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現在連免費的座位也快沒了。
星巴克急了
雖然星巴克的廁所,沒有麥當勞的廁所那么好蹭,但是星巴克的座位更舒服,WiFi更穩定、速度更快,還能給手機充充電,即便不消費,問題也不大。
但現在,這種“蹭座、蹭網”的好日子,估計快要到頭了,預計美國網友先享受這一待遇。
因為,星巴克,急了。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1月27日起,星巴克北美區門店,將實施新的顧客準則,根據最新規定,沒消費的顧客,不得使用店內任何設施,包括座位、無線網絡、露臺和衛生間等。
換個說法,這項新政策要求顧客先進行消費后,才能在店內停留,或使用衛生間。
此外,這項新政策還包括張貼標識,禁止在店內出現騷擾、暴力、威脅性語言、戶外飲酒、吸煙以及乞討等行為。
星巴克稱政策變動旨在為有消費的顧客營造一個更清潔、安全且愜意的環境。 這一舉措是星巴克行為準則中一系列更廣泛變革的一部分,旨在提升顧客體驗。
此前,該公司公布了2024 年營收虧損和銷售額下滑的情況。
星巴克一位發言人證實了這一政策轉變,并表示:“實施咖啡店行為準則是大多數零售商已經采取的做法,這是一項務實的舉措,有助于我們優先服務那些想要坐下來享受我們咖啡店環境,或者在光顧期間需要使用衛生間的付費顧客。”
星巴克北美區總裁薩拉?特里林表示,新政策旨在重新規范店內空間的使用,以更好地滿足顧客期望。顧客需要一個干凈、安全的環境,員工也對咖啡店向所有人開放的現狀表示擔憂。
消費入座,本該如此?
星巴克這一政策,目前適用于北美地區。
雖然但是,在聽到這一消息后,國內網友們也很激動,有的拍手稱快,也有人看不慣:
有人說必須支持消費入座:
該消費的還是會去,不想消費的就不會去了:
有支持者說,人家星巴克開門做生意,又不是公共場所,應該維護該有的環境:
有人說消費入座應該推廣,不應該只是星巴克,也不該只盯著星巴克:
有人說不能“慣著”,早該如此:
有人希望趕緊在中國執行:
有人說美國人也蹭座啊:
有人說0元購都行,坐坐不行?
有人說經常在星巴克擇菜:
在星巴克辦公的人拍手稱快:
有人說見過在星巴克吃自熱火鍋的:
有人說把占著茅坑不拉屎的人請出去,話糙理不糙:
有人說星巴克這么做是正常規則:
有人說這個政策很適合書店:
有人說星巴克確實很吵:
有人說要分情況:
有人說看到過在星巴克喝瑞幸的:
在星巴克吃麻辣燙的:
都是因為沒錢了:
有人把星巴克弄得烏煙瘴氣的:
有網友說應該把點單臺放在門口,點完單進店入座:
有人說不喝咖啡,去什么星巴克:
有人說星巴克中國也有要求,不點單,就會有服務員提醒:
有人說隨便,好地方多了去了:
有人說星巴克還是安靜點好:
星巴克的老太太:
有人說星巴克要付房租的,不能隨便進出:
有人說只去消費入座的咖啡廳:
有人說太好了,買完咖啡有地方坐了:
在星巴克打麻將的:
有人說,星巴克不免費進入,估計沒幾個人了 :
看來支持星巴克消費入座的人,在國內還是很多的。
從我自己的體驗來看,我有事去星巴克,一般是約了朋友聊天談事,或者為了找個安靜的地方工作一會,消費是必須的,不然總覺得服務員一直在盯著自己。
至于蹭座蹭網的人,我覺得只要他們不吵不鬧,只要店里還有空座,也沒什么問題,反正空著也是空著。
但是在有些城市的星巴克里,一座難求。比如北京的星巴克,除非特別偏的星巴克,幾乎每次去星巴克都得先找座位,再點單,沒有座位就會離開,總不能站著聊天吧。
和上面很多網友一樣,我也特別希望有個干凈、安靜的地方,一邊喝咖啡,一邊干點正事。
美國人,怎么看?
