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在各大線上平臺,以輕薄又保暖為賣點的“自發熱內衣”銷售呈現火熱景象。商家們宣稱保暖內衣中運用了“遠紅外”“石墨烯”等“黑科技”,使其既美觀輕薄、又非常保暖,甚至在-40℃穿都不會冷。
眼下這個季節,為抵御寒冷入侵,不少人穿得像北極熊,雖然衣服很保暖,但又重又笨,讓人不舒服。于是又輕又暖的羽絨服、“自發熱內衣”,就成為消費者青睞的保暖神器。不久前,羽絨服涉假問題受到輿論關注,隨之“自發熱內衣”面紗也被扯下。
據悉,由北京市科協、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發布的2024年12月“科學”流言榜指出:輕薄與保暖本身就是矛盾的。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許多“黑科技”紡織品達不到商家宣稱的效果,廣告語有夸大宣傳之嫌。這一辟謠來得很及時也很“溫暖”。
作為普通消費者,大多不太懂商家所宣傳的“黑科技”,而在“輕薄又保暖”的廣告誘惑下,就容易沖動消費,被收取“智商稅”。如今權威機構公開辟謠,可讓消費者如夢初醒,會對這種“神奇內衣”用腳投票。而商家的產品銷量,應該也會大受影響。
該辟謠文章指出,從能量守恒定律來看,熱量不可能憑空產生,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自發熱纖維。因遠紅外纖維造價較高,市場上真正的遠紅外紡織品并不多。由于石墨烯紡織品造價高、制備工藝要求高,難以量產,百元上下秋衣添加的不是真正石墨烯。
可見這種辟謠不是簡單戳穿謊言,而是根據商家宣傳中提及的宣傳詞,逐條進行批駁。應該說,批得相關商家“顏面無存”,是一種深刻的教訓。同時,這種從科學角度辟謠,也對消費者起到科普作用,使消費者對“自發熱纖維”“遠紅外”等有所了解。
不過,不是每個消費者都能看到這種辟謠文章,在利益驅使下商家也未必會退卻。那么,商家就會利用部分消費者的無知,繼續用“吹牛”方式銷售“自發熱內衣”。因為這種保暖內衣有季節特點,且售價高于其它普通內衣,商家就會在辟謠縫隙中生存。
也就是說,辟謠只能有限抑制商家銷量,很難從根本上進行遏制。怎么根治呢?從消費者角度來說,僅用腳投票是不夠的,還應該對商家夸大宣傳的行為進行投訴,一旦被誤導購買“自發熱內衣”,還可以依法進行維權,這些行動都能倒逼商家規范營銷。
各大線上平臺也要密切關注權威辟謠信息,對平臺“自發熱內衣”商家的廣告宣傳進行重點治理,既要依據《廣告法》清理違規廣告,也要積極受理消費者被誤導的相關投訴,該退貨的督促商家辦理退貨,對情節嚴重的商家,不妨下架產品、封殺其賬號。
另外,有關方面也要重視線上平臺關于“自發熱內衣”的宣傳銷售,凡觸犯法律紅線行為,既可以直接開罰單,也可以約談平臺督促整改。總之,對“自發熱內衣”廣告宣傳進行辟謠是第一步,緊接著是對商家的“吹牛病”,依據相關法律開出“藥方”。
羽絨服涉假問題尚未徹底消失,保暖內衣又現夸大宣傳,這種帶有季節特點的質量問題、營銷問題頻發,提示我們既要擦亮眼睛消費,也要強化質檢和廣告監管。坊間有言“吹牛不上稅”,即夸大宣傳不付出代價,所以商家愛“吹牛”,必須要“上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