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吉利銀河星耀8正式上市,限時價11.58萬元起。
定價一出,不少人開始翻表格、做橫評,一步落在新能源轎車競爭最密集、價值認知最模糊的位置。
上有秦皇漢武,自有一番舊秩序在場。但順著配置往下看,空間、架構、動力、座艙、審美、智能,一個個比下去,不爭聲勢,偏要較真。
此時,若借一句詩詞,那便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從星耀8開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01
原生的比承諾的更讓人放心
發布會還沒正式開始的時候,旁邊的人隨口說了一句:“技術,我還是相信吉利的?!边@是一種很稀有的評價,雖然說得不重,但分量很足。
而這種信賴,從哪兒來?就是從吉利一貫的“穩”。
這個“穩”,來自吉利對架構造車的執著。尤其是在新能源時代,吉利不玩油改電、不搞熱詞堆砌,而是通過GEA原生架構,從源頭上解決一輛電混車該如何做到安全、可靠、可持續。
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GEA對油電分離的工程處理。傳統電混車,電路、油路、排氣系統交錯布局,彼此干擾,安全風險像踩地雷。而吉利銀河星耀8用五大獨立通道,把高壓線、低壓線、燃油、熱管理和排氣系統徹底隔開。左邊走油,右邊排氣,中間走電,每一項都各行其道,互不干涉。
大可以把這看作是一種執念,但在安全這件事上,有執念比有功能更重要。就像吉利品牌研究院院長易新宇一直強調的那樣,安全不是某個測試數據能說明的事,而是一套完整的架構哲學。從線束走向、到三電冗余邏輯、再到座艙舒適性的正向匹配,每一個環節都要從一開始就不將就、不妥協。不是哪里出了問題才去補救,而是從一開始就別讓它出問題。
更進一步來說,吉利銀河星耀8還把底盤防護做成“階梯式三重護盾”——副車架在最底、上面是電池、最上是油箱。哪怕真托了底,先磕副車架,再壓電池,最后才到油箱。另外在最近熱度極高的電池新國標話題上,吉利銀河星耀8的神盾電池安全系統機械沖擊測試是國標的8倍、外部短路保護測試以及擠壓強度測試均是國標的20倍、電池浸水標準高于國標48倍,這種標準不光安全,也是一種工程語言在說話:我知道你可能出事,所以我提前替你扛了。
在很多品牌還在說“我們也有電池保護”的時候,星耀8早已進入三電冗余階段。P1電機、P3電機、發動機三者互為備份,哪怕其中一個故障,其它也能立刻接力。再配上神盾電池五級算法管理,即使電壓極低、高速虧電,也不會失速。
安全這件事,不怕有人說得多,就怕有人做得細。那個說“我還是相信吉利”的人,其實并不是技術專家,他也沒看過副車架強度的測試圖。但他知道一個事實,這些年吉利從沒用技術忽悠他。就像星耀8,沒拿遙遙領先當宣傳,而是用每一道焊點、每一根走線、每一個冗余系統,把安全做到穩。
02
不替用戶決定,把好選項全擺出來
當我們經過各種營銷詞匯的洗禮,仿佛誰說得越狠,反而越讓人迷茫。你說你遙遙領先,我說我超低能耗,聽著都很熱鬧,可真正要花十幾萬買車的消費者,內心的需求從來沒變過,始終是“我到底適合哪一臺?”
吉利銀河星耀8,就是在這種浮躁的市場里,開出了一劑特別準的方子。它沒有替用戶做選擇,而是把最重要的選擇權,原封不動還給了用戶。
這一次,星耀8推出了兩個版本,一套是主打節能續航的EM-i,一套是主打性能的EM-P。你不需要在配置單里瞎猜到底哪個是主力,也不需要靠算法推送告訴你“99%用戶都買了哪個版本”。你只需要問自己一句:我日常通勤多,還是喜歡偶爾跑遠一點、激烈一點?