說完國內網友的看法,再來看看美國人的看法。
美國顧客和員工的反應,褒貶不一:
有人表示理解和支持:
改善消費環境:一些常客認為,新規有助于解決非消費顧客長時間占座、影響其他顧客體驗的問題,能讓真正消費的顧客有更好的環境享受咖啡和休息。
比如,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再也不想花 8 到 10 美元點上一杯心儀的咖啡,卻還要忍受 10 英尺開外有人吸毒過量,和 / 或把那地方搞得臭氣熏天。希望那些日子一去不復返”,認為新規可以避免一些不良情況的發生,讓消費環境更加舒適。
保障商業利益:從商業運營角度看,部分美國人覺得這一舉措可以減少非消費顧客對店內資源的占用,提高座位周轉率和運營效率,從而保障星巴克的經營效益。
有網友評論 “顯然這是預料之中的決定。你不能為不消費的人提供免費網絡,他們占用了付費顧客使用的座位,靠這種方式無法經營生意”,認為星巴克不能一直為非顧客提供免費服務,因為會影響自身經營。
提升安全性:有星巴克員工在網上表示,之前的開放政策導致店內出現過一些危險情況,如吸毒等,新規有助于提升店內的安全性,保護員工和顧客的人身安全。
有人表示失望和不滿:
破壞品牌形象:一些人認為星巴克曾經的免費開放是其親民、包容的特色之一,現在的改變似乎破壞了這種獨特的氛圍,與星巴克之前倡導的 “第三空間” 理念背道而馳,使其品牌形象變得不再那么友好和開放。
如在附近金融城工作的伏先生認為,美國星巴克的新規缺乏一些人情味。
失去免費空間:對于那些習慣了在星巴克享受免費環境、進行工作或休閑的人來說,這一改變讓他們覺得失去了一個熟悉且舒適的空間。有人在社交媒體上留言稱 “這絕對是個糟糕又貪婪的決定。過去人們經常去那兒學習。星巴克,你們已經岌岌可危了,這簡直是讓自己的處境更艱難”,表示對新規不滿和失望。
持中立態度:
視情況接受:部分美國人覺得這只是商業運營中的一種常見調整,雖然會有一定影響,但也并非無法接受。他們可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消費習慣來決定是否繼續光顧星巴克。
例如,一些人表示如果星巴克的產品和服務仍然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即使有新規,他們還是會選擇去消費,但如果覺得新規給自己帶來了不便,可能會減少光顧的頻率。
其實我覺得總的來說,可能哪國人都差不多,對星巴克新規的看法,還得看個人消費習慣和價值觀。
星巴克 新規,會在中國推行嗎?
那么,星巴克“消費入座”的新規,會在中國推行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分析一下星巴克此舉的背后原因。
從商業角度來看:
提升運營效率:可以減少非消費顧客對店內座位等資源的占用,使真正有消費需求的顧客能夠更方便地使用設施,提高座位的周轉率,進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銷售額。
篩選目標客戶:有助于篩選出對咖啡及相關產品有實際消費意愿和能力的顧客,將資源更集中地服務于這部分人群,提升顧客的平均消費額和消費頻次,從而改善業績。
降低成本:減少了因大量非消費顧客涌入而帶來的清潔、維護等成本,以及員工在管理非消費顧客方面所花費的額外精力和時間,有助于降低運營成本。
從顧客體驗角度來看:
改善環境:避免了店內過于擁擠和嘈雜的情況,為消費顧客提供一個更加舒適、安靜的環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享受咖啡和休閑時光,提升顧客的整體體驗。
增強安全性:新準則中增加了禁止騷擾、暴力、威脅性語言、戶外飲酒、吸煙和乞討等行為的規定,有助于營造一個更加安全、有序的店內環境,讓顧客感到更加放心。
從品牌形象角度來看:
可能引發爭議:這一舉措與星巴克之前倡導的 “第三空間” 理念有所背離,可能會讓一些消費者認為星巴克變得不再那么包容和開放,從而引發部分顧客的不滿和爭議,對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沖擊。
