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關店報告
2024典型關店品牌盤點
本期作者
一卡拉,想法分分鐘變的雙魚座。
主編 | 付慶榮 編輯 | 熊舒苗 圖源丨品牌官方渠道
2024的關店潮在各賽道上演,一批本地、全國知名品牌“塌房”。
據贏商云智庫不完全統計,這一年國內有超190個典型品牌大規模關店。其中,近七成倒在下半年,“十一黃金周”前后是“官宣退場”高峰期;餐飲閉店品牌占比最高,近50%。
1
港臺餐飲品牌不香了
高端餐飲現倒閉潮
2024年,餐飲“行業前景看好,個體受傷不小”。一邊是,餐飲消費紅火,全國餐飲收入增速高于社零總額增速,大批創業者趁勢入局,加劇內卷;另一邊,行業增速放緩、閉店量走高——前11個月全國餐飲收入增速同比降70.6%,前8個月相關企業吊注銷量超2023年全年九成。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企查查)
據贏商云智庫不完全統計,2024年餐飲領域超90家連鎖品牌進行大規模閉店動作 ,幾乎囊括了所有細分品類。
深陷“價格戰”,休閑餐飲不好過。零售巨頭“折戟”新茶飲,曾被新乳業 (前身為新希望旗下乳業事業部) 押寶的【一只酸奶牛】、“乳制品巨頭”完達山旗下的【乳此新鮮】、娃哈哈新開設的【娃哈哈奶茶】低調“退場”;
處于中腰部價位、主要承擔“小白”過渡屬性的果咖“命短”。獲書亦燒仙草千萬級投資的【DOC當刻咖啡】、曾一年跑出550+店的【本來不該有】、獲奈雪的茶百萬元天使輪融資的【怪物困了】、【FELICITY ORIGIN果咖】、【卡瓦尼·咖啡鮮果茶】頻繁關店;
高品質濾鏡失效、運營能力不過關,廣州本土烘焙【勿理堂】、天津老牌烘焙【慢城】等部分烘焙品牌因管理問題無以為繼。
港臺餐飲品牌節節敗退,茶餐廳式微。“包子界的米其林”【鼎泰豐】、被周杰倫帶火的奶茶【麥吉machimachi】、以“治愈系的小確幸”火遍北上廣的奶茶【厝內小眷村】、市值曾達百億的【85°C】、“臺式甜品專家”【鮮芋仙】、“雞排比臉還大”的【正豪大大雞排】,以及曾是“中國第二大咖啡連鎖”的【太平洋咖啡】、“香港茶餐廳傳奇”【翠華餐廳】、香港老字號【太興餐廳】【圣安娜餅屋】、茶冰廳鼻祖【東發道】等均大幅收縮內地門店規模。
這批走下神壇的港臺餐飲,大部分在2011年之前進入內地市場,彼時臺灣偶像劇、TVB港劇風靡。占著流行文化紅利、帶來新穎模式的港臺餐飲品牌成為時尚代名詞,幾乎開一家火一家。但隨著光環褪去,風格固化的品牌被淘汰已是必然。
溢價敘事失效,貴價餐廳連片倒。號稱上海最具性價比米其林二星餐廳【喜粵8號】老板跑路、曾在外灘獲大批資深老饕認可的【鮨心和】降價后閉店、人均400元的日式燒烤【赤坂亭】門店全關,上海元老級海鮮餐廳【寶燕壹號】、開業1年摘下米其林一星川菜【玉芝蘭】、黑珍珠二鉆北歐餐廳【Refer】、號稱亞洲首家Super Lounge的【KOR Shanghai】、“北京餐飲界首屈一指的西餐廳”【Opera BOMBANA】等紛紛宣布停業。
這些品牌涉及日料、西式正餐、餐吧、粵菜、川菜、自助餐等多個品類,當前高端餐飲亟需調整經營模式自救,如大店換小店節約成本、開相對低價的副牌拓展增長曲線、推團購套餐引流。
拋掉假高端、偽豪華,讓目標客群以更合理的價格體驗高品質服務,才是生存王道。
2
外資零售品牌大撤退
傳統商超承壓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全國商品零售額增速同比下跌45.8%,全渠道競爭加劇。
據贏商云智庫不完全統計,2024年超50家零售連鎖品牌發生閉店動作,其中中高檔及以上檔次品牌占比57.8%、國外品牌占比近八成,呈現了國產品牌崛起、“平替當道”的消費大勢。
傳統商超陷入“陣痛期”,閉店現象頻出。2024年,超10家連鎖商超大規模關店。既有【卜蜂蓮花】、【步步高超市】、【永輝超市】、【家樂福】、【大潤發】、【美思佰樂】(隸屬于永旺,日本知名商超) 、【泉屋超市】(隸屬于日本H2O的精品超市) 等全國乃至全球性品牌,也有“上海精品超市樣本”【Cityshop】、濟南知名商超【歸仁超市】【藍海愛農生鮮超市】、湖北仙桃本土商超【富迪超市】、山東聊城家喻戶曉的【億灃超市】等區域性品牌。
