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旦前后開始,股市突然開始變盤,開啟了下行模式。對于這一點,我們在12月26日發的公眾號文章中已有提示。
由于我們早已提前在知識星球中提示了看何種指標賣出,所以在變盤時我們已按照預先設定的紀律,減倉止盈。
我們知道,股市在短期就是零和游戲,一部人的盈利,是以另一部分人的虧損為代價的。那么在本輪牛市我們的盈利期間,到底是哪些人在虧損呢?
而這些人,是否在未來會被迫割肉從而造成市場的進一步下跌呢?
對,其實我們關心的就是,他們是否會成為未來股市下滑的推動力量。
事實上,從9月底開始的本輪牛市中,有相當一部分虧損其實就是新進股市的韭菜融資盤來承擔的。
我們先看下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從2024年9月底開始,融資客戶的數量增長曲線的斜率突然開始變得陡峭,融資客戶數開始猛增。
那么這些新韭菜,又加了多少杠桿呢?我們再來看下具體的融資數據,也就是杠桿資金盤數據。
如下是近5年的融資盤數據,可以看到,截止去年底的融資資金盤的總金額,無論是滬市還是深市,都已經超過了2021年年初牛市的峰值。
那么是這些杠桿資金推高了股市嗎?
我認為并不是!
事實上,這些杠桿資金是被圍獵的,也就是說,他們是股市被炒高后的接盤俠。
大家可以再看上圖,我標出了股市最高點10月8號那天的數據,滬深合計1.53萬億,這種融資余額還屬于正常區間,甚至連2023年的高點都還沒有達到。
知識星球的同學應該都還記得,我們就是在10月8號股價最高點那天提示市場會向下調整,并且當天我也明確表示了自己會減倉。
所以事實的真相是,在我們減倉后,杠桿資金反而開始了在股市高位的加杠桿接盤。或者說,我們可以把他們看作是我們的交易對手盤。
而他們融資加杠桿接盤的理由,在于他們認為他們在抄底。我們可以再看下杠桿資金的市場平均擔保比例。
什么是市場平均擔保比例?你可以認為是負債率的倒數。
比方說,我有100萬市值的股票,再融資70萬買入70萬的股票。
那么擔保比例 = 170萬市值/70萬負債 = 243%,
而負債率 = 1/擔保比例=41%
那么,在上圖中,擔保比例最高的三個點,就是融資盤負債率最低的三個點。
而負債率最低的原因,在于股價剛好是高位,也就是擔保物的市值最高。
但這里,其實蘊藏著一個可怕的真相。
大家重點看11月11日和12月12日兩個日期。在上圖中12月12日的擔保比例明顯低于11月11日。換句話說,也就是負債率明顯高于11月11日。
然而,從下圖的上證指數看,這兩天的股價實際上是相同的。
股價相同,即是擔保品市值相同,而負債率上升,說明融資盤在股指持續震蕩時,是持續凈買入的(也就對應著其對手盤的持續出貨)。
而這些融資盤,當下已經全部陷入了虧損。數據如下:
當下的融資盤負債,滬深合計是180萬億,比10月8日當天多了30萬億。
由于當下大盤點位已處于10月8日以來的最低值區間,因此這30萬億的凈買入,已經全部陷入了虧損。
更為可怕的是,這些融資盤,接近一半已經沒有了凈買入的能力。也就是他們在未來市場,只能賣出,不能買入,而這些割肉盤,會給大盤持續帶來向下的壓力。
這個結論又從何而來呢?
原因在于,大部分券商,融資買入,如果以股票作為擔保品,只允許70%,且不能循環授信。也就是你100萬的股票最多融資買入70萬股票。
那么擔保比例下限= 170/70 = 243%
事實上,還有部分股票是拿不到市值70%的融資額的,也就是說,實際擔保比例下限可能會高于243%。
而現在的平均擔保比例253%,平均數是如此,可想而知,低于243%的,也就是接近一半的融資盤股民了。
那么,未來一種可能到來的可怕圖景則是:
融資盤越是割肉賣出,那么大盤就越是下跌,而下跌會導致擔保品市值下滑,于是造成擔保比例下滑或者說負債率上升。然后導致更多的融資股民無法凈買入只能凈賣出。
而這又會持續向下打壓大盤,造成融資盤負債率繼續上升。
之所以有這種擔心,是因為1月9日253%的擔保比例對應的是大盤3200點,而本輪牛市前253%比例對應的卻是大盤2900點。
當下大盤點位明顯更高,可負債率卻和2900點相同,說明本輪牛市,套進來一大批新增的融資資金。
對于這批被套牢的融資資金,大家認為,未來是會有神秘資金來挽救他們?還是會通過強平的恐懼來逼迫他們吐出帶血的籌碼,然后股市才會重新進入升勢呢?
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