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搬家,從離開美國開始
今天早上,很好的陽光,但我知道不妙。
打開小紅書,首頁推薦的樣子基本由西文構成,讓我半懂不懂,似乎來錯了地方,又似乎成為了落后于潮流以至于被掃進故紙堆的老古董,這真教我怕,教我納罕且傷心。
我以為自己成為了賽博美國人。
(這是本人1月14、15日,打開小紅書后的首頁推薦界面)
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
原來是Tik Tok即將被封閉,數百萬美國人尋找“平替”,連夜奔赴社交軟件“小紅書”,打造新的賽博家園。他們甚至自稱為:
Tik Tok Refugee. (Tik Tok難民)
截至1月15日零時,小紅書上帶有“Tik Tok refugee”標簽的相關討論,已經暴漲至385萬,其中就包括不少點贊數在十萬以上的熱門貼。
長期處于社交平臺底端、一心只想搞錢的小紅書,萬萬沒有預料到:
Tik Tok受難,哥們我卻火了,太驚喜了!
讓我們把倒撥時鐘,潛入亂流,來到2023年3月23日。
這一天上午10時,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召開的聽證會上,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做了6分鐘的自我陳述,接受超過200個詰問,甚至只被允許以“yes or no”來回答。
這家中國公司的CEO被問及最多的問題,是關于TikTok美國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以及該平臺會否受外國政府干預和操縱的問題。
在這場災難性的辯論后,美國以“國家安全”等方面的理由,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利法》出臺對TikTok的禁令:
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必須將TikTok剝離,出售給美國企業,否則美國用戶將無法從蘋果和谷歌等應用商店下載/更新該軟件,已安裝的TikTok也將無法使用。
(周受資在聽證會現場)
盡管有眾多出售傳聞(包括出售給扎克伯格的Facebook,或出售給馬斯克的X),但字節跳動始終保持緘默。
在大限(2025年1月19日)即將到來之際,TikTok美國用戶開始了壯觀的大逃離。
2018年,張一鳴領導的字節跳動公司根據抖音的成功經驗,推出了美國版抖音——Tik Tok。零門檻的準入、病毒式營銷、大規模算法推薦…美國人民哪里經得起這樣的考驗,紛紛淪陷。
據《紐約時報》報道,從2020年起,TikTok連續三年,成為全美乃至全球下載次數最多的應用程序,TikTok 目前在美國擁有 1.7 億月活用戶量,超過美國人口的一半。
因此,《紐約時報》煞有介事地分析,如果Tik Tok被封禁,Instagram和Facebook誰會成為最大贏家。
萬萬沒想到,美國人民誰都不愛。
對于這一結果,其實早有草蛇灰線的注解。
在2023年的專題聽證會上,一位議員對周受資說:
你做到過去三四年令人難以想象的事。你讓共和黨和民主黨聯合在一起,我要謝謝你。
而《華盛頓郵報》則直接指出,眾議院議員似乎不愿聽取TikTok首席執行官的證詞,他們提前給TikTok定了罪。
該報記者大膽預測:
若對TikTok發布禁令,反對者必然會援引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條款對禁令發起挑戰。
聽證會結束后,不少TikTok的美國用戶發文,甚至在國會門口散步,質疑聽證會真相。他們的核心觀點是:
TikTok為我們提供娛樂、學習、做生意的機會,我們的手機里沒有任何敏感的東西——不能因為TikTok是一家中國公司,就把它和“國家安全威脅”聯系在一起。
不難理解,在TikTok即將被封禁時,很多用戶幻想著通過另一個中國社交應用,重建之前的Tik Tok用戶社區與生態,以此表明他們對禁令的反抗與嘲諷。