線上生鮮電商如火如荼,線下折扣店、會員店跑馬圈地, 傳統商場持續承壓 。不過,“窮則變,變則通”,204年傳統商超同樣涌現了一股“調改潮”,不少品牌效果顯著,如永輝超市“胖式”調改、大潤發新業態“大潤發Super”提速、沃爾瑪推出新一代門店、盒馬鮮生“瘦身”聚焦生鮮和折扣店等。
老牌國際美妝再次退潮,背靠LVMH集團的【貝玲妃】、法國知名時裝延伸品牌【PAUL & JOE BEAUTE】、愛茉莉太平洋旗下【蘭芝】、韓國LG生活健康旗下【詩佳秀Thesagaof秀】、知名日妝巨頭【高絲】、歐萊雅旗下【Atelier Cologne歐瓏】、資生堂集團旗下【IPSA茵芙莎】等在中國接連撤柜;
價格戰疊加市場轉型,汽車加速洗牌,世界知名豪車品牌【保時捷】前三季度交付量下滑50%,關閉鄂爾多斯、義烏、唐山、鄭州、廣州等地多家門店,【極越汽車】突然陷入“原地解散”風波;
黃金珠寶、家居行業低迷,【六福珠寶】扛不過飆升金價,閉店數百家;“一生只送一人”的【DR】鉆戒銷售遇冷,大幅關閉門店;【好萊客】、【歐派家居】忙于優化門店,“家居界ZARA”【優梵藝術】、3年獲5輪融資的【Cabana】資金鏈斷裂。
高奢服裝品牌顯露疲態,國際時尚集團修正渠道。號稱“意大利時尚黑馬”的【MARNI】支線Marni Market將退出中國市場、有“巴黎女人代言人”之稱的【Claudie Pierlot】在中國內地門店僅剩數家,美國奢華服裝【ST.JOHN】中國門店全關。
年內高奢服裝品牌關店主力,集中在意大利奢侈品集團OTB、法國輕奢集團SMCP。其主要基于評估市場潛力、自身抗風險能力后控制成本,多數門店屬于租約到期后不再續約的情形。
3
健身、培訓、寵物店
預付式消費“重災區”
近兩年,預付式消費“暴雷”頻率大幅上升,漸成“吞金陷阱”。而文體娛、兒童親子、生活服務作為應用這類營銷模式最廣泛的業態,“跑路”戲碼不斷。
本次統計中,“閉店跑路”的品牌占比超八成,涉及品類由2023年的健身、早教為主變成健身、早教、培訓、寵物店“多點開花”。
非學科類培訓陷入困境,北京知名羽毛球培訓機構【花香盛世】、上海知名籃球培訓機構【悅動青少年籃球】、“國學巨頭”【秦漢胡同】、江浙滬“頂流”舞室【5KM】、“山東省創業典型”【樂旋乒乓】、中國音樂教育領域重量級品牌【羅蘭數字音樂教育】、深圳熱門早教機構【IBOBI】、美國創造性兒童藝術教育開創者【艾涂圖】等品牌門店一夜之間全線崩盤。
傳統健身會所、瑜伽館“船大難掉頭”,經營十多年的【卡莫瑜伽】、【尚藝瑜伽】資金鏈斷裂永久閉店;拿到LVMH基金投資的國內健身行業龍頭【威爾仕健身】,門店由巔峰的180家減至不足70家。
相比學科類培訓等,健身會所、瑜伽館與非學科類培訓的消費盈利能力、場效比更低;而預付費商業模式下,課程完成才屬于營收,品牌時刻處于負債運營中,風險系數高。此外,作為商場曾經的主力店,上述品牌各門店長期租約集體到期,也是其2024年閉店洶涌的原因之一。
寵物店迎來洗牌。獲多位同行效仿的【極極嚕寵物王國】門店全關,融資達4億的【寵物家】深圳、北京多家門店停業,背靠“寵物行業頭部”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的【極寵家】關閉多家門店,包括被譽為“亞洲最大寵物店”的南京江寧店,武漢本土“頂流”寵物品牌【X·寵物發電站】疑似跑路。
近幾年,寵物消費持續進階、頗受資本青睞,吸引了大批新手進場,尚處于發展中的新興行業競爭陡然加劇,部分市場嗅覺較低的品牌被快速淘汰。
雖然寵物賽道掘金機會肉眼可見增多,但鏟屎官們的需求同樣更加多元,寵物店需及時調整產品服務、控制成本,升級品牌競爭力。
· end ·
贏商云智庫原創稿件,如需轉載請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