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以及截圖,請知悉。
1990年,慶祝徽班進京200周年的大型京劇演出活動在北京如期舉行。一個20歲的年輕戲曲演員以精彩的表現征服了在場的所有人。
這個年輕人叫趙秀君,她對戲曲藝術的熱愛甚至超過了她自己。在此后幾十年的時間里,她一直醉心于戲曲藝術。為了能夠演好戲,她甚至一直保持了單身的狀態。
而在許多戲迷看過她的演出之后,人們也經常會為她的表演而著迷。最終,戲迷們還送給了她一個外號——“嘴姨”。這也成為了她一輩子的榮耀。
看過電影《霸王別姬》的觀眾一定會對其中兩個主角刻苦練習戲曲技藝的片段記憶猶新。而幾乎每一個戲曲名家都曾經歷過這樣的至暗時刻。
1969年,趙秀君出生于我國的曲藝名城天津。趙秀君從小受到爺爺的影響,對戲曲藝術格外癡迷。
她的爺爺經營著一家祖上留下來的染料坊。每天爺爺在工作時都會隨便哼兩句京劇里的唱段,而這個無心之舉也算是給童年時期的趙秀君埋下了學戲的種子。
另外,趙秀君的爺爺還拉的一手好京胡。那時候爺爺經常會帶趙秀君去看張君秋的《望江亭》。看著臺上演員的每一個動作,趙秀君都在心里暗暗叫好。
在趙秀君11歲的時候,她便鼓起勇氣報考了天津市當地的戲曲學校。雖然她得以從所有的報考者中脫穎而出,但隨后幾年的學習生涯卻讓她苦不堪言。
由于她將張君秋視作自己的偶像,所以趙秀君在學習的時候總是會有意無意地模仿張君秋在臺上的表現。可老藝術家的功夫又怎是普通學員三招兩式就能學會的呢?
無奈之下,趙秀君只得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吸取經驗,然后又帶著這些經驗迎接新的失敗。經歷了漫長的練習,趙秀君這才完成了考核任務從戲曲學校順利畢業。
1990年,剛剛20歲的趙秀君代表天津市曲藝界為會議班進京200周年的大型京劇演出活動進行表演。而這一次,她終于有了與張君秋先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趙秀君在徽班進京200周年紀念演出中的表現贏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喝彩。而在諸多的觀眾當中,就有趙秀君多年以來的偶像張君秋。
不過,那時張君秋對趙秀君的表演并不怎么認可。盡管天津市劇團的導演拉著趙秀君單獨給老先生演了一場,但老先生的反應依舊是不冷不熱的。
當時張君秋老先生在看完了趙秀君的表演之后只是簡單地說了句:“好啊,回天津繼續排練吧。”但對于張君秋老師的這句話,趙秀君卻記了一輩子。
在趙秀君看來,老先生的這句話看似不冷不熱,但實際上卻暗藏著對她的鼓勵和認可。只要她今后繼續努力練習,將戲唱得好、唱出彩,那么,她就一定有機會跟著張君秋老先生學戲。
三年過后,張君秋舉辦了個人從藝60周年的系列演出活動。當時張君秋還特意給正在天津排練的趙秀君發去了邀請函。在接到邀請函的那一刻,趙秀君幾乎高興得跳了起來。
當趙秀君站上舞臺的時候,她再度收獲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但她的心里依然沒有底,因為她不知道自己這些年來的努力是否得到了張君秋老先生的認可。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天張君秋老先生邀請趙秀君一起去吃飯。在宴會現場,張君秋老先生當即宣布收趙秀君為弟子。
當時,張君秋什么都沒有說,只是在菜單上寫下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8個大字。對于師父的這番教誨,趙秀君卻記了一輩子。
此后,趙秀君就一直跟在張君秋老先生的身旁練戲、學戲。她的表現也終于獲得了這位京劇泰斗的認可。
在90年代,趙秀君跟隨劇團一起赴日本演出時,她曾創下了連續演出23場的紀錄。從此趙秀君的名字不僅傳遍了國內的京劇界,更深刻影響了全世界的京劇愛好者。
時過境遷之后,趙秀君也逐漸成為了戲曲名家。她對戲曲的熱愛已經透進了骨子里。為了能夠擠出更多的時間排練,趙秀君甚至沒有時間談戀愛、結婚。
她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戲曲事業。而作為回報,現如今的戲曲愛好者們也給予了她一個“嘴姨”的外號。
由于多年來的學習和演出經歷,趙秀君練出了一種絕佳的唱腔。人們在聽了趙秀君的唱段之后幾乎都能被她的表演給征服。久而久之,戲曲愛好者們便給它起了一個“嘴姨”的外號。
這個外號對于趙秀君來說的確算是最高的報價。因為作為一個戲曲演員,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獲得觀眾的喜愛,這確實是她的幸運。
作為張君秋老先生年齡最小的一名弟子,趙秀君目前已經成為了戲曲界的一位名人。但她依然堅持每天練功用最嚴格的要求來約束自己。
毫不夸張地說,趙秀君將自己的一生真正活成了一部戲。她的生命也早就在一次次的演出過程當中和戲曲融為了一體。
每每聽到臺下戲曲愛好者爆發出的掌聲和歡呼聲,趙秀君就會開心得像一個孩子一般。從藝這么多年以來,她依然堅持傾聽觀眾的聲音,并了解當代觀眾到底喜歡聽什么樣的戲。
這樣的表現也為她在當代戲曲愛好者當中收獲了不少美名。直到今天,也有不少粉絲主動去給趙秀君送錦旗,但這些褒獎對于她而言只不過是身外之物。
趙秀君是一個幸福且幸運的戲曲演員。她在舞臺上的每一次表現幾乎都獲得了觀眾的認可。也正因如此,她的藝術生命才能夠長盛不衰。
即便如今的趙秀君已經年近花甲,但她依然活躍在戲曲舞臺上。因為對于她來說戲比天大。而她內心那份對于戲曲的執著和熱愛更是早已融進了她的生活當中。
參考資料:
趙秀君:守護國粹 傳承文脈——北方網
趙秀君:四十余年戲外春秋——人民政協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