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問題,《大奉打更人》還能爆嗎?
實事求是地說,《大奉打更人》已經爆了,只是它沒有成為《慶余年》那種體量的大爆款。
要判斷《大奉打更人》(后文簡稱大奉)是不是爆款劇,我們先要了解一下爆款劇的標準。
在騰訊根據熱度值,設立爆款俱樂部,入駐標準就是熱度破三萬。
《大奉》在1月11日熱度破三萬,說《大奉》是爆款劇,沒毛病。
只是,它爆款的量級,讓人失望。
《慶余年》第二季,站內最高熱度是3.4萬,《與鳳行》、《繁花》、《玫瑰的故事》最高熱度都是3.1萬?。
《大奉》破三萬,可以說它能和 《長相思2》、《永夜星河》、《承歡記》、《九重紫》坐在一個桌上吃飯了了。
這個成績,不能說亮眼,只能說侮辱性極強。
在12月28日開播,《大奉》用了15天才有這樣的成績。而《九重紫》用了8天就破了三萬。
繼續對比還有傷害,《大奉》在騰訊平臺上的首日熱度為26087,而《九重紫》首日熱度只有9832。
作為平臺寄予厚望的耀祖劇,開播前各種漂亮數據和高熱度宣發。
本以為鵝憋了個大的,沒想到……
《大奉打更人》開播之前的爆炸式營銷,我這種很少刷短視頻的觀眾,都看到了。
那段時間的營銷,給我一種感覺,不看《大奉》,你好意思說支持國產劇嗎?
看了前四集,就這?
當時我寫了一篇觀后感,感覺這部劇對磨難的設置,很像過家家,劇情設置過分滑稽。
然后,《大奉》的原著粉留言,你沒看原著,所以看不懂。
啥時候先讀原著成為看劇的門檻了?
我看不懂某些粉絲的邏輯,但我看得懂數據。
《大奉打更人》的廣告表現,就能看出這部劇爆得不如預期。
12月28日,《大奉》首更3集,每集廣告數量是11,第1-2集是99S,第3集是109S。
后來,《大奉》的廣告時長總趨勢是越來越長,但廣告數量是越來越少(第4集和第3集一樣)。
真是出道即巔峰。
廣告商比粉絲理智,如果是爆款劇,肯定會搶占廣告位,提高曝光量。
1月11日,《大奉》在第27-28集,終于熱度破3萬,廣告數量是7個,總時長在160S左右。
廣告總時長數據好看,因為一支美團就投了90多秒的廣告。
1月13日,《大奉》第30集,廣告數量5支,總時長190余秒,其中雅迪投了120余秒的廣告。
廣告時長越來越多,廣告數量越來越少,這意味著《大奉》的廣告位競爭不夠激烈,廣告單價變低。
目前,《大奉》已經到了和《國色芳華》《白月梵星》對打的地步了。
根據燈塔專業版顯示,1月12日,《國色芳華》以15.08%的市占率超越15.07%的《大奉》。
最諷刺的是,這一天是《大奉》開播以來的峰值。
1月12日,《國色芳華》的廣告數是12支,總時長120余秒??倳r長弱于《大奉》,但廣告數是《大奉》的一倍左右,可以看出《國色芳華》的廣告位競爭更激烈。
如果你非要認為,《大奉》每集的廣告總時長超過《國色芳華》,商業價值更高,那我只能說,你開心就好。
根據豆瓣用戶@來看月的統計,截止到1月12日 ,《大奉》的集均廣告是7.76支,《國色芳華》則是11.72支。
這里有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為什么《國色芳華》、《白月梵星》能搶《大奉》的風頭?
因為《大奉》最騷包的地方就是將男頻題材女頻化。
原著小說是男頻,制作卻走女頻路線。
藝恩數據統計《大奉》的用戶畫像,男女比例為15.02%:84.98%。
這畫像,多么諷刺!
本以為能一魚兩吃,結果得罪了男性觀眾,也很難取悅女性觀眾。
于是,像《國色》和《白月》這種更純粹的女頻劇,在開播后能迅速分流《大奉》的受眾,很正常。
一個對標《慶余年》的爆款劇,在沒有開播前又是準備慶功宴,又是準備綜藝。
這就好比沒有對象就給娃起名字,買奶粉一樣可笑。
平臺方有平臺方的自信,但觀眾有觀眾的選擇。
截止到1月13日,《大奉》豆瓣評分5.4,只剩10集,留給它成為大爆款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