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文旅局發布《北京市旅行社組織或承辦未成年人研學旅游服務規范(3.0版)》,就全市旅行社組織研學旅游服務提出具體要求——嚴禁打著清華、北大等名校旗號收客,應優中選優確定研學旅游服務供應,不得擅自變更行程、降低服務標準,多渠道公布投訴處理聯系信息。
寒假臨近,研學游即將再度火熱登場。走進名校訪學、參觀文博場館、打卡名勝古跡,各種研學活動對參與學生而言增長了知識、擴大了眼界,對旅行社等研學游組織者來說可以拓寬業務、提升業績。據預計,2024年研學游市場規模將達1791億元,同比增長21.9%。不過,研學游市場還需要進一步規范。
從之前投訴情況來看,研學游存在“游而不學”、“虛假宣傳”、“質價不符”、“安全缺位”等亂象,不但參與學子的合法權益被侵害,研學游市場形象也被玷污。對此,11部門曾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關于促進旅行社研學旅游業務健康發展的通知》來規范。
作為名校資源、文旅資源相對較多的城市,北京已成為研學游主要目的地,北京有關方面高度重視研學游活動,分別在2023年8月、2024年6月以及近日印發研學游服務規范,促進旅行社規范提供研學游服務保障學子權益。其中,此次提出的具體要求很有針對性,正是參與研學學子和家長所期待的。
比如針對“游而不學”,新規范要求旅行社應根據不同學齡階段學生有針對性設計開發研學旅游課程,以各學段各年級教學內容為參照,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精選主題,確保“游有所研”“旅有所學”,避免“只旅不學”。這既為旅行社提供了服務指南,也為家長吃了“定心丸”。
特別是針對某些旅行社以虛假宣傳誘導、收客,新規范嚴禁用夸大、模糊、偷換概念、語焉不詳等方式虛假宣傳攬客組團;嚴禁打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的旗號收客。前者對各種方式的虛假宣傳予以禁止,后者則重點禁止以名校為幌子收客。這相當于給旅行社組織研學游活動套上雙重“緊箍咒”。
清華、北大等名校,是中小學生最向往的研學游高校目的地。為規范研學游,清華、北大不斷優化預約參觀機制,既保障校園秩序,又保障研學游公平和質量。包括外地一些旅行社在內的研學游活動組織者,為了吸引更多學子報名,往往打著清華、北大等名校旗號進行宣傳、收客,有的操作涉嫌違規。
比如部分研學游團隊只在清華、北大校門口合影打卡,就算“游”了北大、清華校園。這背后很可能是研學游組織者打著名校旗號——即聲稱與名校合作,可以深度游覽和感受名校氛圍,但因未獲入校參觀資格,以“校門拍照”代替校園游。這涉嫌侵害參與研學學子的權益,也讓研學游效果打了折扣。
作為北大、清華等名校,只會為研學學子提供預約參觀等服務,不會直接下場參與經營活動。所以,未成年人及其家長在報名研學游時,務必擦亮眼睛,不要被旅行社虛假宣傳所忽悠。各地旅游主管部門,也要對當地旅行社打著名校旗號開展研學游行為,以涉嫌虛假宣傳進行調查,對違規者開出罰單。
簡言之,嚴禁打著名校旗號收客,可治研學游活動中的“忽悠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