EM-i,3.36L百公里饋電油耗,CLTC綜合續航1600公里,幾乎是市面上同級最長續航的插混轎車;EM-P,綜合扭矩605N·m,零百加速6.49秒,既能通勤又能帶點熱血。不是一輛車硬分兩種性格,而是吉利為兩種真實的用車人群,各造了一輛車。
這種準,不僅體現在動力匹配上,還寫在了設計里。
上次參加星耀8預售時,現場有很多人說,“這車真的像是為中國人量身定做的。”這句話乍一聽有點大,但你仔細看它的比例、曲面和每一個設計點,它確實不像那種照著概念圖拉線條的審美擺拍。
比如,星耀8的車頭比例是按“三庭五眼”的東方面相設計來的;D柱曲率是R40.8°的挺闊弧度,符合國人對氣場的直覺;它的配色,像霽海藍、山河翠、建盞黑,每一個都能從文化里找到出處,這就是中國人的骨子里就懂的貴氣感。正如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吉利銀河星耀8設計師陳政所說,星耀8的美不是炫技,而是用中國人骨子里的審美標準,構建起一種讓人熟悉、踏實、覺得“合眼緣”的高級感。
設計講得出邏輯、經得起推敲,才是真正走心的好設計。
再往里看,它還有一套極其完整的座艙矩陣,23揚Flyme Sound音響、VIP行政座椅、全域主動降噪、131°后排可躺角度……你幾乎找不到一項配置是“為亮點而亮點”,每一項都像是吉利在問:“這個東西你日常用不用得上?用得上,那我就不打折。”
準,不是自嗨出來的熱鬧,而是從用戶真實生活里推演出來的選擇邏輯。與其說吉利在制造一臺爆款,不如說它在恢復一個常識:一輛車應該為人服務,而不是讓人湊合。
03
對同級別的狠,就是對消費者的利
看著吉利銀河星耀8限時低至11.58萬元的售價,搭載激光雷達的版本也來到了12萬元價區。有人說“這車價格挺狠吶!”,我反倒是覺得,這車最狠的地方,是它一點都不“顯狠”。
現在的新能源行業,大家都在爭先恐后地拼參數、卷數據,一會兒熱效率,一會兒零百加速,有些品牌甚至連“剎車點頭幅度”都開始拿出來比。你不能說這些不重要,但你總得知道——這些都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真正狠的品牌,從不靠結果嚇人,而是靠過程說服人。吉利銀河星耀8的狠,在于它回歸造車本質,好好造車。
比如說安全,有些車動輒就說我們拿了多少星、撞了多少次,但你仔細看看它的底盤結構,油路電路亂成一鍋粥,電池保護靠膠帶和殼子,出了問題再用軟件補一刀,這叫臨時應付,不叫底層設計。而星耀8的GEA架構,是在每一寸走線、每一塊副車架、每一個冗余系統上都不偷懶,它不是“修完再補”,而是“根本不留漏洞”。
它真正狠的地方,是不接受“夠用就行”這種邏輯。你說別人3開頭油耗就已經夠省的了,它偏要做到3.36L;你說一套混動系統就夠用了,它偏要把EM-i和EM-P都造出來,用戶怎么選隨你;你說15萬級轎車音響夠用就行,它偏要23揚、2000W獨立功放、7.1.4全景聲,全都拉滿;你說十幾萬的車二排不需要老板座椅,它偏要給你通風、加熱、按摩一整套,讓你坐出頭等艙的感覺。
對同級別的狠,就是對用戶的好。
甚至連這個定價,它也是反向發力的。11.58萬元起步,15.58萬元封頂,但你再回頭去看它在架構、混動、空間、設計、音響、安全上的投入,那就是跳級打主力的狠勁兒。
它的狠,還體現在一種態度上。現在有些車,喜歡拿一個消費感知的點去無限放大,好像解決了一個問題,就能代表全局領先。但是,吉利品牌用戶主理人、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范峻毅喜歡把能給的都給消費者,而不是和消費者口嗨。因此,星耀8給出的回應是,不靠一個點出圈,靠每個點都不出錯。
所以星耀8的狠,不是對著競品喊口號,而是直接把“合理定價+體系支撐+誠意配置”砸到消費者面前,因此,消費者能看到另一面:同樣的預算,有人讓你做選擇題,有人給你全套滿配;有人把時間花在造噱頭,有人把時間花在造好車。你說你在拼“性價比”,但吉利銀河星耀8是在提升“價值感”的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