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標“醍醐”,和西藏保持聯系~
靈蛇之年:蛻變、守護與更新
2025乙巳蛇年,亦是藏歷木蛇年。
高原之上,藏族人與蛇休戚與共:它存在于善惡之間,也是拱衛佛法的守護者;它盤踞在宇宙的源頭,目視日月星辰的起落。
蛇年將至,和我們一起來看看高原上的靈蛇。
蛻變
提及蛇,你會想到什么?
是古希臘神話里與之對視就會變成石頭的蛇發女妖美杜莎,亦或是伊甸園里騙亞當夏娃吃下禁果的誘惑者……神秘的蛇,往往被視為陰暗、邪惡的象征;高原之上,蛇同樣也是危險與欲望的化身。
它是嗔恨之毒——佛像背光之上,蛇常與大鵬金翅鳥以組合方式出現,傳說金翅鳥之母在與蛇族的賭約中落敗淪為奴隸,雙方因此成為宿敵;大鵬金翅鳥口銜毒蛇,譬喻三世諸佛的智慧與方便降伏了妄想貪欲,達成解脫。
大鵬金翅鳥銜蛇,18世紀,魯賓藝術博物館藏
它是嫉妒之心——廣為流傳的度母救八難的故事里,其中一難便是蛇難。古印度時期,有一女郎行走于山林,被毒蛇纏繞頸部,生死之際,她虔誠祈念度母名號,毒蛇便從惡趣中脫離。
救蛇難度母,右下角刻畫了被蛇纏住的女郎
而正如佛教中“五毒轉五智”的觀念,貪嗔癡慢疑——這些導致人類痛苦的根源,可化為洞察萬法實相的智慧;具有“毒性”的蛇,也可通過轉化之力,實現智慧力量具足。
佛滅度后,龍樹菩薩降生。他天資聰穎,精通各種學問,但也因此生起了傲慢之心。大龍菩薩不忍其誤入歧途,遂將之領進龍宮,里面珍藏的經典浩如煙海,艱深晦澀,龍樹菩薩晝夜苦讀,從此堅定了弘揚佛法的決心。
在密宗的繪畫形式中,龍樹菩薩的形象十分獨特,其頭頂周圍一般有七至九個蛇頭,即暗示著其智慧深邃神秘,引導眾生走向解脫。
龍樹菩薩,19世紀,私人收藏
到了西方廣目天王手中,蛇則成為降伏邪惡與煩惱的力量;
其形象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同持鋒利寶劍的南方增長天王、持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以及撐寶傘的北方多聞天王,共同被賦予了“風調雨順”的美好寓意。
西方廣目天王,右手持蛇降伏煩惱
它還是拉薩城守護神班丹拉姆左耳上的裝飾,象征以嗔怒誅殺惡魔,戰勝一切障礙。
如蛇一般,縱然心有欲望與煩惱,我們仍可以通過正確的修行,將其轉化為智慧與覺悟,實現心靈的蛻變。
吉祥天母,左耳裝飾蛇飾
這一轉化之力,在天龍八部之摩睺羅迦身上,也有集中體現。
摩睺羅迦原為蟒神,因毀戒等諸多惡行墮為鬼神。由于自身嗔怒習性,體內多有嗔蟲啃噬,痛苦不堪。然而,這種痛苦促使其生起擺脫苦難的強烈愿望,從而踏上修行之路,實現了從惡到善的轉變。
彌勒經變之初會聽法八部眾局部,中唐,榆林窟第25窟
左下為頭頂蛇的摩睺羅伽
守護
從以上圖像中,我們可以看到姿態各異的蛇形象,既有盤曲的動物之形,也有人首蛇冠的造型。在藏地,蛇的形象又經歷了怎樣的演化?
