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位認識不久的朋友告訴我,他是去年國慶才入場的新股民。原本想著進去發點小財,沒想到,截至上周五,投入的10多萬元,不但沒賺錢,本金已經虧損了36%。
為此,老婆已經吵翻天了。但他并沒有退出股市的打算,反而覺得這股市蠻有意思的,仿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一樣!
很顯然,這又是一個炒股上癮的人。可能大家覺得奇怪,這股市向來是“一賺二平七虧”,大多數都在虧錢,為什么就有那么多人為之著迷呢?
這個問題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其實并不復雜,背后就5個原因。
第一、刺激感
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劇烈且難以預測。當投資者看到股票價格快速上漲或下跌時,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刺激。這種刺激類似于人們在進行冒險活動時所感受到的興奮。
例如,一只創業板股票在一天內可能上漲 20%,投資者會因為這種大幅波動而心跳加速,體驗到緊張又興奮的情緒。
對于那些喜歡冒險和尋求刺激的人來說,炒股提供了一個合法的平臺來滿足這種心理需求。他們享受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猜測股價走勢的過程,每一次交易決策都像是一場冒險,這種冒險帶來的多巴胺分泌會讓人產生愉悅感,從而容易上癮。
第二、成就感
當投資者成功地預測股票價格走勢并獲得盈利時,會產生強烈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類似于在工作或學習中取得優異成績后的滿足感。例如,通過深入研究公司的財務報表和行業前景,投資者買入一只股票后,看到股價隨著公司業績的增長而上漲,就會覺得自己的判斷得到了市場的驗證。
這種成功的交易經歷會強化投資者的自我認同,讓他們認為自己在投資領域具有天賦和能力。他們會渴望更多的交易來重復這種成功體驗,不斷追求那種被市場認可的感覺,進而導致對炒股行為上癮。
第三、不甘心
人們往往對損失更為敏感。在炒股過程中,當投資者遭受損失時,他們會產生一種不甘心的心理。這種不甘心會驅使他們繼續留在市場中,試圖挽回損失。
例如,前面提及的朋友,即便虧損已經超過30%,他會覺得如果現在退出市場,就會實實在在地承認虧損,因此寧愿繼續持有,相信股價總會迎來反彈。
這種不甘心的心理會促投資者不斷地在市場中交易,試圖彌補之前的損失,使得炒股行為難以停止,逐漸上癮。
第四、高收益
股票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獲取高收益的機會。從長期來看,股票的平均收益率高于許多其他投資品種,如債券和銀行存款。例如,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一些優質公司的股票價格可能在幾年內上漲數倍。
這種潛在的高收益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投資者不斷投入資金。投資者們無不期望通過炒股實現財富的快速增長,如早日實現財務自由等目標。為了追逐這種高收益,他們會頻繁地進行交易,研究各種投資策略,不知不覺地對炒股產生依賴。
第五、媒體渲染
媒體喜歡報道一些股市神話或牛市行情,會讓人們產生一種錯覺,以為炒股就像撿錢。就算也有虧錢的報道,很多人對此也是故意避而不看。
部分投資者即便遭遇大幅虧損,但始終認為自己有能力賺到錢,只要沒下牌桌,機會永遠都有。如果就此離開,之前的損失就永遠回不來了。
大家不妨對照一下,以上幾種情況,你屬于哪一類?
----------作家簡介----------
姚茂敦,男,財經作家、兒童作家、資深出版人,著有《老鼠戲貓》《搏殺主力》《散戶擒牛戰法》三本股票書,以及《錢小兔學經濟》《30分鐘學創業》等其他商業圖書。
新書《破局生長》已經上市,歡迎訂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