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只是拱火俄烏戰爭,還想在亞太區域挑起沖突,重點就是兩岸之間,為此一直想忽悠臺灣省當局。有美國媒體就一再強調,烏克蘭頑抗讓臺灣省看到了希望,似乎“以小抗大”是可能的。這個論點在俄烏戰爭初期就被提出過,只是內容會根據事態發展,不時發生變化。
烏克蘭頑抗讓臺灣省當局看到希望?
美國媒體試圖將烏克蘭塑造成一個“正面”的例子,將其描述為成功的“典范”,試圖讓臺灣省當局學習烏克蘭,強調烏克蘭進行“頑抗”是成功的,讓臺灣省當局敢于搞對抗,推行“以武拒統”戰略。
烏克蘭的焦土,美國是一定不會提的
臺灣省當局非常明白,海峽兩岸的軍事力量對比差距越來越大,“以武拒統”越來越沒有希望,不敢輕言開戰,顯然不是美國希望,為此要給臺灣省當局打氣,促其挑起沖突。美國媒體只是一味地吹噓,大談所謂“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省”之類的論調,完全無視了兩者之間的差距過大,沒有任何可比性,幾乎所有的情況都不一樣。烏克蘭可是背靠北約多國,臺灣省可是個島。
烏克蘭戰場的慘烈,還是沒能讓島內清醒
現在俄烏戰爭局勢發生很大的變化,烏克蘭正在走向失敗,所謂烏克蘭頑抗讓臺灣省當局看到希望,不只是需要加上一個“?”以表示疑問,而是直接改成否定式。經過烏克蘭的例子,讓臺灣省看到的是“以武拒統”戰略的不可行,結局無疑是必敗的。
臺軍囤重創俄軍的美國武器
美國媒體不會承認臺灣省當局面臨必敗的局面,相反要變本加厲地忽悠,主要方法就是盡可能不談現代戰爭中各種影響勝負的因素,一味談論裝備問題,將在俄烏戰爭使用的各種美制裝備吹噓成“重創俄羅斯軍隊”的關鍵原因,其中的許多說法完全就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忽悠臺灣省當局不惜代價采購美制軍火,尤其是那些已經軍援給烏克蘭的型號。
NASAMS防空系統,在俄烏戰爭中投入實戰
不要以為沒啥效,實則臺軍正在囤積所謂“重創俄羅斯軍隊”的美國武器。在2025年1月10日,臺灣省當局又發布一個好消息,以3億多美元的價格購買一批NASAMS防空系統,第一套系統可望在2025年底交付,這是2024年確定的軍購項目,涉及3套NASAMS防空系統、123枚AIM-120導彈等。
臺灣省當局完全被美國媒體“忽悠”成功了,不惜血本向美國采購了大量的軍火,除了NASAMS防空系統外,還有“海馬斯”遠程火箭炮,M1坦克等裝備。
臺軍的M1已經到貨
在兩岸關系緊張的背景下,臺灣省當局對于采購美國軍火的積極性相當,美國媒體也強調,其采購的裝備在俄烏戰爭中經過了實戰檢驗,特別是NASAMS防空系統表現“聲名鵲起”,在防空作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壓根就忽略了NASAMS在交戰中損失慘重,戰績也無法核查。如果真要研究一下,軍援給烏克蘭的美制軍火在實戰中的表現遠不及預期,在俄羅斯舉辦的戰利品展上,美制裝備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海馬斯”已經從“抗俄神器”,變成“人人喊打”
美國軍火不僅實際戰斗能力不足,而且價格過于昂貴,一份涉及720枚“彈簧刀”-300巡飛彈的合同價值達到6020萬美元,平均單價8多萬美元,本來以低成本出名的巡飛彈,價格比反坦克導彈還要貴了,充分證明美國只想借機發財,壓根沒有幫助臺島負隅頑抗。
臺灣省當局大量采購美國軍火,根本目的就是“以武謀獨”,在美國一再慫恿之下,其已經不安于現狀,試圖從事分裂活動,一是,為了拉攏美國支持其分裂行徑;?二是,加強其軍備,具備搞對抗的本錢,完全就是幻想了。
彈簧刀-300,已經成了斂財工具
臺灣省在軍事力量上,壓根不具備對抗的條件,僅就海軍力量,臺灣省所謂的海軍,總規模在全球排名為第12名,大大小小的艦艇加一起不到100艘,其中22艘為護衛艦,但是基本為2000年以前入役,部分建造時間在1980年以前。海峽對岸的海軍力量,早已被美國媒體《國家利益》《軍事觀察》等,評為全球第一大海軍,美國軍方的報告中也確認這一點,擁有超過300艘軍艦,其中驅逐艦與護衛艦的數量超過100艘,大多數艦艇入役時間在2010年以后。
臺島就根本沒發現,戰爭形態已經變了嗎?
美國試圖忽悠臺灣省當局,挑動一場地區沖突,完全就是打錯了算盤,真敢越過紅線,等待對臺灣省是毀滅性災難,對美國而言,就是一場贏不起,也輸不起的戰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