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知識的普及和青少年科學素養的提升,積極響應國家“科技創新強國”戰略號召,1月10日,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主辦,CAAI 模式識別專委會和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承辦的“未來已來——人工智能的奇幻之旅”科普活動在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圓滿舉辦。本次活動旨在激發青少年對前沿科技的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和科學思維,同時助力實現“以科技賦能教育”的國家戰略目標。活動吸引了50余名初中生參與,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場充滿科技魅力的奇幻之旅。
同學們在互動媒體實驗室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充滿科技感的動捕實驗室。講解員以動作捕捉技術為切入點,從游戲和影視領域的實際應用出發,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詳細介紹了該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實現流程。同學們通過現場演示,了解到動作捕捉技術如何通過模式識別算法,將復雜的動作軌跡轉化為虛擬角色的精確動作,幫助同學們了解動捕技術在娛樂和影視行業中的重要作用。
動作捕捉講解
同學們親身體驗了綠幕技術,通過互動操作,直觀感受了綠幕與虛擬場景結合生成逼真畫面的過程。
體驗虛擬場景結合生成畫面
實驗室還設置了裸眼3D體驗環節,在現場,同學們無需佩戴任何輔助設備,便能直接看到立體影像仿佛“浮”在眼前的震撼效果。這種“看得見摸不著”的神奇效果讓學生們不由得紛紛驚嘆。
體驗裸眼3D
在隨后的主題講座中,來自智能視覺實驗室的講解員以“未來已來——人工智能的奇妙之旅”為主題,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關于人工智能的深度探索之旅。通過豐富的實例、生動的講解和巧妙的互動提問,講解員以模式識別技術為核心,將這一復雜而前沿的領域呈現得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
講解員從人工智能的起源娓娓道來,并通過互動提問,引導同學們從歷史的脈絡進入這個激動人心的領域。從20世紀中葉提出的“圖靈測試”到第一次人工智能寒冬,再到近年來深度學習的突破性進展,人工智能幾十年的發展歷程被生動地描繪了出來。講解結合多個經典技術里程碑,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一步步從理論走向實際應用,令人耳目一新。
講解內容聚焦于人工智能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并引導大家深入思考人工智能的潛力及其可能性,如何進一步拓寬技術邊界,賦能更多行業和領域。同學們一同暢想這一領域的未來發展。
在展望未來的同時,講解員也與大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即將面臨的諸多挑戰。他強調,技術是工具,其最終價值取決于人類的智慧與價值觀。面對數據隱私、算法公平性、倫理問題等現實議題,講解員希望同學們能夠在對人工智能充滿期待的同時,保持理性和清醒的認識。
通過這一場精彩的講座,同學們不僅拓展了視野,還產生了對人工智能學習與探索的熱情,為未來的思考與實踐注入了新的靈感和動力。
活動交流
活動接近尾聲時,同學們參觀了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校園。同學們漫步在校內,感受濃厚的學術氛圍與文化底蘊,進一步激發了對未來學習與探索的憧憬。未來,學會將繼續舉辦科普活動,為更多學生提供接觸科技、探索未來的機會。
活動合影
本文由CAAI 模式識別專委會供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