距今4000年的拉薩曲貢遺址中,考古學家們從中發掘出豐富文物,其中包括刻有蛇紋的陶片——對于蛇的崇拜,早就有跡可循。
相信“萬物有靈”的藏族先民,在與自然的相處中,從畏怖到幻想,逐漸形成了“魯”(???)崇拜。
最初,魯的形象十分模糊,只知道那是居住于湖泊、江河或水井中的精靈,于是諸如蛇、魚、蛙、蝎等水族生物被視為魯的化身;它們變幻無窮,興云弄雨,游戲人間。
桑耶寺壁畫中的魯
魯還被賦予了人格化的形象,如《十萬龍經》中記載:“魯神有人身馬頭、人身蛇頭、人身虎頭、人身熊頭、人身鼠頭、人身羊頭、人身牛頭、人身豹頭、人身豬頭、人身鹿頭、人身狼頭、人身孔雀頭等。”
其形態豐富異常,但都有一個共同特征:人身蛇尾或魚尾。
托林寺壁畫中的人身蛇尾形象
公元7世紀佛教傳入藏地,一個與魯有著相似形象、居所、職能的種族,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那迦(Nāga)。
這是古印度原始崇拜中的蛇神,以多頭蛇冠為主要特征,有時也呈現出半人半蛇的形態,后佛教將其吸收為龍眾,與其他種族共同組成天龍八部。
著名的有八大龍王,他們的形象通常為:人身、蛇尾、頭帶蛇冠或從發間冒出蛇首;如首難陀龍王,就表現為一尊背后伸出蛇首的菩薩。
唐代敦煌絹畫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圖局部的龍王 大英博物館藏
龍部眾生以護衛佛法為己任,“那迦護佛”的題材廣見于經典、造像之中。
傳說釋迦牟尼悟道之后,于菩提樹下入定七日,期間狂風暴雨來襲,目支鄰陀龍王繞佛七圈,化出七頭,以身庇護。
左圖:泰國寺廟中常見的那迦雕像
右圖:克孜爾石窟第80窟 龍王守護
“龍王”一詞來自于漢譯佛經。作為龍的主要原型之一,蛇與龍之間存在著諸多共性,更是有“蛇化龍”的傳說。為了方便理解教義,人們便將印度的蛇神“那迦”,附會于中國的“龍”之上。
隨著漢藏文化交流加深,藏地的“魯”與漢地的“龍”,以“那迦”為中間媒介互譯交融,如今很多人已然分不清三者的區別。
但從地方精靈到護法龍眾,蛇始終蟠行于雪域高原,以智慧與力量,守護眾生。
龍尊王說法圖,14世紀,夏魯寺
圖源《西藏繪畫風格史》
更新
作為蹤跡幾乎遍及全球的物種,關于蛇的崇拜,散布于世界各個文明之中。人類畏怖于蛇的冷血與劇毒,也在寒冬過后、大地春來之際,對于蛇復蘇蛻皮的神秘力量,充滿尊崇與敬畏。
靈蛇,代表著生命與新生。
從亞當夏娃偷嘗禁果,被放逐出伊甸園無法永生,到吉爾伽美什王被偷走仙草,失去重返年輕的機會,蛇,在這些故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與生命之不朽密切聯系。
《摩訶婆羅多》中也記載了以蛇神求取不死藥的神話:
居住于世界中心須彌山的眾神苦惱于生老病死,決定前往乳海尋找長生不老的甘露。在毗濕奴的指揮下,眾神將草藥投入乳海,以須彌山為攪棒,以巨龜為支撐點,并將巨蛇那迦纏于須彌山上,分別由善神與惡神各執首尾兩端,借助巨蛇之力不斷攪翻乳海,最終眾神獲得永生。
吳哥窟中攪翻乳海浮雕
這份強大的生命力,讓蛇被視為與創世及生命起源有關的神圣存在。
藏族有“魯母生萬物”之說,認為世界起源于魯母。魯母的頭化作天空,雙眼化作日月,睜眼即是白天,閉眼黑夜降臨。它的血變成本教宇宙志中的五大洋,肉體變成土地,骨骼變成山川。
“伏羲鱗身,女媧蛇軀?!蔽覀兯煜さ闹袊裨挼膭撌郎?,同樣被描繪為人首蛇身的形象。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群出土的唐代絹畫中,伏羲持矩,女媧執規,四周星辰日月閃耀,以規矩建立宇宙運行規則;兩條蛇尾螺旋交織,陰陽交融,從而萬物繁衍生息。
上圖: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伏羲女媧圖
下圖:印度那迦蛇尾交織造像
古印度的宇宙觀中,也有蛇參與構建。首尾相連的蛇神舍沙(?e?a),環繞著巨龜俱利摩(Kurma),龜神背負八頭大象,由此支撐起整個世界。
學者海因里?!R默爾談及蛇(那迦)說:“它是在從深邃的宇宙之水上冒出的地球上的所有生靈之后,還殘余在內的生命體。它從地下得到膨脹,就像從它的源頭,蛇洞中往外爬出,是從地球的母體中流出的生命之源的體現。”
這種“銜尾蛇”(Ouroboros)的神秘符號在諸多文明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其最早可追溯至古埃及時期,常被描繪為“〇”形或“∞”形的蛇,象征著太陽每天東升西落;不斷吞食自我又再生的銜尾蛇正如此,周而復始,無盡延續。
靈蛇,象征著創造與無限。
左圖:印度神話中的宇宙模型
右圖:圖坦卡蒙墓中的銜尾蛇浮雕
2025乙巳蛇年,亦是藏歷木蛇年。伴隨宇宙源起的磅礴生命力,愿你有靈蛇的智慧與力量,在新的一年不斷積蓄,無畏前行。
靈蛇蟄伏許久,已是更新之時。
點擊圖片閱讀往期原文
包漿的圓桌:徐震的西藏,多重的地平線
古格王朝的十字幻影
尋找康定情歌
醍醐2023年開放招聘崗位
在百年神殿里上班,是什么樣的體驗?
點擊卡片即可轉至購買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