樹立專業形象:通過強調消費與使用設施的關聯性,星巴克可能試圖向外界傳達其更加專注于為付費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的決心,樹立更加專業的商業形象,吸引那些更注重消費環境和服務質量的中高端顧客。
分析完這些原因,咱們再來分析一下,星巴克北美地區新顧客準則,是否會在中國推行。
從市場環境來看:
消費習慣不同:中國消費者習慣了在星巴克等場所不消費也可短暫休息、使用衛生間等。若突然推行新規定,可能引發消費者不滿,對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中國的星巴克門店不僅僅是一個消費場所,更是很多人社交、工作、學習的地方,免費開放的政策在中國市場已經深入人心,消費者對其有較高的認同感和依賴感。
競爭環境激烈:中國咖啡市場競爭激烈,瑞幸、庫迪等品牌以低價策略吸引了大量消費者,星巴克面臨業績下滑壓力。若此時推行新規定,可能會讓消費者覺得空間不再 “公共”,進而影響品牌競爭力,所以在商業策略上需謹慎考慮。
從品牌定位來看:星巴克在中國一直強調 “第三空間” 的體驗,注重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連接和人文聯結。如果推行新規定,可能會破壞這種獨特的品牌定位和顧客體驗,與品牌在中國市場長期以來樹立的形象不符,不利于品牌的持續發展。
從社會環境來看:北美地區存在較嚴重的流浪人員等社會問題,給星巴克門店管理帶來很大困擾,這是其推行新規定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中國,此類問題相對不突出,門店因非消費人員帶來的管理壓力較小。
星巴克中國表示,目前國內星巴克由門店各自管理運營,具體情況由門店自己來定,并沒有強制要求不免費對外開放。
“目前并沒有接到不免費對外開放的通知。”有星巴克門店表示,“星巴克屬于消費場所,按道理進來是需要消費的,但一般情況下如果有空閑座位,門店不會去驅趕不消費的顧客。如果門店已經坐滿有新的消費顧客需要座位,我們會去跟沒有消費的客人做協商,他們消費就可以繼續休息,反之我們可能要請他把自己的位置讓給消費的顧客。”
所以,從目前來看,我估計星巴克中國區短期內不太可能推出類似“消費入座”計劃。
但從長遠來看,如果星巴克在北美地區的新政策取得顯著成效,并且中國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在中國進行適當調整的可能性。
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其實,在星巴克“蹭座”的行為早就上過國內熱搜。
2024 年 5 月,陜西西安一家星巴克,店員禮貌勸離未消費男子。
在該視頻中,男子詢問 “不讓坐是吧”,星巴克員工回應 “你要坐就手機下單,你可以去商場那邊坐”,最終男子起身離開,視頻發布者稱店員一共勸走了 3 撥人。
當時星巴克官方客服回應稱,星巴克確實有 “消費入座” 的規定,但不會強制顧客消費。涉事門店一店員后又對媒體表示該門店不存在驅趕顧客的行為,不管有沒有消費,都可以在星巴克門店入座,一時間是否 “消費入座” 陷入羅生門。
所以,我覺得不管是星巴克北美地區的新規定,還是國內越來越多的“勸退不消費顧客”事件,其實都說明同一個問題:星巴克沒錢了,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就拿國內星巴克來說,喝咖啡并非所有人的剛需,有的人去星巴克,的確不是為了喝咖啡,也的確不喝咖啡。但星巴克是一家正規的商業公司,是要做生意賺錢的,不是一個慈善機構。
經濟狀況好的時候,在星巴克“蹭座”的行為,并不會嚴重影響星巴克的經營,星巴克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了。
而現在,星巴克面臨著年營收虧損,和銷售額下滑的情況,別管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還是為了多賺錢,“消費入座”的舉措,都無可厚非。
只不過,中國人特別愛講面子,想在中國既要講面子,又要立規矩,這事進退兩難,實在難以兩全其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