所以,他們不會選擇Tik Tok的美國競爭對手Facebook或Instagram,因為它們是:
聽證會的幫兇。
更何況,美國人民認為,Facebook的用戶普遍偏老,話題讓人昏昏入睡;而Instagram太假,忙著全民追星與制造焦慮。
(普通人曬日常照片,已經不是Instagram的主流了,現在流行明星的party自拍)
但他們也無法選擇TikTok的父本應用“抖音”,一方面,美國移動應用商店中并沒有抖音app的下載;另一方面,成為抖音的注冊用戶,必須提供中國公民身份識別的資料。
事實上,絕大多數國內社交平臺應用(例如快手、B站等),都需要使用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信息進行實名認證,期間需用到中國的手機號碼。
幸運的是,美國人民驚喜地發現,一個名為“小紅書”的社交應用,從一開始就籌劃了國際化的前景,它的應用條件非常寬松,支持全球手機號注冊。
而且小紅書主打一個“去中心化”,新注冊用戶只要兩三次搜索,小紅書就能看懂他/她的喜好,推薦的東西都是他們喜歡的。
——這么強大而熟悉的算法,完全符合TikTok的用戶喜好。
美國人民熱淚盈眶,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奔走相告: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狂歡背后,是一個嚴肅問題
很多年以后,互聯網歷史研究者證實,第一波“Tik Tok難民”是在2025年1月12日左右登陸小紅書的。
當時,這批忐忑不安的數字難民借助AI翻譯助手,艱難地破譯著方塊字的基本含義。
幸而與方塊字相比,小紅書博主更喜歡圖片展示。這讓雙方的溝通成為一種可能。
人們小心翼翼地接近,試探,分享…
然后狂歡。
專家們證實,最初的數字難民禮貌地念著“excuse me, but…(打擾了,但是)”的咒語,誠懇地介紹自己的逃難經歷,友善地尋求幫助與溝通。
專家們還指出,有效溝通的第一步,通常從“曬寵物”開始。方式大致是這樣的:
美國網友:這是我家養的貓(狗),你們也養嗎?快讓我康一康~ 中國網友:真的哎,真的唉,這貓貓也太可愛了叭,點贊。 美國網友:你照片里的逗貓棒很不錯,哪里買的啊。 中國網友:就是在附近的超市買的,我和你說,那兒東西齊全,價格還很美麗。
于是雙方借著翻譯工具,開始顛七倒八地聊天,好不快活。
而雙方的聊天內容,也一路發散,從具體走向抽象,再走向具體。
據說,具體走向抽象的第一步,是調皮的中國網友P出自家的寵物,主打“人均一只大熊貓”。
然后在美方網友“amazing”的驚嘆聲中,雙方開始交換表情包和網絡舊梗。
中美兩國的年輕人快速地學習迭代,民間的文化交流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快速實現雙向融合。
例如,中方網友開始詢問英語完形填空作業等內容,而美國網友也求助數學題的答案。
又例如,在打破了互聯網之墻的隔閡、大洋兩岸的普通人開始了直接接觸,雙方網友都發現對方與自己一樣,擁有類似的喜怒哀樂,以及類似的迷惑。
雙方進入了喜聞樂見的“對賬單”環節。
例如中國網友痛斥996,哀婉工作太卷,覺得美國福利好,但美方網友指出,自己每天打兩份工,一周工作時間絕不止40小時。
中國網友覺得房價太高,羨慕美國房價適當,工作數年就買得起房。美國網友說那是生活在鐵銹帶城市,或者印第安納大農村。但那些地方工作機會很少,大多數人為了生計,不得不去大城市打拼——紐約的房價就不提了,洛杉磯的“老破小“基本都是百萬美元起步,哪里買得起。
就連租房,也要用到一半以上的月收入,真是寶寶心里苦,但本寶寶不說。
中國網友紛紛表示同情,你們這都從事什么工作,怎么收入這么低,夠日常生活嗎?
美國網友曬出自己的工作信息,表明在硅谷精英、華爾街精英之外,眾多平平無奇的工作,才是普通人的生活本源。
有中國網友統計匯總,成為一份《關于小紅書美國工薪階級工資的考察報告》。
中美社畜一對賬,發現這個世道里:
正經人家的生活,從來都不容易。
那么問題來了:
大家都這么辛苦,卻還過不上傳說中的體面(中產)生活,錢,都讓誰給掙走了呢?
