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2024年進入尾聲了。
對于這一年,很多人的感受跟我一樣,那就是很難。
就業難,創業難,生活難,生存難。
時代的塵埃落下來,不管你是普通人,還是有本事有能力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是一座大山。
這幾天,一封訃告信在無人機行業里掀起了軒然大波,讓很多人都唏噓不已:
我國無人機領域專家、原國防科技大學無人系統研究所副所長張代兵不幸離世,年僅47歲。
張代兵是誰?
或許,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不是很了解,但在無人機行業,他被號稱為“無人機第一人”。
他牛在哪里?
學業牛。
1977年出生于重慶的他,是真正的天之驕子。
高考時,曾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被國防科技大學錄取。
而在攻讀碩士期間,還曾參加全軍“礪劍2000”軍事演習,榮立三等功一次。
這學生時代閃閃發光的履歷,是很多人一生都拼不來的榮譽。
出來工作后,他又一路披荊斬棘,成了一個“科研牛人”。
畢業后僅僅兩年的時間,他就帶領4名碩士研究生研制成功中國第一臺蛇形機器人。
2002年,他考上博士研究生。
200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留校,歷任國防科技大學無人系統研究所副主任、主任,研究所副所長。
在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參與過的國家級科研項目高達20多項,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可以說,科技大拿這幾個字,他當之無愧。
這些成就,奠定了他超然的行業地位。
20多年深耕于本行業,張代兵取得的成就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在過去無人機領域,在載重和續航方面一直是難以逾越的技術短板。
但張代兵突破了這個技術壁壘。
經過他和團隊的努力,他們研發的高空無人機,可以攜帶500公斤的消防用具,飛行時間長達10小時。
而且他們的產品,能噴射水流量高達119米,要知道,目前世界上技術最精湛的芬蘭登高車也才101米。
這是一項相當了不起的成就,可以說,這項技術的到來直接推翻了很多行業和領域的固有格局。
從這一點上來說,張代兵是一個對人類科技有重大貢獻的人。
學業有成,事業輝煌,成為行業大拿,這樣的人生,完全是上帝開了金手指,巔峰開局對不對?
但他為什么在人生巔峰的時候,中年殞命?
官方訃告中的表述是“不幸離世”,沒有提及具體原因。
但網傳知情人士透露了他死亡的原因:他是因為無法承受債務的壓力而跳樓自殺的!
這是怎么回事?
如此輝煌的人生,怎么還會資金鏈斷裂,要靠借債維生?
原來,2017年,張代兵內心經過復雜的思考,毅然放棄了中科院的高薪聘請,全身心投入創業。
盡管家人親戚、同事都曾勸導過,但張代兵的內心沒有動搖。
他在長沙創辦了“云智航科技”公司,為了這次創業,他甚至不惜變賣房產,拿出了全部的退役金,破釜沉舟打算大干一場。
于他而言,他有技術,有人脈,也深耕行業20幾年,里面的門道早就摸透了。
他似乎有這個資本,應該很快可以開辟事業的新高峰。
更重要的是,他始終希望在無人機高空滅火這一賽道有所突破。
所以,他毅然決然地丟掉“鐵飯碗”,走上了創業之路。
然而,創業的道路上荊棘滿布,并非一帆風順。
首先是身體上的勞累。
開公司創業,畢竟不是單純的做技術。
它要管理的地方是方方面面的,資金籌備,人員調度,加上技術的開發和革新,每一件事,都需他親力親為。
但,長期的勞累讓他的身體積重難返。
他曾在多場公開活動中面露疲色,顯得心力交瘁的樣子。
更可怕的是,即使付出了資金、心血和精力,但公司的經營狀況卻始終不盡如人意。
受疫情的影響,加上這幾年的經營環境,公司的資金鏈一度面臨斷裂。
為了緩解壓力,他四處借錢,變賣了自己的最后一處房產。
有知情人士透露,為了支付員工工資和繼續產品研發,他甚至通過網貸平臺籌資。
走上這一步,也許是萬般無奈之舉。
但萬萬沒想到,就是這一步,把他逼上了絕路。
有知情人士透露:
因為這些貸款機構的催收手段極其嚴厲,為人正直且心思單純的張代兵,應付起來十分的艱難,他們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身體上的疲憊,事業上的不見起色,加上巨大的債務壓力,讓他生無可戀,最終在這個寒冬一躍而下,跳樓自殺。
他的離去,震驚了整個科學界,也讓無數普通人扼腕嘆息。
曾經的天之驕子,曾經的行業大拿,應該有著一份光鮮亮麗、烈火烹油的人生,但沒想到,他的結局,竟是如此的令人錯愕。
張代兵曾在某個微信群里,留言描述目前老板們的創業狀態:
“創業的盡頭是負債,負債的盡頭是老賴(限高、破產、離婚、流浪),老賴的盡頭是跳樓(逼債、絕望、自殺)?這真是人類社會最悲哀的一幕。
很多限高的老板們聚集在一起吃著盒飯喊三年上岸,何其難也,何其悲哉!”
