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家長在武漢城市留言板上留言稱,五年級課外讀物《中國民間故事》對秦始皇存在惡意描寫,質疑其為“毒教材”。這名家長描述,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間故事》之《孟姜女》一文對秦始皇的形象進行了不恰當的刻畫,稱其“好色”。出版社回應稱,民間故事和歷史有區別。
該讀物中關于《孟姜女》部分,網絡截圖顯示,文中寫道:“秦始皇沒了主意,他看看孟姜女,越看越美,都要出竅了,肥肉到了嘴邊還能放過嗎?”在文章的左側還有一段批注稱,秦始皇非常好色,一心想要得到孟姜女,為了得到孟姜女,面子都不顧了,體現出他的好色。這種描寫和批注,引發了質疑。
坦率說,該書如此刻畫秦始皇“好色”十分不妥。雖然孟姜女是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中的人物,但秦始皇是著名的歷史人物,民間故事不能這樣“講”。一方面,該書是五年級課外讀物,讀者就是小學生,恐怕很難區分歷史事實和民間故事,不排除有小讀者對秦始皇“好色”更感興趣,當歷史書籍來讀。
另一方面,該書中“肥肉到了嘴邊還能放過嗎?”的描述以及關于“好色”的批注,比較低俗、粗俗,也不適合小學生閱讀。作為小學生讀物,不該給幼小心靈播下“毒”種子,這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條規定,禁止出版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圖書,該書涉嫌違法。
然而,該書的責任編輯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企圖以“民間故事和歷史還是有區別”,來為該書瑕疵辯解,但這種常識性辯解很難立足。因為該書不是普通的民間故事書,而是一種學生讀物,其閱讀對象年齡尚小,很難分清民間故事和歷史的區別,就有可能將民間故事當歷史書來讀,從而受到錯誤教育。
該書責編雖然承認批注確有“偏頗”,但并沒有表示立即改正,而是表態會和主編溝通,看下次出版時,能否在文字上做一些調整。也就是說,任由該書中的低俗、粗俗內容繼續“毒害”青少年讀者,并不是負責任的態度。而負責任的態度應該是,承認錯誤,誠懇道歉,立即改正,召回問題書籍重修修訂。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存在明顯瑕疵的學生讀物,竟然得以順利出版發行,而且書的封面上還有多位名家聯合推薦。作為一名學生家長,筆者很想知道,該學生讀物的出版是否經過嚴格的編審流程,名家推薦前是否對該書內容進行過認真閱讀?本著對學生讀者負責任的態度,按說,每個環節都應該盡職盡責。
根據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違反《出版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傾向,格調低下、思想不健康等價值導向問題的,不得推薦或選用為中小學生課外讀物。上述學生課外讀物中關于秦始皇“好色”內容,似乎不符合該條規定,有待整治。
這不是學生讀物第一次被發現“有毒”。此前,部分兒童青少年讀物就因為存在品質低、不良行為誘導、粗俗用語、篡改經典等問題,被輿論一再詬病,此次又見涉“毒”內容。這種現象需要引起出版機構、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因為涉及兒童青少年的讀物須嚴格把關,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家長引導孩子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