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丨 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
2025年1月7日-10日,“科技春晚”全球消費電子展(CES)在拉斯維加斯如期舉行,汽車企業成為展會的絕對主角。寶馬、吉利、豐田等車企,及英偉達、高通等科技巨頭紛紛亮相,用最新技術和產品,為下一階段的汽車智能化“劃重點”。
本屆CES上,AI技術是當仁不讓的“當紅炸子雞”。無論是英偉達發布的的世界基礎模型 NVIDIA Cosmos,還是寶馬自研的BMW新世代操作系統X、與利用生成式AI打造的情感交互座艙,都展現出企業對AI技術的高度重視。
在汽車領域,智能座艙成為了展會焦點。從極氪的AR導航與家居互聯,到索尼與本田合作的AFEELA影音娛樂座艙,智能座艙的應用場景愈發多樣。車企不再僅僅追求駕駛功能的優化,而是通過打造更豐富的車內體驗,搶占未來出行市場的制高點。這種轉變隱約表明,車企正將座艙視為智能化發展的下一個主戰場。
在汽車領域之外,汽車企業也在“編織”宏圖。在這場“全球科技春晚”上,“跨界”合作頻出。跨的不只是“國界”,還有產品和技術的邊界。比如全球最暢銷的車企豐田,“不務正業”打造的未來城市項目將在2025年迎來居民,同時還將邁出“造火箭”的步伐。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則涉足出行、家居、健康等方方面面,帶來不少技術、產品。
科技巨頭與傳統車企的聯手,更是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比如,英偉達與豐田官宣合作、索尼與本田合作車型的發布、極氪與英偉達、高通“三強聯合”等,均表明行業邊界正在進一步消融,汽車+科技的趨勢日益明顯。CES 2025,正是一扇窺見未來的窗口。跨國車企的“強強聯合”能否改變車市格局?還需拭目以待。
AI、座艙是“座上賓”
在CES 2025上,AI技術成為展會的絕對焦點,從智能家居到機器人再到汽車,AI的全面應用掀起一場跨行業的技術革命。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和邊緣計算等技術,正在讓各種產品更具智能化和個性化。
在CES 2025上,三星電子發布了全新的“AI for All”愿景,通過所有三星智能家居設備提供個性化服務;在機器人領域,AI技術與機器人產品的融合加速推進,如阿加犀聯合高通在CES 2025上發布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原型機——通天曉(Ultra Magnus);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主題演講中發布了首個“物理AI”世界基礎模型Nvidia Cosmos、AI 超級計算機Project Digits、RTX 5000 系列顯卡等產品。
AI技術發展不僅讓設備“更聰明”,還重新定義了用戶體驗,這一趨勢在汽車行業尤為明顯。
在智能駕駛領域,英偉達發布了用于自動駕駛汽車及機器人的AI訓練技術。其“Cosmos”基礎模型接受了海量的 2000 萬小時視頻訓練,能夠生成高度模擬虛擬世界狀態的視頻,用以訓練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
不過在CES上,與智能駕駛相比,智能座艙技術的發布密度顯然更高。
比如,寶馬帶來的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主打增強現實(AR)與車內交互的結合,其還攜手中國科技伙伴,將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融入了BMW智能個人助理。本田Honda 0 兩款原型車首發亮相,該系列車型將搭載其自研車載操作系統 ——“ASIMO OS”。現代汽車帶來了全息寬幅擋風玻璃顯示器,可以取代數字儀表盤、信息娛樂系統等,直接將各種信息投影到前擋風玻璃上。
極氪在CES 2025上宣布與高通深化合作,共同研發面向未來的智能座艙。極氪表示,這一合作不僅為全球用戶帶來了沉浸式多感官體驗,更加速了極氪全球化戰略落地。汽車零部件廠商也不甘落后,BOE(京東方)及京東方精電發布了代表“HERO”計劃的智慧座艙前沿技術,搭載智能方向盤、木紋顯示、觸覺反饋按壓系統、裸眼3D顯示、防窺屏等十款車載創新設備。