當時的他,一定是遇到了創業路上的艱難險阻,所以才會如此灰心喪氣。
但沒想到,一語成讖。
他最終還是沒能挺過難關。
這是一個創業艱難的時代。
大家看到有些老板似乎無限風光,但風光背后,可能是夜復一夜的席不安枕。
公司的運營情況,人員的調動,外部的環境,資金是否充足……都是你要考慮的問題。
即使你是專業領域里的牛人,但這也并不代表,你創業一定會成功。
前段時間,拳王鄒市明被爆創業虧損,7年賣掉所有房產。
鄒市明是中國著名拳擊運動員,曾兩次獲得奧運會金牌。《爸爸去哪兒》又讓他觀眾緣大漲。
而他的妻子冉瑩穎,曾是央視主持人。
這樣的起點,讓拳王夫婦覺得自己可以在各個領域大展拳腳。
從2017年至今,夫婦倆下海創業。
但商場跟賽場完全不一樣,他們自曝,從2017年創業至今,北京、貴州、上海、美國的房子,他們都賣掉用來還債,近況令人唏噓不已。
鄒市明說自己一度非常焦慮:“每個月的發薪日,我早上醒來收到銀行的扣款短信,一下子幾十萬就沒了。”
在他看來,創業比打拳更難。
作為名人,資金,名氣,技術,他都不缺,這創業條件,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都占盡了,卻依然沒能讓他成功。
連他們都如此艱難,更何況普通人?
在他的視頻下,很多普通人說出自己的創業之路:
“跟朋友合伙開了一家兒童游樂場,每人投了30萬,堅持了一年,清場分設備每人分了3萬塊老老實實回家。”
“我媽刮刮樂除稅后中了20萬,開了個湘菜館,一年虧了28萬,老老實實關門回家。”
“辛辛苦苦掙了10萬,又找家里拿了15萬做生意,一年虧完了,現在老老實實打工賺錢還債。”
這些看起來平平常常的文字,背后卻是一本血淚史。
看過一個視頻,一位干實體店多年的老板說:
其實很多人已經挺不到過年了。
我今年在搞裝修,去買晾衣架的時候,遇到一個老板。
他告訴我,今年能保住這個鋪面就很不錯了。
干了十幾年,從來沒有遇到過像今年這樣的情況。
這些暗淡的局面,真的讓人為之嘆息。
今天桌子寫這么多,不是說一定不能創業。
而是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創業,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你想開個小店,想搞個公司創業,不是頭腦發熱就行,一旦大資金投入進去,可能一輩子的積蓄都沒了,甚至如果有貸款的話,后面就再也很難翻身。
而且,那么多名人,那么多技術牛人創業都失敗了,作為普通人,你憑什么拼得過他們?
創業是一條九死一生的道路,一旦開始就沒有回頭路,一定要想清楚,一定要給自己留好退路。
那么,在如今這種情況下,我們普通人該怎樣生存呢?
我有兩句話送給大家。
第一句:
一切可有可無的東西,皆可無。
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從前那些純粹為了虛榮,或者取悅自己,但沒有任何實際用處的奢侈品,可有可無的東西,都不要買。
你花了好幾萬去買的那些名牌包包、首飾,在你變現的時候,你會發現,它的價值馬上攔腰斬斷。
而錢,留在自己的手上,就是留一份心安。
降低欲望,把更多的子彈留在手里面,才能熬過冬天。
第二句:
一切可學可不學的東西,皆可學。
我很喜歡一句話,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的腦袋。
大環境不好的時候,多學一項技能,多掌握一個賺錢的本領,就是在投資自己。
雖然一些技能在當下沒有看到什么改變,但是在一些機遇和特定情況加持下,就會讓你的人生變得很不一樣。
最后,再和大家強調一下,要學會茍住,不要輕易創業。
聽過一句很扎心的話:當你一旦擁有了上進心,就容易變得負債累累。
創業對于普通人來說,就是一個艱險模式,它不僅需要實力,有時候還講點運氣。
普通人,即使有了那份堅持,那份毅力,也不一定有那份運氣。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守住現有的,茍住現在的,平平淡淡地活著,也是一種成功。
PS.碎片化時代,堅持原創不易,歡迎在文章結尾給我們點一個【贊】+【在看】,你的支持就是繼續創作的動力!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本文內容及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或知識產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醫務之聲”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本平臺選用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