所以,百萬美國網友涌入小紅書,是一件好事,它好就好在,為社會學提供了一個偉大的社會調查樣本,它讓中美老百姓對齊了生活的顆粒度,讓普通人關注宏大敘事背后的財富分配、階層固化等問題。
這不由不得讓人們回想起,在小紅書應用上線之前,中國人民最熟悉的“小紅書”中,曾收錄了一篇調查報告。報告中說:
開一萬個法政學校,能不能在這樣短時間內普及政治教育于窮鄉僻壤的男女老少,像現在農會所做的政治教育一樣呢?我想不能。
?潑天富貴,讓小紅書左右為難
百萬量級的美國人涌入小紅書,引爆了中文互聯網,并讓很多不使用小紅書的中國網友,也好奇地下載了這個app。
而在國外,小紅書的形勢大好,不是小好。
盡管字節跳動在2025 年 1 月 13 日緊急推出了對標小紅書的海外應用 Lemon8 ,但依然難以遏制小紅書一騎絕塵,登頂美國AppStore免費App排行榜第一名。
而美國市場的風向,也延續到了拉美、亞洲等區域:多數國家里,小紅書成為下載最多的社交應用平臺。
美國網友在小紅書發布動態時,普遍會帶上#tiktok、#xiaohongshu、#美國等話題。截至北京時間1月14日晚,話題#tiktok瀏覽量超過了13億、討論量達到600萬。
這潑天的流量,結結實實地砸在了小紅書的頭上,讓該公司喜憂參半。
喜的是,在中國的社交網絡格局中,小紅書是典型的“要里子不要面子”,在流量轉化方面表現突出,在口碑評價方面較為分化。具體地說:
小紅書博主的帶貨能力一流,但給人留下了“拳師集中營”的刻板印象。
而美國網友的大量涌入,不但激發了傳統的美妝美顏賽道,還引發了中美社會、文化等話題的深入探討,有利于該平臺“調性”的提升。
但除此以外,潑天的流量也給小紅書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管理者團隊很難預測,這波突然崛起的流量是否能穩定地轉化為小紅書的基本盤,是否值得砸下巨額的后續投入。
Tik Tok難民登陸小紅書,固然是中美兩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民間自發交流,但它的出現時機是偶然的,是Tik Tok平臺因政治因素遭遇不公對待后,內容創作者與用戶的集體反抗與宣泄,他們用腳投票,宣泄對封禁Tik Tok的不滿。
他們的初衷是一種惡作劇,出發點是惡心一下本國政客,表演一波行為藝術,而不是因為小紅書的應用足夠優秀,可以提供更高的幸福指數。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截至目前,小紅書的logo中并沒有英文元素,在美國的app下載頁面中也沒有入鄉隨俗地改名為“Red note”,而是三個中文大字:
小紅書。
(在美版app下載平臺中,其他應用都有英文名字+簡單的介紹,只有小紅書特立獨行)。
這么霸氣十足的中國元素,其實對于美國用戶來說不太友善——在一定程度上,小紅書在美國的爆火過程,與Tik Tok在美國的爆火過程,內在邏輯是不一樣的。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其實早在2024年2月,小紅書就曾經收獲了一波美國流量。
當時,一位Tik Tok上的美妝博主公布了一則小紅書上的發文,稱中國的小紅書上,眾多美妝博主熱心地為普通女孩的美顏提供免費的咨詢建議,幫助眾多女孩提升顏值。
中國版的“Girls help girls”照進了大洋彼岸,掀起了小小的“聽勸熱潮”,短時期內就達成了萬贊的成就。
但潮流來的快,去得也快。不到一個月,洋版“聽勸運動”就無疾而終。
所以這次Tik Tok難民來到小紅書,能不能真正落地生根?這是一個投資決策的首要問題。
大量美國人涌入中文媒體并痛罵美國,是因為他們覺得,這展示了美國文化的自由與自信。但中國社交媒體的管理團隊萬萬不能據此認為,這是因為“中國社交媒體比美國同行更好”。
有一位美國網友說:
今天我們不聊政治和意識形態,就感受兩天真實的互聯網原生態,不行嗎?
對于社交平臺的用戶而言,這樣的想法是正常的。但對于社交平臺的管理團隊而言,“感受兩天互聯網生態”是萬萬不行的——如果小紅書的管理團隊匆匆決定招募技術團隊、升級服務器與帶寬、增加客服人員,推進流量扶持與宣發計劃…結果百萬美國人一個月的新鮮勁而過后回歸美國,留下來的擴容爛攤子,由誰來負責?