智能座艙之所以逐漸成為車企發力的新焦點,其一是因為,智能駕駛技術目前尚且面臨技術與法規的雙重瓶頸,企業需要尋找差異化的價值點。在技術方面,“端到端+大模型”技術大路線中仍存不少爭議小路線,尚未完全收斂;法規方面,目前多國法規仍然不允許駕駛者“脫手”駕駛,因此更高級別的智駕技術在落地上也面臨困難。此外,駕駛者與智駕系統、車企之間的權責劃分也面臨爭議。
其二是因為,消費者對產品的情感需求正在增強。在汽車“科技感”加強的當下,消費者對汽車功能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強。行業權威汽車消費調研報告指出,針對汽車消費價值主張新變化,車企需要為消費者應對精神艱難、提供可供“治愈”的各種資源,包括產品和服務,“與體驗關聯”是當前科技的最優講法。在此情況下,智能座艙所能提供的“情感價值”將帶來較高的產品競爭力。
總的來說,目前車企正從傳統的硬件制造商向“出行服務提供商”轉變,而智能座艙正是這一轉型的核心樞紐之一。未來,智能座艙可能成為企業展示技術實力和品牌差異化的關鍵陣地。
科技+汽車,跨越邊界
如果說座艙技術的競爭代表了車企競爭的“深度”,那么CES 2025上的跨界合作則擴展了企業競爭的“廣度”。無論是汽車制造商還是科技公司,彼此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而這種協同正不斷創造更多可能性。
在技術、產品方面,汽車公司正在“成為”科技公司。豐田宣布,其未來城市項目“Woven City”已完成一期建設,這座城市能夠用于測試和開發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和智能家居在內的新興技術。豐田會長豐田章男還透露,將積極探索火箭技術。博世也展示了一系列由軟件和人工智能賦能的產品與解決方案,不止于汽車,包括全新的電池鎖防盜保護系統、博世8系嵌入式烤箱、博世智能嬰兒床。
合作方面,在科技公司+車企的搭配中,英偉達與豐田的合作無疑是展會的重磅亮點之一。在CES 2025開幕演講中,英偉達CEO黃仁勛正式宣布,英偉達將與豐田汽車共同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這一合作標志著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與AI技術領軍企業的強強聯合。
索尼與本田的產品同樣賺足眼球。展會上,索尼與本田合作成立的合資企業——索尼本田移動公司(Sony Honda Mobility)宣布了他們的電動車品牌AFEELA,并推出了其首款車型AFEELA 1,售價在8.99萬美元-10.29萬美元。
Garmin佳明和高通宣布,雙方將擴展在汽車技術領域的合作,推出全新一代數字座艙解決方案 Garmin Unified Cabin 2025。這將搭載高通技術公司的驍龍?座艙平臺至尊版,可提供直觀的沉浸式娛樂體驗。美國造車新勢力卡瑪公布了與英特爾合作開發的“軟件定義汽車”架構的更多細節,該架構將支持其2026年推出的Kaveya超級轎跑車。
國內企業與國外科技巨頭的合作雖相比較少,但含金量足夠高。在CES 2025上,極氪汽車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英偉達NVIDIA DRIVE AGX Thor智能駕駛域控制器平臺,這標志著極氪成為全球首家實現OEM量產自研該平臺的汽車制造商。此外,極氪還宣布與高通攜手布局智能座艙,計劃在智能導航、智能語音交互和眼睛控制等功能上進行聯合研發。
不過,除了極氪之外,在本屆CES上積極擁抱國外科技大廠的國內車企較為少見,這無疑也為未來汽車市場的競爭增添了一層變數。
科技公司的加入,能夠賦予車企更強的生態整合能力。這些跨界案例共同指向一個趨勢,即在汽車愈發復雜的新技術時代,單靠車企難以完成汽車智能化的全面布局。科技公司與車企的全面聯手,正在讓汽車從單一的交通工具轉變為融入生活、服務用戶的智能終端。而CES 2025,則呈現了這場變革的一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