文明天然的城墻。這個天然疆界內的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是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
外部有了三道籬笆護體,邊境還有高聳入云的天然城墻和護城河,內部有橫七豎八大山作為骨架,中華大地可以說是一片絕佳的風水寶地。
這塊風水寶地,孕育出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農業文明,且一脈相傳從未中斷。你看中國人口分布,跟耕地面積正相關,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關中平原等等。
四川盆地和關中平原,那可以說是風水寶地中的風水寶地啊。一個小小的盆地里,竟然孕育了一億人口,這里不光臺風和寒流無法入侵,任何強敵都無法染指,所以有外戰躲四川的說法,躲關中也是不錯選擇,比如慈禧西狩。
美國雖然維度、氣候和面積都跟中國差不多,但極端天氣頻發,無法孕育出農耕文明。歐洲殖民者入侵北美時,印第安人還處在漁獵階段的原始社會。
你想啊,一場穿堂風下來,無論是颶風、龍卷風還是暴風雪,對部落來說就是一場滅頂之災。無論是你蓋的窩棚,還是種植的農作物,全都能給你清零了,甚至部落的生存都是問題。
西班牙殖民者來到北美之后,嫌棄這里是一塊爛地。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后,也只是在東部沿海地區建立了13個殖民地。直到工業化開始之后,他們借助機器的力量才逐漸西擴。
二戰以前,美國因為孤懸海外成了歐洲人和資本的避亂天堂。加上那時候美國處在一個增量市場的藍海,資源直接掠奪直接跑馬圈地就行了,誰搶到算誰的,很快發展成世界第一工業強國。
雖然美國的糧食產量依然很大,但主要是因為面積大,外加機械化生產和高科技狠活。實際上美國的農業產值并不高,2021年中國農業GDP為12883億美元,2021年美國農業GDP為2214億美元。
隨著全球化的到來,以及東方神秘大國的崛起,世界經濟中心會逐漸回到東方,那時候美國所謂的優勢即將變成劣勢,畢竟光亞洲就45億人口,亞歐大陸50多億人口,美國將孤懸海外。
我們以前覺得中國雖然地域遼闊,但大西北多是荒漠。現在形勢正在一點點改變。一方面,西部地區資源非常豐富,另一方面,我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改造家園。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發揚戰天斗地的愚公移山精神,不斷地改造世界、建設家園。比如2024年底,我們竟然給塔克拉瑪干沙漠鎖上了邊。
此外,隨著我國科技和工業的不斷進步,荒漠也成了創業的風水寶地。比如西部的新疆把鹽堿地就地改造,從事海產養殖;而晴熱少雨的茫茫大漠,也成了光伏發電的最佳場所。
總之一句話,中華大地是祖宗嚴選的一塊風水寶地,生與斯長與斯的我們,當然要熱愛它,更要改造它,把它建設成人類文明的優秀代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