而吸引Tik Tok用戶留存小紅書,最關鍵的一步是吸引原Tik Tok的內容創作者,尤其是頭部內容創作者。畢竟,只要贏得了關鍵的內容創作者,就維系了原Tik Tok的生態,就可能把“嘗嘗鮮”的數字難民轉化為小紅書的忠實粉絲。
但在這方面,小紅書并不具有相對優勢。
一位名為Vakkalagadda的Tik Tok大V說,在內容方面,小紅書有更多可愛和快樂的內容,更令人放松。但對創作者而言,更需要在推送與分享的內容中尋找有意義的線索,希望小紅書能挖掘更多的創意、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靈感。
在這一點上,Tik Tok擁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例如根據Social Blade發布的報告,TikTok上賽道眾多,有大約850萬名活躍的內容創作者,其中100萬粉絲以上的大V超過了:
39000個。
而小紅書嚴格地執行算法推薦,粉絲量超過1000人就是帶貨主流,粉絲量超過50萬就算頭部大v,超過100萬粉絲的賬號約為:
300個。
尤其在互聯網進入存量時代后,小紅書賬號漲粉速度進一步下滑,2023年漲粉百萬的賬號規模縮減近6成。
這對于從Tik Tok遷徙而來博主來說并非好消息。因為去中心化的邏輯增加了尋找創意的難度,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又加劇了信息繭房的現象——你越是想從“中國腰部博主”中尋找靈感,平臺就越是推薦“試圖尋找中國靈感的美國撲街博主”。
對內容原創博主而言,小紅書并不是一個鼓勵影響力亞文化、鼓勵不同領域“眾多小KOL+少量頭部博主”生態的社區。
盡管這兩天Tik Tok難民連連宣稱,中國人肥腸滴友好,我又和我的中國間諜重新見面了,我會主動向中國人獻出我的data和dna,讓我們把扎克伯格的破爛app全都卸載了,去和中國人玩兒吧…但所有人都明白:
如果沒有一個為持續創作提供穩定助力的環境,未來一段時間內,小紅書對Tik Tok原創作者的吸引力,以及遷徙用戶的最終存留率…將是一個謎。
難怪小紅書官方在美國流量暴漲之后,第一反應就是修改UI頁面,把主頁圖標與選項卡簡單地翻譯為英文,并盡量模仿Tik Tok的頁面布局,以滿足美國用戶的使用習慣。
在完成這些“投入小,見效快”的項目后,面對更重要的一項內容——自帶翻譯功能——卻遲遲沒有上線的績效,目前外國使用者只能使用第三方翻譯軟件,然后笨拙地貼出語法錯誤的中文翻譯。
這說明,并不是小紅書官方反映遲鈍,而是對于投入資源巨大的項目,存在不得不觀望的苦衷。
綜合《經濟觀察報》、《財新》等記者的報道,小紅書內部團隊從1月13日當天就開始加班了,正在針對外國用戶做功能優化,他們希望努力承接這波流量。但進一步的資源投入,管理團隊仍在反復討論當中。
什么是“進一步的資源投入”?我認為除了涉及AI的技術團隊、服務器與流量支持計劃…外,最重要的是:
內容審核團隊的擴容。
普及一個冷知識,在國內主流的社交平臺中,小紅書的審核力度是最嚴格的。而Tik Tok難民帶來流量的同時,也勢必帶來更多的審核元素。
例如,美國有些州放開了對大麻的管制,如果美國網友在聚會圖片中有“飛葉子”的圖片,是不是需要審核?再例如,根據美國特色,公民持槍是合法的,那么小紅書上能不能呈現出相關內容?
所以說,小紅書管理團隊夜不能寐,也是可以理解的。
茲事體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而且,對小紅書的股東而言,吃下這波流量是好是壞,也不太好說。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小紅書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額略高于10億美元,凈利潤達2億美元。而在2023年同期,該公司營收近37億美元,凈利潤超過5億美元。
作為中國互聯網最后一批百億獨角獸企業,關于小紅書IPO的傳聞從2021年以來就不絕于耳。上市地點有說大陸的,有說香港的,但推測最多的還是美國。按照2024年DST Global等多家投資機構的投資,小紅書的估值達到了:
170億美元。
根據這些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公開信息,小紅書沖刺美股的意圖已經相當明顯了。
而如果小紅書承接了百萬美國用戶,必然與Tik Tok一樣涉及“美國公民隱私與數據權益”,在美股上市過程中肯定要接受SEC(美國證監會)的問詢,迎來一連串的合規性監管問詢,進一步增大上市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頗具黑色幽默的是,面對這波不確定的流量,小紅書還在猶豫著接不接,A股的小紅書概念股反而先接住了。
1月15日,在滬指跌0.43%、深成指跌1.03%、創業板指跌1.82%,全市場超3500只個股下跌的情況下,小紅書概念股以超8%的漲幅領漲概念板塊,佳云科技、壹網壹創、電聲股份、遙望科技、福石控股、來伊份等多只個股集體漲停。
一位接近上述概念股企業的人士對記者稱:
我們公司在小紅書、B站等平臺都有布局,但業務主要集中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不太明白為什么會被當作小紅書概念股。
咳,我就說這位知情人士不太懂事,大家一起炒作就完事了,人群里面就你事多!
不由得想起一個關于狗蛋老師的笑話。
話說去年春節前狗蛋回家。在家庭聚會上,坐他旁邊的一位親戚一直給他夾菜。狗蛋覺得這是對方太客氣,或者是自己家庭弟位有所上升。
直到返京后,狗蛋才琢磨明白:
他給你夾菜,是為了讓你別說了。
覺得有趣,請關注公眾號:將軍箭
16 Jan 2025
點擊“分享”和“贊”,感謝你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